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姑父

sgasun

<p class="ql-block">怀念姑父</p><p class="ql-block">文/垣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无数次动过撰写此文的念头,终因心情沉重而放弃。自从姑父离世以后,我时常反复地询问自己:为什么一个与我没有血缘关系的姻亲长辈会如此地令我难以忘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的怀念之情越发地加深?</p><p class="ql-block">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老人家的人格魅力和蕴藏在他铮铮铁骨里的那一颗热情勇敢、纯洁高尚、真诚善良的心!</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住在奶奶家,只知道有个被我和弟弟叫做姑父的人,十天半月、风尘仆仆地从老远的地方来,一进门就从他那绣有“忠”字的黄色挎包里捧出一大把水果糖笑盈盈地放在我和弟弟的手心里。过几天,又背着那个黄色挎包急匆匆地离去。出门时总也忘不了要塞给我和弟弟每人一张五毛钱,走远了还不时地回过头来冲我们微笑、挥手。</p><p class="ql-block">在那个三分钱能买到一个馒头、七毛钱可以称上一斤肉的六十年代,五毛钱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小手攥着那珍贵的五毛钱,望着姑父远去的背影,我们时常呆呆傻傻地想:姑父为什么来了又要走呢?他那个黄色挎包里怎么老是有那么多好吃的水果糖呢?为什么姑父一回来,房前屋后的花鸟鱼虫都会变得比平时好看多了呢?而心中生出的这些幼稚的问题和对姑父那一丝隐隐的不舍很快就会被游戏和打闹冲淡了。</p><p class="ql-block">儿时对姑父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印象上,而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姑父、敬重姑父、还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见证了他宽以待人、忠为人夫、善为人父,以及为官一任、造福百姓的诸多事例之后。</p> <p class="ql-block">姑父出生苗族,苗山的清泉水和黑土地禀赋了他俊雅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早年所受的良好师范教育塑造了他纯洁高尚的灵魂。</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才貌双全的姑父与美若天仙的小姑在老人们的祝福声中,在亲朋好友的赞美声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对苗汉完美联姻的伉俪婚后相继生育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燕、梅、慧。三个小表妹的出世给我们的民家小院增添了不少的欢乐。</p><p class="ql-block">虽然那时姑父与小姑还是两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但每逢节假日,姑父就会兴高采烈地背着大包小包的乡下鲜果和土特产,一身泥、一脚水地从他工作的那个两河公社回来。</p><p class="ql-block">奶奶见了笑眯眯地招呼他进屋,小姑见了扶着门框羞涩地微笑,我们这群孩子则欢天喜地地围着他打转,等不及姑父分发美味的山梨和糖果。</p><p class="ql-block">姑父每次回来总是先帮奶奶劈柴、担水,然后再陪孩子们嬉闹。姑父有很多笑话和逗乐孩子的小把戏,他可以在一瞬间把某个孩子惹哭,然后又马上让她破涕为笑。</p><p class="ql-block">姑父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总是欢声笑语,而苦楚常常独自一人承担。</p><p class="ql-block">一次姑父从两河回来时,行走坐卧都显得有些笨拙,经小姑再三追问他才道出其中的缘由:原来姑父下队检查工作时遇见一位肩挑重担的老农在山路上行走得很吃力,便主动上前帮助他挑了一程,结果不慎扭伤了腰。但姑父没有做声,而是默默地忍受着伤痛每天坚持工作。</p><p class="ql-block">姑父调进城后,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我们和小姑一家都分别搬出去住了。但由于与三个表妹情同手足,加之小姑疼爱,姑父热情好客,我和弟弟便三天两头地跑去小姑家玩。每去一次,姑父都会迎上来问长问短,翻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招待,还要特意交代小姑切肉要切大片,姐姐哥哥夹起来方便吃起来带劲儿。</p><p class="ql-block">姑父称呼人很少直呼其名,无论长幼,他都能找到一个最为恰当、最能让人听着舒服的称谓。比如见到他的内弟,也就是我的叔叔,姑父就会说:“她舅舅吃饭了没?” 我和弟弟去他家玩,他就会拍着我们的小脑袋亲昵地说:“姐姐哥哥来了,红燕红梅快拿糖出来。”</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平常人家的日子能过成这样不但自己知足,还多少令旁人羡慕。但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我最小的表妹才几岁时,小姑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一病就是八年。面对病榻上的妻子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姑父没有悲观、没有叹息,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庭重任,悉心地服侍小姑;耐心地照料孩子,把痛苦与烦恼深埋在心里。笑面困难,笑面亲人,使家永远被欢乐祥和的气氛所笼罩。</p><p class="ql-block">那些年小姑非但没有因病而变得性情郁闷,反而比从前更加开朗。小姑病好后,姑父常常在我们面前夸张地学着小姑生病时走路的样子,逗得小姑和我们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姑父有着苗族人特有的开朗和大气,能够就着家里现有的经济条件将人民币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有一年小姑养大了一头猪,卖了一百多块钱。姑父便斜背着一个黑色的人造革包,领着三个表妹兴高采烈地上街帮她们买衣服:“崽啊,快过来看这件,式样新、颜色又鲜艳……”姑父应接不暇地在各个摊位上挑选,三个小表妹则扯着姑父的衣角乐悠悠跟在身边转悠,等到包里的钱花得差不多的时候,父女四人才满心欢喜地回家。</p><p class="ql-block">姑父不但在家庭里扮演着十分出色的角色,工作中更是本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兑现他在党旗下所发的每一句誓言。</p><p class="ql-block">姑父在湖南花垣县三角岩公社先后担任过秘书和乡党委书记职务。由于该公社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复杂,流动人口繁多,给公社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械斗的、私藏武器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严重偷税漏税的都时有发生。姑父凭着他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感化各村的领导干部,对村民事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的足迹遍布了全乡各个村寨,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疾苦,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p> <p class="ql-block">由于他的工作出色,使三角岩公社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摘掉了长期被冠以“老大难和三不管”的落后帽子,村民人心向上,奋发努力,愉快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后来因工作需要,县委决定把姑父调到县文化局担任局长职务。村民知道后, 自发地集体去县委请愿,要求让他们的好书记留下……</p><p class="ql-block">姑父调进县文化局时已年过半百。按常人的观念,可以应付几年就退休了。但姑父偏偏是一个“反常之人”。上任后,他一面大胆改革整顿全县的文化市场,一面根据县里的实际情况组编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各种文艺宣传队、狮子龙舟队和苗歌队,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90年听说县里要派领导干部下乡搞“社教”,姑父不顾年岁已高,主动请缨,要求去最贫困边远的猫儿乡。为帮助猫儿乡的村民脱贫致富,姑父经常爬山涉水,了解当地的水土气候。后经多方了解、考证,发现了一种适宜当地土质和气候栽培的果树---癞李树。</p><p class="ql-block">姑父便不分白天黑夜与干部群众战斗在第一线。栽癞李树需要先按标准挖坑,为了掌握每一个树坑的情况,也为了不影响工人白天施工,姑父总是等到工人们放工以后才独自晚上打着手电筒去山上检查树坑是否合乎标准。一次在检查树坑的泥泞小路上,姑父不幸掉进了树坑,致使腰部又一次严重地受伤,被村民发现后,抬进了医院。湘西自治州党委获悉姑父的一系列先进事迹后,特别授予我的姑父“石维祥同志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姑父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在荣誉面前从不骄傲。虽然严重的腰疾不允许姑父重返猫儿乡工作了,但他在文化局依然“不安分”,大胆改革,忘我工作。</p><p class="ql-block">为改善县文化局职工的生活、增加职工的经济收入,姑父甩开膀子带领全局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一个甲鱼养殖场,找地皮、请师傅、买鱼苗、大事小事都亲历亲为。</p><p class="ql-block">快到退休年龄了,许多亲朋好友都奉劝姑父不要太认真了,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年轻人去做了,但姑父总是笑答:“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干得了一天是一天。”姑父就是这样忘却了疾病,忘掉了年龄与时间,拼着老命为党和人民工作着。</p><p class="ql-block">92年元月26日,正当人们都在忙于采购年货的时候,为了去省里争取资金办甲鱼养殖场,姑父不顾年迈、不顾体弱多病、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毅然乘坐长途车赶往省城。途中,由于交通意外,姑父的脑部、胸部、腰部均出现骨折,内脏多个器官严重受损,生命垂危;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慢慢地姑父的行走坐卧都需要有人搀扶了,接踵而来的又是罹患帕金森病。到后来,语言功能几乎丧失,吃饭都靠着小姑来喂。由于长期卧床,缺乏活动,全身的肌肉开始萎缩,形容枯槁。</p> <p class="ql-block">姑父家附近住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因儿女不理睬她,平时看病买药都没人管。姑父生病之前经常去她家看望,老太太生病时,姑父主动带她去医院看病、帮他买药,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姑父的母亲。得知姑父出车祸后,老太太心急如焚地拎着自家母鸡生的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看望姑父,见到骨瘦如柴的姑父,老太太只说了一句:“好人啊,你怎么成这个样子了!”便已泣不成声。</p><p class="ql-block">我最后一次见到姑父是2000年的暑假,当时他老人家说话已经含糊不清了, 但见到我提着营养品进屋时,他硬是拼足力气、欠起身子对我说到:“姐姐啊,天干水热的,你来看我就很高兴了,还买那么多东西做什么哟!”我知道,这绝不是一句普通的客套话,而是姑父发自内心的关心与体贴。我强忍住泪水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姑父啊,都什么时候了,您怎么还想着别人呢!”</p><p class="ql-block">这是姑父在世时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最后一次接受姑父的疼爱与关怀。</p><p class="ql-block">在病榻上苦苦煎熬了9年之后,姑父终于安详地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我的姑父,我的可敬可爱的姑父,便是这样一位虽死犹存的人。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爱都无私地献给了亲人与事业,却把满身的伤痛和对亲人的眷恋悄然地带去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敬爱的姑父,您放心地走吧,去到另一个世界一定要善待自己,深爱您的亲人和战友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会永远怀念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垣垣</p><p class="ql-block">作于2003年6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