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

金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蒲津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山西永济蒲州镇的西面,顺X852万鹳旅游专线行约两公里,路的北面,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滩地,伫立着一扇灰瓦红柱白墙的门牌,粗壮铆钉打造的红门门匾上写着“蒲津渡遗址”,两旁门楹:铁牛卧梦唐月繁华古渡头;城阙枕波舜都璀璨斜阳里。</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黄河大铁牛发现地,蒲津黄河古渡遗址。</p><p class="ql-block"> 唐开元12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与黄河之东各地方的联系,唐王朝耗费占当时全国六分之五的1100吨生铁,在蒲州城西的黄河两岸,各铸造了四头达70吨的铁牛,七根各重20吨的锚桩与四名铁人、铁轴、铁山等附属设施,修建了一座铁悬索浮桥。因牛是镇邪保平安的河神,故蒲津渡铁牛又称开元铁牛。</p><p class="ql-block"> 历经500年后,至元初毁于战火。后来,逐渐被黄河泥沙湮没。直至1989年被永济博物馆发掘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进了遗址的大门,沿石砖铺就的廊道向北行约50米,钻过“古渡梦境”的柱门,即到了发掘铁牛的展览地。</p><p class="ql-block"> 黄河大铁牛被陈列在一座石基上,是原地提升12.2米,实景原物露天摆放。石基下一层是关于蒲津渡的古物及铁牛被发掘的历史馆,图、文与复制物相结合,以便人们对黄河大铁牛有一个较完整较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沿西向的台阶拾级而上,在有二百平米的石基平台上,分东西两组,展览了四尊铁牛,四名铁人。铁牛每尊高、长、宽约1.9米、3米、1.3米。分两排面向黄河,牛眼圆睁,前腿作蹬,后腿跪伏,肌肉暴凸,线条分明,矫角昂首,矫健强壮,呈伏卧负重状,整个造型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每头牛尾后有一根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的横轴。轴头有纹饰,各轴不同,分别有连珠饰、菱花、卷草、莲花等。而在铁牛的一侧,则有一铁铸高鼻深目的胡人作牵引状,形象憨厚,萌态可掬。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铁牛的后面,两排杵立了6根直径0.4米,高约3.6米的铁柱,向天而立,都是固定铁牛底座用的地锚。</p><p class="ql-block"> 这些千年古物,尽管看似锈迹斑斑,伤痕累累,但均做了防腐防锈现代技术处理保护,精美的头饰,绝伦的图案,变得光滑流畅,在阳光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重获新生。即有千年的沧桑古朴,也彰显新时代下生命力的旺盛强劲。</p><p class="ql-block"> 可能有人要问:这里距离现今黄河河道还有两公里之遥,怎么会发现黄河十大古渡之一的蒲津渡遗址的大铁牛呢?</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日常口语中,有这么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殊不知,这句话出自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 黄河出晋陕大峡谷的禹门口后,由北向南奔流的河道变得平坦宽阔,水流也变得平缓悠慢,随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开始在河道沉淀淤积,尤其是洪水过后淤积的更甚。大概三十年一次,黄河会在原先河道河床抬升后向东或者向西改道,就像龙的尾巴不停来回摆动。这样,在岁月的长河里,黄河主河道一会儿河东一会儿河西,就有了发现黄河大铁牛的蒲津渡遗址距离现在河道两公里之远的事情发生。</p><p class="ql-block"> 站在遗址前,瞻视千年前古人遗留的踪迹,在赞赏古人精湛的冶炼铸造技术同时,心中不免有些疑问:河东的铁牛有了,河西的铁牛呢?而我们游览古迹的目的又是什么?不该仅仅是惊叹,该是还有古迹承载的历史责任,我们该如何做好现在?!</p><p class="ql-block"> 一切,有待黄河合适的时间改道到合适的历史节点,还待有情人的执着!</p><p class="ql-block"> 穿过亭廊,向北,能看到一池干涸的湖塘。湖边柳绦轻摆,桃花妖艳,在湖中央模拟重建了一座仿唐时期的蒲津古渡。东西各四头仿制铁牛拽拉着铁索,铁索下锚定着一艘艘破败木船作为漂浮底座,船体已经散架,串起的船底搁浅湖底。它们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悠悠。大概是管理不到位,这里也是年久失修,处在半封闭状态。</p><p class="ql-block"> 对于现代的中国,在山川沟壑大河大江上建造一座稳固安全如履平地的大桥易如反掌,不用吹灰之力,单在黄河上已建造了各种样式的不下几十座横跨桥梁,不会再耗举国之力。人们游览蒲津渡遗址,是了解国人之艰难,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的过去,不失时代。并以此为契机,在创造出属于未来更多更大的奇迹和辉煌,无愧今世繁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4·4于渭苑小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