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黄山,天下无山”的大气磅礴。<div>2、卢村油菜花,“小家碧玉”的细品。</div><div>3、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漫游。</div><div>4、阳产土楼的古朴典雅。</div><div>5、金龙山夕阳西照掠影。</div> 2024年3月17日,一众摄友赴黄山风景区采风,从后山乘坐云谷索道上山,一路上烟雨朦胧,能见度不足50米,什么也见不到。走走停停,来到始信峰休息区。 据说此处是当年“邓公”的驻足留影之处,难以免俗也来张纪念照吧。 烟雨蒙蒙的黄山,如此场景,反而有些许舞台效果,呵呵。<div>次日的黄山,天空依旧是“情深深雨濛濛”,相机里依旧空白,不得不在山上多逗留了一晚。<br></div> 在山上的第三日凌晨,皇天不负有心人,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雨后天晴,山上的空气很透,景象宜人。 “极品黄山”,一览无遗。 凌晨,气温只有摄氏零度左右,“701所”观景台前的雾凇入画,构成我镜头的前景。 酷似“黄山香烟”的商标。 秀美、醉美,一品、极品,这些词都用过了,一时竟然语塞,才尽词穷,不知再如何遣词造句去释放、去赞美此情此景?! 疑似“猴子观海”:壮观的云海、奇异的佛光。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绝对想象不出它有多亮眼。 光明顶是黄山观赏日出的最佳景点之一。<br> 山石和青松是黄山的标配,一路上猎艳满满,不虚此行。 从去年的秋天到今年的春季油菜花时节,已经是二度进驻黄山黟县老东家的卢村了,有一周的时间可以再度细细去品味卢村的“小而美”了。 卢村附近的观景台,仍然是早晨俯拍卢村的最佳机位。 相机的镜头前尝试用了带圆孔的遮挡片拍摄,“卢村油菜花”几乎成为了当时、当地的旅游名片。 从观景台下来,信步走进卢村,侧逆光下的卢村光彩照人。 这几成古董的粉墙黛瓦,在讲述着自己的过往。 三月的卢村,处处弥漫着春的信息:<div>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br>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div> 竹外梨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r>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好一幅“鸭戏图”。 相机快门参数设置的差错,竟意外地成就了这张美片。 卢村依旧是那么的舒缓、恬静。 又见卢村的曲拱桥。 这一张是在客房的窗台上,偶然拾到的“卢村一隅”,有梨花、马头墙、油菜花分别构成画面的前景、中景及远景就够了。 闲逛中,依然能发现这田园牧歌般的片片。 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div>望君多珍重,圆月杯中酒。</div> 练习“多重曝光”技法拍摄画里卢村。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粉墙黛瓦,田园风光是摄影人踏青的集散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月20日上午,乘船漫游新安江山水画廊、国家5A景区。畅游江上,只见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画里青山,水中乡村,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图卷。<br> 杨柳青青,菜花朵朵,这奢华却不乏画里画外的淳朴。 新安江是古徽州文明的摇篮,是歙县人民的母亲河。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专家吴必虎先生评价:“新安江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美妙结合著称于世”!2006年被安徽日报社、安徽新闻摄影学会列为摄影制作基地。 曾有人说新安江比漓江还美,就连诗仙李白也曾赋诗“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赞美之。 3月20日午后,前往“阳产土楼”拍摄。徽州阳产土楼建筑群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是徽州地区独特的土楼建筑群。这些土楼由当地的土壤“干打垒”和木材建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色块构成是构图、布局的要点。 土楼间两人宽拾级而上的石板路,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古朴典雅的造型。 矩形,多边形的图案形状,别具一格。 老树新芽,仿油画效果。 杏花掩映间的土楼群,沁透出春的信息。 来一张“相机会说话”摄影小品。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休宁金龙山古村落,是一处尚未开发的“世外桃源”村,其宛如仙境的云海奇观是当地的名片,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3月21日下午抵达时,只好先拍摄一些茶园、竹林、古树、梯田和村庄。 闹中有静,穷乡僻壤竟有如此浪漫茶座,随手来一张写意小品。 杏花与马头墙平衡了画面构图。 返璞归真,近乎“黑白照”。 借用道具,来一张夕照金龙山。<div>第二天清晨,天不遂人愿,见不到蔚为壮观的云海,只好草草收场,悻悻离去。</div> 在黄山地区一周的拍摄行程几进收官,最后借用一首“油菜花”的诗句聊以自慰:<div>姿容清丽厌奢华,淡淡平平不自夸。<br>羞去院庭争宿地,乐来田野绽黄花。</div> <p class="ql-block">摄影:鲁宇宁</p><p class="ql-block">编辑:鲁宇宁</p><p class="ql-block">20240404落笔。(部分文字来自互联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