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杂记/

多索

<p class="ql-block">  清明杂记之一:</p><p class="ql-block"> 4月3日,与族弟吴华,好友“胡参谋”等到吴氏宗祠瞻仰先祖,并到“祠堂山”先祖墓地默祷心祭。</p><p class="ql-block"> 大济吴氏宗亲每年清明要到各地为祖先扫墓,“祠堂山”古木参天,每年也是这时扫墓。宗亲在这一天也得以相聚,互致问候,相祷平安。</p> <p class="ql-block">清明杂志之二:</p><p class="ql-block">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称拜山、挂纸等。</p><p class="ql-block"> 宗族祖先的拜祭,称扫"祖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扫墓的习俗何时开始,宋代以来即争论不休。 </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谓:“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 见《陔余丛考》卷三十。 </p><p class="ql-block"> 其后有人指寒食扫墓在中唐时流行,根据是宪宗元和七年诏: “常参官寒食拜墓,在畿内者听假日往还,他州府奏取进止。” </p><p class="ql-block"> 《旧唐书·玄宗本纪》里“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的记载,便以寒食扫墓始于盛唐玄宗时作为定论,如《湖广志书》称:“墓祭,士庶不令庙祭,宜许上墓,自唐明皇始。”不少介绍清明扫墓的著述都予沿袭。 </p><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寒食扫墓有两说。 </p><p class="ql-block"> 一说诸葛亮治去世后朝廷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当,正式附祭诸葛亮于先祖庙;另一说则称寒食节扫墓因纪念隐士介子推而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杂记之三:</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前身“寒食节” </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好重耳为避骊姬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卫国,贫病交加绝望之际,介子推忍痛割下腿肉,谎称野兔肉煮献重耳。 后来重耳知道,很感动。 </p><p class="ql-block">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 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唯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p><p class="ql-block"> 待人提醒,重耳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搜寻未找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 </p><p class="ql-block"> 割肉奉君尽丹心, </p><p class="ql-block"> 但愿主公常清明。 </p><p class="ql-block"> 柳下做鬼终不见, </p><p class="ql-block"> 强似伴君做谏臣。 </p><p class="ql-block"> 晋文公看后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自此从寒食到清明,都要祭奠介子推。后寒食节与清明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节逐渐代替了寒食节。</p> <p class="ql-block">清明杂记之四:</p><p class="ql-block">上图/被火山岩誉为最美泡桐(大济称“光桐”)。</p><p class="ql-block">下图左亦为桐属?</p><p class="ql-block">下图右为一种很好的香料树。</p> <p class="ql-block">清明杂志之五:</p><p class="ql-block"> 丽水生态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庆红,是大济宗亲中学历副教授的乡贤。</p><p class="ql-block"> 此次赴庆是来签订一份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协议。</p><p class="ql-block"> 图为他离开家乡前在宗亲家中分享喜悦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清明杂记之六:</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吴氏宗祠墙上看到吴锡泽先生一首写给吴式求先生的诗。</p> <p class="ql-block">清明杂记之七:</p><p class="ql-block"> 与吴复鹏先生长谈村志的编撰工作。</p><p class="ql-block"> 他是这次村志编撰的副主编,其实文字工作已被全部包揽了。他以古稀之年还承担如此重任,并且还常见他有好诗发表,实在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清明杂志之八:</p><p class="ql-block"> 蒋世杰老师发来台岛地震图片,兼报一家平安。也转此告慰他在丽水的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