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两首“边塞闻笛”诗之疑

红香绿玉

<p class="ql-block">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现留存的边塞诗达50余首。其中有两首“边塞闻笛”的诗作,有些疑问值得进一步探讨。</p><p class="ql-block"> 第一首《塞上闻笛》,又题为《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p><p class="ql-block"> 胡人吹笛戍楼间,</p><p class="ql-block"> 楼上萧条海月闲,</p><p class="ql-block"> 借问落梅凡几曲,</p><p class="ql-block"> 从风一夜满关山。</p> <p class="ql-block">  诗中的“戍楼”,被认为是指边塞上的瞭望楼,可以观察敌情,以为予警。戍楼应该是由唐朝边关的军士们驻守的。那么“胡人”来此吹笛,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挑衅,刺探军情?看来不象。因为后一句诗是“楼上萧条海月闲”,戍楼上冷冷清清的,并没有丝毫紧张空气!胡人吹奏的曲子是“梅花落”。“梅花落”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著名横吹曲,传为西汉时李延年所作。历史悠久,是笛曲中的代表作。诗人李白也有听笛子演奏“梅花落”的诗句:“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胡人”演奏“汉人”的曲子,是表示和睦,看来边关并无战事,是一片和平的大好局面。“从风一夜满关山”,几曲“梅花落”,仿佛是春风一夜吹绿了边关的大地。总之,此诗描写的是边塞休战期间的美好情景!</p> <p class="ql-block">  在由唐代进士殷璠所编选的《河岳英灵集》中,此诗还有另一种版本:</p><p class="ql-block"> 胡人羌笛戍楼间,</p><p class="ql-block"> 楼上萧条明月闲,</p><p class="ql-block"> 借问梅花何处落,</p><p class="ql-block"> 风吹一夜满关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诗两种版本文字,小有出入,诗意则无大的区别。不过,此诗在五代后蜀诗人韦縠所编的《才调集》中,诗的作者却另有其人,那就是宋济。宋济的生平记载并不很详,只知其是唐德宗时代的人。如从此诗的另一题目《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来看,王七被认为是另一位边塞诗人王之涣,而王之涣死于唐玄宗时代,看来两人之间不会有所交集,和诗更不可能。现在王之涣存留的诗中并没有《玉门关听吹笛》之作,而且从其经历看,王之涣是否去过玉门关都存疑。因此,此诗到底是谁的作品,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确认。</p> <p class="ql-block">  第二首《塞上听吹笛》:</p><p class="ql-block"> 雪净胡天牧马还,</p><p class="ql-block"> 月明羌笛戍楼间,</p><p class="ql-block"> 借问梅花何处落,</p><p class="ql-block"> 风吹一夜满关山。</p> <p class="ql-block">  这首与第一首比较,从文字上看,第一句是完全不同,第二句吹笛人是谁未明确。而后两句则完全是袭用的第一首的后两句。为什么这两首诗会出现诗句的雷同呢?高适难道“江郎才尽”了,自己抄袭自己吗?如果第一首是宋济所作,那么就是宋济抄袭了高适,有这种可能性吗?我认为第二首诗应该是高适自己对第一首诗进行了修改的结果。第一首诗表现出的春意是一种想象中的虚写,而第二首诗对春天的描写则是写实。“雪净胡天牧马还”,是写积雪消融后,天气格外晴朗,边关军士可以开始“牧马”了,让马吃上大自然的嫩草。“月明羌笛戍楼间”,那些边关的士卒们用羌笛吹出梅花落的曲调。新的春天终于到来了,而春天的脚步再也不需由“胡人”来送达了!尽管此诗题目是《塞上听吹笛》,而诗人实写的则是“塞上之春”。</p> <p class="ql-block">羌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