2024年3月20-26日洛阳等地自驾游

Zhaorui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0日</p><p class="ql-block">北京出发,四人单车开启河南洛阳之旅,重点老君山、龙门石窟、白马寺及沿途随机观光游览,按照行程计划今日将直达老君山。</p> <p class="ql-block">傍晚历时十一小时到达入住老君山颐林山居民宿(云景索道店)</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1日</p><p class="ql-block">老君山(The Laojun Mountain)</p><p class="ql-block">“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原名景室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八百里伏牛山脉的主峰,玉皇顶海拔2217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道教起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是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p> <p class="ql-block">中天门</p><p class="ql-block">是游客体验老君山独特地貌和自然生态的重要景点,位于老君山山腰,由老子骑牛石雕、大型牌楼及天梯组成。其中,老子骑牛石雕是由青石雕刻而成,高3.8米,长4.5米,重18吨。中天门也是一级索道的终点站,二级索道的起点,游客可以欣赏到云海、雾凇、日出等自然奇观。</p> <p class="ql-block">十里画屏</p><p class="ql-block">此处是二级索道的终点,穿过“仙境隧道”开始徒步游走在栈道上欣赏着十里画屏风光。</p><p class="ql-block">洛阳老君山峰林景观,如刀劈斧削,犬牙交错,披绿挂红,雄伟壮观,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由于老君山花岗岩体与其它花岗岩的不同。老君山的岩体是由“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p> <p class="ql-block">它是在距今1.4—0.8亿年间秦岭造山带抬升造山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年轻的岩体,被国内地质学家命名为“老君山岩体”。</p> <p class="ql-block">峰林之间内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景景如画,故称之为“十里画屏”。</p> <p class="ql-block">十里画屏风光随拍</p> <p class="ql-block">十里画屏此处节点可以放弃前行上山,选择乘坐观景滚梯直达山顶。</p> <p class="ql-block">观光滚梯终点出来不远,金顶道观群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金顶道观群(远景同框)</p><p class="ql-block">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主要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打造,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p><p class="ql-block">老君山金顶</p><p class="ql-block">老君山有三个金顶,分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分别代表求婚姻子嗣、求财、求官。</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p><p class="ql-block">是洛阳老君山旅游景区内的另一处著名景点,它位于山腰,是通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道德府、老君庙。</p> <p class="ql-block">走会仙桥到达金殿</p> <p class="ql-block">金殿</p><p class="ql-block">代表 求婚姻子嗣</p> <p class="ql-block">亮宝台、玉皇顶。</p><p class="ql-block">分别代表 求财、求官。</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金顶视频</p> <p class="ql-block">离开老君山,驱车前往洛阳PU华驿精选酒店。</p><p class="ql-block">办理入住稍事休整后,去品尝洛阳特色美食“洛阳水席”及游览洛邑古城。</p> <p class="ql-block">真不同饭店</p><p class="ql-block">“真不同”是洛阳市真不同饭店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商标。真不同饭店始创于1895年,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中国驰名商标、国际餐饮名店,洛阳市主要接待“窗口”。其前身是“于记饭铺”、“新盛长”,创始人为于庭选,于保和。1947年定名为“真不同饭店”。现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繁华商业区。“真不同饭店”为著名作家李凖题写。民间有“不进真不同,未到洛阳城”之说。</p> <p class="ql-block">水席</p><p class="ql-block">真不同饭店以洛阳水席为主。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保留下来最古老、最有特色、最完整的一套宴席。由于它隆重典雅、风味独特、选料广泛精细、烹制极为讲究、味道鲜美多样,口感舒适爽利,博得古今中外宾客赞誉,多年来真不同饭店广大厨师在继承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潜心研制,对洛阳水席的品种和结构进行提升改造,使之更臻丰富。所谓水席有两层含义:一是,道道菜离不开汤水;其二是,上一到撤一道,如行云流水一般,故叫水席。</p><p class="ql-block">(牡丹燕菜、洪福齐天、洛阳肉片、浆面条、焦炸丸)</p> <p class="ql-block">洛阳十字街</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由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而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在唐代和宋代时期,这里更是繁华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历经元明清时期的衰落与战乱,但仍保持着商业繁荣和文化活跃。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造和发展,成为洛阳市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和小吃名街。</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现为国家AAA级景区。景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并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结合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业态,综合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p><p class="ql-block">文峰塔</p><p class="ql-block">文峰塔是密檐式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下大上小,逐层内收,近塔看有崇雄感,砖砌的塔身层层塔檐都很短,像竹节。</p> <p class="ql-block">“洛邑”系洛阳古时的旧称,由古至今是华夏文明的代表,历经十三朝古都,被喻为“文化圣城”。洛邑古城是在老城区以文峰塔为中心,大规模兴建古建筑,把老城几千年的古风还原出来。古城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发展和继承洛邑古城原有的文化景观和人文气息,一步一景,人文气息浓厚。</p><p class="ql-block">游览完毕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2日</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57][58][59]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p><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莲花洞等,</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的代表洞窟:大卢舍那像等。</p> <p class="ql-block">莲花洞</p><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特点: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p><p class="ql-block">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p><p class="ql-block">价值影响: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p> <p class="ql-block">大卢舍那像龛</p><p class="ql-block">佛像:共九躯。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左)、文殊菩萨(右),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主佛: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宛若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p> <p class="ql-block">大卢舍那像龛、佛像:共九躯。</p> <p class="ql-block">远观全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龙门石窟前往白马寺顺路打卡</p><p class="ql-block">中国牡丹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位于洛阳城市现代轴线的最南端的制高点上,坐落于龙门西山上,是国内首个牡丹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抵达白马寺景区入口</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被誉为“中国佛教祖庭”。这座寺庙建于公元68年,是汉明帝为了纪念佛教传入中国所建。</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的山门</p><p class="ql-block">它是寺庙的大门,呈牌坊式的拱券三门洞。站在山门前,你会看到两匹石马,这两匹石马现在被放置在山门前,成为了洛阳白马寺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石马</p><p class="ql-block">白马寺门前的两匹石马是北宋时期的艺术品,原先是放置在“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的神道石刻。这些石马的高度为1.8米,长度为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具有宋代石雕作品的典型特点。</p><p class="ql-block">在1935年,当时的住持僧德浩法师在重修白马寺时,将这些石马迁移到了山门前。这两匹石马的迁移和安置,不仅是因为它们与白马寺的历史和文化相契合,也得到了广大游客和香客的普遍认可。</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p><p class="ql-block">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佛教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它的建筑布局规整,主次分明,主要建筑沿着中轴线依次分布,包括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殿。其中,每个殿内都供奉着不同的佛菩萨。</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白马寺的核心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是参拜祈福的圣地。</p><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p><p class="ql-block">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是古代佛教寺庙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天王殿顶作九脊歇山式,正脊中央饰圆形"佛光","佛光"两旁塑龙头,两端饰鸥尾。脊正面字为"风调雨顺",背面字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殿内正中置木雕佛龛,贴金雕龙,富丽堂皇。龛顶和四周共雕有五十多条不同姿态的龙,雕工精细,活灵活现,为清代的上乘木雕艺术品。</p><p class="ql-block">清凉台</p><p class="ql-block">清凉台被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清康熙年间,寺内住持和尚如诱曾作诗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这个长43米,宽33米,高6米,由青砖镶砌的高台,具有古代东方建筑的鲜明特色。</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p><p class="ql-block">藏经楼是白马寺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这里收藏着大量的珍贵佛教经典和文物。</p><p class="ql-block">齐云塔</p><p class="ql-block">齐云塔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塔身高耸入云,是白马寺的重要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国际佛殿苑 </p><p class="ql-block">泰国、缅甸、印度均来此修建佛殿,是最国际化的佛教圣殿。</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泰国风格佛殿</p><p class="ql-block">由泰国出资建设,佛殿的规划、设计、材料、造像、装饰等全部由泰方完成,始建于1992年,历经两次修建,于2014年全体完工后,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及恭迎佛舍利法会,将泰国“镇国之宝”——曼谷金山寺供奉一百多年的释迦牟尼佛舍利转移到了白马寺舍利塔上,成为中泰两国友好交流的见证与象征。</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缅甸风格佛殿</p><p class="ql-block">缅甸联邦共和国向洛阳白马寺捐赠建设的佛殿</p><p class="ql-block">白马寺缅甸风格佛殿,即白马寺缅甸佛塔苑,是缅甸联邦共和国向洛阳白马寺捐赠建设的佛殿,由缅甸亚洲世界有限公司承包并组织施工,工程所需材料也是来自缅甸。</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p><p class="ql-block">由印度政府出资设计、该项目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发起,2006年开工建设,2010年落成,2021年内部装饰和展陈完工。</p><p class="ql-block">印度政府选择桑奇大塔作为印度佛教建筑的代表,在白马寺按1∶1的比例进行仿建,成为中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2010年佛殿完工,成为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出席佛殿落成仪式,为佛殿剪彩揭碑。</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去夜游天堂明堂顺路打卡</p><p class="ql-block">九龙鼎</p><p class="ql-block">代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9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洛阳的一座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九条龙盘旋的大石柱的顶端,端放着一座按1:1比例仿制的中国青铜时代的象征——西周兽面纹方鼎。汉白玉护栏两侧分别镶嵌着两幅《太极河图》。</p><p class="ql-block">九龙鼎很好的向世人展示了洛阳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的悠久历史。龙是中国的象征,王者的象征,司母戊鼎则是青铜时代的权利象征。</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p><p class="ql-block">是隋唐洛阳皇城(太微城)西南门,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在宣耀门之南。亦号“新开门”,大致位于今洛阳市西工区,在隋唐应天门遗址西南。门内筑有丽景夹城,是紫微城与上阳宫之间的通道。武后曾于此置狱。</p><p class="ql-block">今日老城区的丽景门占地面积1.8万余平方米,是市政府于2002年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丽景门原址重建的。由于和隋唐时期的丽景门同名,很多人误认为该丽景门始建于隋唐,其实这是错误的。老城区丽景门始建于金代1217年。</p><p class="ql-block">应天门</p><p class="ql-block">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p><p class="ql-block">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功能类似北京午门。</p><p class="ql-block">其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进入天堂明堂景区</p><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景区,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生活、理政场所,是隋唐洛阳城遗址群中“宫城区”遗址的核心所在。13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p><p class="ql-block">定都于洛阳,称神都。她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紫微城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p><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包含了明堂、天堂两座建筑。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城正殿,号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p> <p class="ql-block">明堂</p><p class="ql-block">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号称“万象神宫”,是唐、武周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高达98米,占地12000平方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亦为中国建筑的巅峰之作。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堂</p><p class="ql-block">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核心区内又称“通天塔”、“通天浮屠”等。</p> <p class="ql-block">在明堂回望应天门北广场</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游玩结束,再次入住PU华驿精选酒店。</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3日</p><p class="ql-block">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p><p class="ql-block">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2007年河南陕州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p> <p class="ql-block">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14年陕州区西张村镇庙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广泛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的完整结构</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里较有特色的饮食为“八大碗”与“十大碗”,是当地群众操办红白喜事、娶媳嫁人、招待到访贵客或时令节庆准备的特别吃食。完全的“十大碗”包含红烧肉(9块)一碗、白肉(8块)一碗、猪头肉两碗、黄花菜一碗、海带一碗、豆芽一碗、粉条一碗、芹菜一碗、煎饼一碗。“八大碗”则是再由中选择六个热菜和两个凉菜组成。另外,十大碗上菜的顺序和摆放的方位也有一定的讲究。</p> <p class="ql-block">为开发旅游产业,重装各种主题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中的地方戏剧表演</p> <p class="ql-block">离开地坑院赶往</p><p class="ql-block">普救寺</p><p class="ql-block">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p><p class="ql-block">莺莺塔</p><p class="ql-block">“普救蟾声”</p><p class="ql-block">世界奇塔普救寺西轴线上,屹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原名舍利塔,因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故俗称“莺莺塔” 。该塔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具有特殊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堪称中国四大回音建筑和世界奇塔。</p> <p class="ql-block">回音建筑,在中国的文化园林中,堪称绝艺。然而这种古代的绝艺全国保留下来的仅存四处,它就是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山西永济普救寺的莺莺塔,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磴琴声”。</p> <p class="ql-block">莺莺塔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即游人在塔西以下相击,可听到从塔上传来“咯哇!咯哇!”的蛙鸣声。这一奇异效应使游客留恋往返,赞叹称绝。</p> <p class="ql-block">一些声学专家把莺莺塔的“蛙鸣”与缅甸掸邦的摇头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誉为世界六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又来到</p><p class="ql-block">鹳雀楼</p><p class="ql-block">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12月,鹳雀楼重建,2002年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登鹳雀楼(王之涣)</p><p class="ql-block">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p><p class="ql-block">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故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当晚入住望河楼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4日</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山西)</p><p class="ql-block">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省西安市350千米;北距山西省太原市387千米。</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p> <p class="ql-block">告别壶口瀑布到达洪洞县,雨下的无法游玩,决定入住山西省洪洞金梓源酒店休整,明日再做游览。</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5日</p><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根雕大门</p><p class="ql-block">“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p><p class="ql-block">根字影壁</p><p class="ql-block">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p> <p class="ql-block">一代大槐树(仿)</p><p class="ql-block">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p class="ql-block">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p> <p class="ql-block">碑亭(古大槐树处)</p><p class="ql-block">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的,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刘子林一个好友非常穷,当时没有钱捐资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写字,也没有留下姓名,虽然没有捐资,但是字写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p> <p class="ql-block">二、三代大槐树</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p> <p class="ql-block">祭祖堂</p><p class="ql-block">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 <p class="ql-block">献殿</p><p class="ql-block">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p><p class="ql-block">三座桥</p><p class="ql-block">西桥取名莲馨桥,有两层寓意。其一洪洞自古就有莲花城的美誉,当时县城高而四周低,人们蓄水植莲。到夏天莲花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洪洞城,真乃“水包座子莲花城”。其二“莲馨”谐音“心连心”,喻指老家人与移民后裔永远心连心。</p><p class="ql-block">中桥</p><p class="ql-block">取名槐香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里是槐树的故乡,到处充斥着槐花的香气。二是槐香的谐音是怀念的怀,故乡的乡,意思是大槐树的后裔永远怀念自己的故乡。</p><p class="ql-block">东桥取名鹳鸣桥,是借鹳鸟的鸣叫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谣里的老鹳指的是一种体型像鹤的水鸟,但脖子和身子比鹤短。以前在汾河边常看见它们大片的觅食,在大槐树上筑有巨大的窝。</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p><p class="ql-block">洪洞县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金承安年间迁徙贾村汾河畔。当年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济济,香火旺盛。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法堂、藏经楼、伽蓝殿、祖师堂、禅堂、方丈、钟鼓楼。还有斋堂、客堂、寝堂、茶座、延寿堂等。山门左侧有一棵荫蔽数亩的大槐树,这就是明初迁民之时,办理公差事务,人们不能忘怀的古大槐树。</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p><p class="ql-block">石经幢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由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解手场</p><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大槐树景区文化顾问樊德昌认为这是后人的一种编排、演绎,没有可靠依据。</p> <p class="ql-block">游毕大槐树景区,到达著名的</p><p class="ql-block">广胜寺</p><p class="ql-block">位于距洪洞县城15千米处霍山南麓,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就已创建了这座佛寺,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代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游览于此处,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独特,便奏请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代宗准奏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人们简称为“广胜寺”。</p><p class="ql-block">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p> <p class="ql-block">上寺山门</p><p class="ql-block">进得山门,一个做工考究的垂花门映入眼帘,前面便是飞虹塔院,里面便是寺院一绝,中国四大古塔之一的琉璃飞虹塔。</p> <p class="ql-block">上寺飞虹塔</p><p class="ql-block">这座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塔身用青砖砌成,共13层,每层均为八角形。琉璃塔的外表,镶嵌着形式多样的构件,其艺术形象,相当丰富, 穷极工巧,绝不雷同。这些构件,有的是浮雕,有的是悬塑, 一款一式都精雕细楼,毫丝不苟,装饰在琉璃塔的周身,美轮美奂。专 家们把它称为我国琉璃塔的代表作品,实力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这座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塔身用青砖砌成, 从底到顶,各层高度逐渐递减,而宽度也逐层收缩,构成一个漂亮的圆锥体。</p> <p class="ql-block">上寺弥陀殿及米勒像</p><p class="ql-block">绕过塔院,为寺院前殿即弥陀殿</p><p class="ql-block">且是世界孤本的《赵城金藏》,原本就供奉于殿内两侧的经柜之中。据说现存于北京图书馆中,珍贵程度堪比《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和《敦煌遗书》。</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中一侧的藏经柜</p><p class="ql-block">赵城金藏</p><p class="ql-block">全国的佛教寺院成千上万,为何山西洪洞广胜寺却著称全国,闻名世界?其原因在于这座佛寺早在八百多年前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就供养有一部《金代大藏经》简称《金藏》,因广胜寺原属赵城县,故定名《赵城金藏》。</p><p class="ql-block">1933年,高僧范成和尚到广胜寺,在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尘封了几百年的金代大藏经,但此时的《赵城金藏》只剩下5000多卷,尽管如此,依旧引起世界轰动。</p><p class="ql-block">1942年,广胜寺爱国僧人与八路军共同谱写了一曲保护《赵城金藏》可歌可泣的壮歌,在日本人的重重包围下,将《赵城金藏》护送至解放区。</p><p class="ql-block">《赵城金藏》即现在《中华大藏经》之底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转入弥陀殿内院,一奇展现眼前,便是大雄宝殿前两株柏树对称而立,却是一个左旋一个右旋,并且寺院旋柏众多均是朝左,而右旋仅此一株,如此奇特也带来了很多传说。</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设有精致木雕佛殿,形成了殿中殿的格局,殿上中悬‘光辉万古’匾额。</p> <p class="ql-block">上寺 毗卢殿,又称为天中天殿。</p><p class="ql-block">殿内彩绘佛像</p><p class="ql-block">出得大雄宝殿,来到寺院最后一进院落,正中为后殿即毗卢殿,左右厢房为观音殿与地藏殿。毗卢殿虽然规模不大,却保留有元代独有的建筑建构,殿内墙壁上一幅幅佛像彩绘依然鲜明。</p> <p class="ql-block">下寺山门,又称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下寺后大殿,又称后佛殿。</p><p class="ql-block">其建筑风格简洁明快,反映了元代大额式建筑结构的特点。下寺的壁画是元代的精品,虽然大部分在1928年被盗卖出国,但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此时参观广胜寺,正值儿子儿媳在美国,特意叮嘱去大都会博物馆看下存留海外的元代壁画实物并拍照。</p> <p class="ql-block">水神庙山门,背面建成戏楼。</p><p class="ql-block">水神庙位于下寺旁边,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明应王殿</p><p class="ql-block">在明应王殿内,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p><p class="ql-block">水神庙元代壁画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整个壁画分东、西墙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墙六大块。布于殿内四墙的壁画,高5.5米,总长34米,总面积190平方米,记有《龙王行雨图》、《祈雨图》、《元杂剧图》、《捶丸图》、《下棋图》、《渔民售鱼图》、《王宫尚宝图》、《王宫尚食图》、《王宫梳妆图》、《古广胜寺上寺图》等十余个故事图画 。</p> <p class="ql-block">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是我国发现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它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少见资料,被人们誉为广胜又一绝。1998年,该画与古壁的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在东壁北侧《王宫梳妆图》、《渔民售鱼图》。</p> <p class="ql-block">在西壁北侧《捶丸图》(打球图)、《下棋图》。</p><p class="ql-block">在北壁西侧《王宫尚食图》</p> <p class="ql-block">从广胜寺出来,中午品尝洪洞特色美食“牛肉丸子面”。</p><p class="ql-block">老板极其肯定的说:“不管在哪里,只要有洪洞人,必有此吃食。”</p> <p class="ql-block">傍晚来到石家庄市赵县</p><p class="ql-block">赵州桥</p><p class="ql-block">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石桥,以区别于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小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之为正名。</p> <p class="ql-block">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安济桥(大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10年,赵州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8]2023年7月22日,赵州桥被中国侨联评为第十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1991 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这标志着它与埃及金字塔、巴拿马运河、巴黎埃菲尔铁塔等世界著名历史古迹齐名。</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上的浮雕</p><p class="ql-block">赵州桥蟠龙栏板浮雕位于赵州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有各种蛟龙、兽面、竹节、花饰等。潘龙汪洋戏水,苍龙意欲腾空,龙兽之状,若腾若飞,石雕的刀法苍劲古朴,艺术风格豪放而新颖,刻工精细,意境深远。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矫健、俊逸的石雕风貌。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有诗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毕,入住华都商务酒店。</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6日</p><p class="ql-block">返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历时七天,行程2577公里的旅程落下帷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