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省市博物馆展出征集品玉鹰、玉鸮、玉鸟 汇编

红山文化专业委员会

<p class="ql-block">编辑:旭东 顺喜 铭台 刊发:旭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善 至 寄 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主要分布在辽河流域,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左右。红山时期的玉鸟、玉枭(鸮)和玉鹰是众多红山古玉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玉器类型。</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红山文化的玉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红山文化时期先民,随着生产生活的改进,红山人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观点也在形成和提高,创造制作出一大批各类造型别致、质地圆润、精琢细磨和鬼斧神工之作。尽管红山古玉器型别致多样,但出土、传世的最多又相对常见的器型当属造型粗犷、凝重、洗炼、到位的“玉枭”(鸮)"玉鹰""玉鸟"。它们设计抽象写实,制作拙朴有别,珍贵程度不同,内容最丰富,琢磨技术最完美,给人一种灵动厚重的神韵,为红山文化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首先玉枭最为突出。枭类本身形体多变,特征明显,其头部大而圆,眼部突出,尖喙、双翼紧贴身体,反映了古人对于这种夜间活动的猛禽神秘力量的认知与敬畏,枭类往往与智慧、冥界和守护等意象相联系。</p><p class="ql-block"> 玉(鸮)指的是类似猫头鹰形状的玉器,作为红山文化中的一种神秘玉器,用浅圆技法琢出鸮首,线条流畅而有力,整体轮廓清晰,五官特征明显,双耳和勾喙到位,它的形象独特且引人遐想,其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一切虚幻;基本作展翅飞翔扑食状,短宽尾,将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庄严的美。</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玉鹰”: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玉器,这种观念主要来源于鹰作为一种神圣和灵性动物的地位,以及玉作为沟通天地的媒介的信仰。鹰的翱翔天际、锐利目光以及独特的狩猎能力,都使得它在先民心中具有超凡脱俗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将鹰的形象琢刻在玉器上,通常被塑造得饱满、雄健有力。玉鹰的造型古朴而庄重,整体呈现出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感。鹰首微微扬起,仿佛正在凝视着遥远的天空;鹰体近方形,头部没有双耳,圆眼微凸,三角形喙部外突明显,腹部丰满微鼓。鹰爪用阴线表示,尾部则琢出阳线,形成独特的瓦沟纹。双翅上的阳纹线更是巧妙地表现了鹰的翼翅羽毛,都充分体现了古人在象征意义上对力量、勇猛和天空的崇尚。</p><p class="ql-block"> 再次"玉鸟":除了鹰和鸮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种类的鸟类也被琢磨成玉器,以其灵动的身姿,展现了红山文化的柔美与细腻。它们的造型粗犷而不失细腻,表现出远古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入微和对生命现象的哲学思考。在红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中,玉鸟造型多样,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打磨,无论是眼睛还是嘴巴,都显得栩栩如生,让人为之倾倒。其形态各异:有在空中飞翔状态,尾羽平展;也有降落过程,翅膀略收;既有写实的鸟类形象,也有抽象化的表现。它们通常表现出新石器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与和谐共生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考古人员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玉鸟、玉枭(鸮)和玉鹰等动物形象玉器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大多采用简朴、古拙的风格,以简洁的线条和轮廓表现动物的形象,充满了原始而神秘的美感;同时,这些玉器的制作工艺也相当精湛,显示了红山先民高超的玉器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注意到这些玉器在墓葬中的特殊位置。它们往往被放置在墓主人的身边或重要位置,这表明这些玉器在红山先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可能被视为具有神圣力量的物品,用于沟通天地、人神,或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此外,通过对这些玉器的深入研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它们与红山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之间的密切联系。红山先民可能将鹰、枭(鸮)等动物视为神圣的动物,将它们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而玉鸟、玉枭(鸮)和玉鹰等玉器则是这些图腾崇拜的具体表现,它们承载了红山先民的信仰和期望。</p><p class="ql-block"> 自七十年代开始在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共有七件。1972年在北票丰下遗址发掘出土一件。1979年在凌河牛河梁红山遗址弟十六地点2号墓发掘出土一件玉鸟。1982年在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一件玉鸮。1984年在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玉鸮二件、玉鹰一件。1998年在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1257号墓发掘出土一件。以上七件都是文物考古发掘出土,在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六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一件。除这七件外,经过文物普查征集、缴获的现有各级博物馆收藏展出的就五十余件,这些都是经过文物部门、专家鉴定为国家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红山时期玉鸟、玉枭(鸮)和玉鹰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这些玉器不仅是红山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红山先民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些玉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红山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将个人整理的在国家级博物馆、考古研究部门从社会征集、收购、收缴,并定为国家级文物的部分红山古玉器展览的图片、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广大的红山文化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应认真观察、仔细比较馆藏的这些红山玉器的器形、材质、尺寸大小、皮壳、琢磨工痕、侵蚀斑、沁色、包浆,充分感受每一件器物的神韵,以提高对红山古玉的鉴赏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是在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地区1983年赤峰市文物普查时,由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高4.4厘米、宽4.6厘米、厚1.7厘米。透闪石材质,绿色微黄,玉质细腻,受侵蚀小,整体光洁温润。鹰体近方形,头上未有双耳、圆眼琢磨微凸起,三角形喙部外突十分明显,腹部琢磨丰满微鼓,腹部下两半圆形用四条阴线表示鹰爪、尾部呈长方形上琢出五条阳汶线,阳线之间为红山文化特有瓦沟纹十分明显。双翅上琢有三条隐地凸起的阳纹线表示鹰的翼翅羽毛。整体造型古朴、含蓄、内敛,抽象又写实的艺术手法体现了红山先民的极高的设计、制作水平。 此件玉鹰整体十分完美。出土后由于修复盘磨到位包浆明显如同新做,是一件难得的中华史前红山玉文化瑰宝。现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展览。</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鸮是在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文物普查时,由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高6.1厘米、宽6厘米、厚1.8厘米。 透闪石材质,淡绿色,泛微黄,玉质细腻,沁色、包浆十分完美,并有自然明显冰裂纹。头顶双短耳耸立,双眼微突起,喙短尖圆。双翅及尾平展,翅翼稍有外斜,尾端直,琢阴线表现出尾部羽毛,腹部自然鼓出,下有琢出斜而短的阴线表现双爪,爪外凸明显似作攀附状态,跃跃欲试的起飞姿态,是一件红山文化典型玉鸮器形。 现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是在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曰斯台地区,文物普查时由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高2.48厘米、宽3厘米、厚0.68厘米。 透闪石材质,淡黄色,玉质细腻沁色包浆完美,下部有浸蚀孔洞。头部呈椭圆形,双眼及嘴均为隐地凸起的阳纹表示,双翼上有两条琢出的阳纹表示羽毛,翅膀与尾部琢出凹槽区分,梯形尾部琢出两条微凸的阳纹表示羽毛,并有浅浅的瓦沟纹。整体造型粗犷。 现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敖汉旗博物馆征集,出土地不详。高5.4厘米、宽4.7厘米、厚2厘米。 透闪石材质,黄色玉,质细腻温润,上面有桔红色沁斑,半透明。顶部双眼圆目突出,勾喙较短,双翅展开,上琢出两条方转阳线表示羽翼,并显示出瓦沟纹槽,尾部较窄而尾端较为平直,以琢阴线表现爪与尾羽。背部上方有对钻孔。此件实为难得的一件黄玉鹰。 现敖汉旗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是1972年北票丰下遗址地区征集。残高3厘米、宽3厘米、厚0.6厘米。 深绿色。展翅鸟形,顶部钻有单孔,正面两侧琢磨出瓦沟纹表现羽翅。背面平而光素。两翅及尾部有残缺。大面积沁成黑色皮壳。呈现年久苍桑之感。北票丰下遗址作为一处小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也出土了红山文化玉器,可见红山文化玉器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流传具有一定普遍性。 现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是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出土。高2.5厘米、宽3厘米、厚0.8厘米。 透闪石材质。淡绿色,泛黄。形较小,溜肩,短翅,腹部隆起,以较宽的压底和较粗的阳纹表示翅羽。胸前下部有以三角形凹窝表现鸟爪。背面中上部有一竖钻孔。 此件玉鸟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的。 现藏巴林右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是阜新福兴地乡征集。高3.1厘米、寬3.6厘米。 淡青色玉,透有绿色。琢磨简略分明,头及胸部厚,以下渐薄。头顶部琢磨出阴线凸显出双眼,喙部三角形,喙端呈尖状,平肩,翅下端略圆,尾端琢出波浪纹表示尾羽。腹部琢出突起的横宽带示鹰爪。背平直,上有一对钻孔。 鹰体由于在墓内受到侵蚀,整体呈现鸡古白色,其间有露出玉质本色的地方。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是辽宁省文物总店在20世纪80年代初或前收购。高4.8厘米、宽4.9厘米。 浅黄色玉质。圆肩,方尾,双翼边缘稍显外弧形,上厚往下逐渐薄,上腹尤鼓,由中腹部向尾及双翅琢磨出斜面,近尾及翅边磨薄,侧面视翅与尾略有上翘,形成展翅飞翔的效果。正面琢出头部,尾部,双翅、头部圆厚,头顶琢出微鼓的圆眼。头下琢出深槽与腹部相隔。下腹正中隐约可见双爪。背面头下部有一对钻孔。 现藏辽宁省文物总店。上图玉鹰是辽宁省文物总店在20世纪80年代初或前收购。高4.8厘米、宽4.9厘米。 浅黄色玉质。圆肩,方尾,双翼边缘稍显外弧形,上厚往下逐渐薄,上腹尤鼓,由中腹部向尾及双翅琢磨出斜面,近尾及翅边磨薄,侧面视翅与尾略有上翘,形成展翅飞翔的效果。正面琢出头部,尾部,双翅、头部圆厚,头顶琢出微鼓的圆眼。头下琢出深槽与腹部相隔。下腹正中隐约可见双爪。背面头下部有一对钻孔。 现藏辽宁省文物总店。</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是辽宁省文物总店20世纪80年代初收购。高5厘米、宽4.5厘米。 透闪石材质。深绿色,正面有淡黄色斑纹,近边缘泛黄色,整体表面橘皮纹明显,左侧翅膀有一条自然开裂缝。肩稍圆鼓上耸,展翅内收,翅尾尖,尾端稍圆。顶部有微凸的双眼,腹部鼓起。背面两翅及近尾部磨出斜面,翅及尾边薄,使双翅及尾部上翘,显示飞翔状态。背面有竖对钻孔。 现藏辽宁省文物总店。上图玉鹰是辽宁省文物总店20世纪80年代初收购。高5厘米、宽4.5厘米。 透闪石材质。深绿色,正面有淡黄色斑纹,近边缘泛黄色,整体表面橘皮纹明显,左侧翅膀有一条自然开裂缝。肩稍圆鼓上耸,展翅内收,翅尾尖,尾端稍圆。顶部有微凸的双眼,腹部鼓起。背面两翅及近尾部磨出斜面,翅及尾边薄,使双翅及尾部上翘,显示飞翔状态。背面有竖对钻孔。 现藏辽宁省文物总店。</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为清宫旧藏。高4.6厘米、寬4.5、厘米、厚0.4厘米。 此件玉鹰清代时就藏于故宫,因宫内失火时被火烧烤,呈黒灰色。整体不厚,腹部较厚,双翅琢出纵向条纹,背部有钻孔时留下的痕迹。 现藏故宫博物院。上图玉鹰为清宫旧藏。高4.6厘米、寬4.5、厘米、厚0.4厘米。 此件玉鹰清代时就藏于故宫,因宫内失火时被火烧烤,呈黒灰色。整体不厚,腹部较厚,双翅琢出纵向条纹,背部有钻孔时留下的痕迹。 现藏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是收藏家傳忠谟原藏。高3.7厘米、寬3.5厘米、厚1.3厘米。 透闪石材质。黄绿色。玉鹰双翼微展呈现滑翔姿势,两爪收于胸前,整体琢磨得圆润,两翅各琢出一条阴线,头部琢出微鼓双眼。较为独特的尾部有一钻孔,呈喇叭口形。因背后原有对钻孔因残缺磨掉,所以可能改为尾部钻孔。鹰体表面有轻微的土沁,收藏者经过长期盘摸包浆十分饱满,十分完整。是一件难得的传世珍品。 此件是傳忠谟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其中的一件,1992年由故宫博物院收购。现藏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鸮由琉璃厂古玩商倪玉书原藏,1959年代由北京市文化局调拨故宫博物院。高2.5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 青绿色玉,器身有土褐色沁斑。呈展翅状,正面上部琢出头和尖嘴,双翅与尾部琢有数道较粗的阴线表示羽纹。背面光素无纹,有对钻孔,孔內残留有一圈圈的钻孔和磨损痕迹,即是螺旋孔,由此看出此玉鸮当时曾被长期佩戴。其造型与辽宁阜新胡头沟墓地1号墓出土的一件玉鸮相似,可证为红山文化玉器。 现藏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故宫博物院旧藏,高2.5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 透闪石材质。青黄色,微透光,翅膀下方有断裂残,尾部受侵蚀沁有红斑,应为朱砂所染红色。鹰头较小,展翅状,翅尾琢阴线以示羽,足爪略显胸前。两翅边缘处略薄。是一件典型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鹰。 现藏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是一件传世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高4.4厘米、宽4.4厘米。 玉质呈黄绿色,表面有沁斑,造型作扁平状,头部圆凸,两翼对称平展,尾部平齐,全身光素无纹,背面有一对钻孔。类似玉鹰器型在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宁阜新胡头沟等红山文化考古发掘中均有发现。 现藏上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鸮是早年英国人塞利格曼遗赠大英博物馆。高5.2厘米、寬5.2厘米。 黄绿色玉质,此玉鸮是红山文化时期典型器形器物,在玉鸮伸展的翅膀琢出明显的瓦沟纹,尾部呈三角形状也琢出三道瓦沟纹示尾羽。在其颈后有一对钻孔。同样造型的器物在辽宁阜新胡头沟也出土过。此件红山文化时期玉器,在1968年就定为新石器时代玉器,并定为公元前3500年所琢成,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红山文化玉器研究成果前有所认识、难能可贵。 现藏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是大英博物馆陈列何鴻卿藏品。高4.2厘米、宽5.1厘米。 玉鹰是红山文化坠饰的基本器形。此件玉鹰随着时间的流逝被磨成圆形、整体微弓,在小的扁平头下有伸展的翅膀。翅膀两边有明显的瓦沟纹。突出的腹部略高于翅膀线。由于在入土前长期佩戴整体已被磨的圆平,出土后皮壳保护完好。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现藏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是紅山文化晚期鳥形玉珮。 青綠色玉质,有微量黑点,局部赭沁。以淺琢线纹,勾勒出圓眼和翼部、尾部的平行饰紋等,为典型的紅山文化遺物,距今約五、六千年前。出土和传世的紅山玉鹰多在3至5厘米左右。此件达7.4厘米,为难得的佳品。 现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是台湾故宫博物院展品。是紅山文化晚期鳥形玉佩。青黃色玉质,溫潤。琢作側身小鳥,彎喙,圓頭,立像,較相似於梟,背面有穿孔,可佩戴。高5.64厘米、 寬3.27厘米、 最厚1.11厘米。 现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是紅山文化晚期鳥形玉佩。高5.7厘米、宽7.2厘米、厚1.25厘米。 青黃色玉质。琢作一鶚(鷹之一種,會捕魚,俗称鱼鹰),有羽冠,足下似捉一尾魚。造型生动,维妙维肖。 现收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是紅山文化晚期鳥形玉佩。高5.64厘米、 寬3.27厘米、 最厚1.11厘米。 青黃色玉质,溫潤。琢作側身小鳥,彎喙,圓頭,立像,較相似於梟,背面有穿孔,可佩戴。 现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鸟形玉珮。寬6.4厘米、 高3.8厘米、厚0.7厘米。 青白色玉,溫润,琢成一展翼飛翔的鸟,鸟本是紅山文化玉器中常見的玉佩飾。但此件玉鸟比較抽象化,整体较短,正面略呈中央稍厚,左右兩边稍薄的弧形,背面大致平坦。正中央上方琢出三角形鸟头,以一双小圓单面穿口代表双眼,头下器表有一淺淺的圓凹,或曾填嵌某种有色美石。下方以筒单的线条表現似鸟爪抓立于树干状态。左右有丰厚的双翼,线条簡单。背面光素,但留有圓弧形切璞痕。二小穿孔的下方还見二條直凹槽,或許是曾由其它玉件修改所留下的痕跡 。 现藏台北国立故宮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鹰形权杖首。 白色玉石材質,高9.7厘米整体呈现鸡骨白色。局部有土蝕斑。琢磨一鸟头,厚实的勾喙显示属鷹、鶚猛禽类,以圓孔示眼。 现藏台北国立故宮博物院。上图鹰形权杖首。 白色玉石材質,高9.7厘米整体呈现鸡骨白色。局部有土蝕斑。琢磨一鸟头,厚实的勾喙显示属鷹、鶚猛禽类,以圓孔示眼。 现藏台北国立故宮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原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收藏。高6厘米、宽6.7厘米、厚0.7厘米。 黄白色,地方玉材质,白色根纹样沁痕。鸟体为长方圆形,头部凸起,整体呈璧形,上部钻一小孔。双翅微展开,下部"V"形琢出了鸟尾,中部钻一圆形大孔。背面颈部斜向有一对钻孔。通体素面磨光。左边翅膀有自然开裂纹,几处有土蚀痕。此抽象器型见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此件在2015年公安部"部督2015号专案"中被收缴,并上交文物部门。 现藏朝阳博物馆展览</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鹰原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收藏。高4.7厘米、宽4.7厘米、厚1.3厘米。 透闪石材质,青黄色,表面受云雾状白沁。呈飞翔姿态,头部呈三角形,琢磨阴线表现出圆形双眼,勾喙较短,双翅展开,用三道浅瓦沟纹表示羽翅。腹部琢出阴线显示长方形胸部轮廓,胸部饱满,下方减地琢出两道斜形凸起的鹰爪,尾底下方较宽呈展开状。足部和尾部之间琢出三角形网格汶饰。背面稍内凹,并有一对钻孔。整体造型生动传神,将降落瞬间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件2015年公安部"部督2015号专案"中被收缴,并上交文物部门。 现收藏阜新博物馆并公开展出。</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玦形鸟是巴林右旗巴彦汉木那日斯台遗址地区,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高5.5厘米、宽4.9厘米、厚0.1厘米。 白色玉石,质细腻光洁,硬度高,土蚀沁色明显,中间有一裂纹,圆眼有玉质质变呈白色斑。整体琢成玦形,扁圆蜷曲如鸟正在发育的胚胎,大大的鸟嘴,尖喙弯并且向下前伸,大大的圆眼几乎占据了鸟的整个头部,琢磨出二条阴线凸出鸟的眼睛,头颈相连呈漫圆流暢自然,尾呈圆弧形,翅为一朝下的尖琢出体呈尖形状凸起,颈下有一对钻孔。整体琢磨淳厚筒朴难得。现藏巴林右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是1972年在旧金山布伦德洋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玉器。长7.9厘米、宽5厘米。 此鸟造型独特、整体成椭圆形,设计抽象,光素无纹,并立体感十分明显,沁色、包浆十足。具有红山文化玉器特点,但目前尚无出土类型。 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玉鸟原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收藏。 透闪石材质,青绿色,半透明,整体有隐约的沁色。鸟体为长圆形,头部凸起,整体呈璧形,上部钻一小孔。背部琢出起伏波浪形状显示为鸟的翅羽,下部琢出半圆形状鸟尾,头部写实琢出眼、鸟嘴十分传神。头顶部有一圆孔通体素面磨光。在头项下有三条隐条纹。此件玉鸟玉质莹润,颜色鲜明,写实、抽象的设计十分到位,琢磨精致。为传世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精品,极为珍贵。 在2015年公安部"部督2015号专案",从案件中追徼红山文化玉器、陶器、石器就达989件(套)占追回文物总数的百分之50%。此件玉鸟就是在此大案中被收缴的。十分珍贵,并填补了红山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朝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以上展示的造型各异、工艺精湛、设计即抽象又写实、纹饰丰富、琢磨精益的二十七件"玉鹰、玉鸮、玉鸟"是红山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当之无愧成为了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瑰宝。虽然仅是国内、外博物馆现有征集品中的一部分,但是今后随着考古挖掘的进一步发现及科学鉴定技术的发展,相信对红山玉器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也将逐步揭示出远古先民创作的真实意图和功能用途。 我们的初衷就是践行“以公德之心,用公益之举,弘扬红山文化。在普及宣传的实践中,坚持以挖掘红山文化记忆;再现红山文化符号;传承红山文化精髓的行动为准则”。 </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