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三国游(十九)秘鲁马丘比丘

小可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们得以轻装前往马丘比丘,因为我们今晚还会住在这家温馨美丽的酒店,不用拿行李。</p><p class="ql-block"> 这是乌鲁班巴火车站,我们将在此乘坐开往马丘比丘的观光列车。</p> <p class="ql-block">  这趟旅游观光列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想象中,在秘鲁这种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马丘比丘又在深山老林里,这趟火车充其量就是国内的绿皮车水准,没想到却是有着大玻璃车窗和天窗,很舒适的观光列车。车厢很干净,座椅也挺宽松,车厢里挂着秘鲁民族特色的装饰画,虽比不上美国洛杉矶到旧金山之间沿太平洋东海岸的观光列车那么硬核气派,但观景效果也很不错,且简约、朴素、温馨、和谐满满。</p> <p class="ql-block">  列车沿着乌鲁班巴河行进,绵绵小雨还在下,一路可见将汇入亚马逊河的乌鲁班巴河,奔流湍急,泥浆翻滚。心中暗暗祈祷,马丘比丘可别下大雨,别让我们躲过了罢工,躲不过大雨。要知道,深山之中的马丘比丘,遇大雨可能会闭门谢客。</p> <p class="ql-block">  列车行驶一个半小时左右,到达马丘比丘山火车站,也叫热水镇。上苍有眼,天已放晴。</p> <p class="ql-block">  热水镇,顾名思义是个温泉小镇,因为就在马丘比丘景区山下,所以这里餐馆、商铺、客栈云集,是很多游客在游览马丘比丘前一天选择的住地。这样便于一早即可乘公交车,登上马丘比丘看日出。</p> <p class="ql-block">  这是热水镇的景区公交车站, 我们将在这里乘坐公共汽车,大约经过半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即可到达马丘比丘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  这张游览线路图,事先我们并没有。游览后看到这张图,结合所拍照片和导游的一路介绍,感觉我们的游览路线更接近黄色1线。</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很有序。所有的团队都根据门票所标线路行进,不走回头路。我们的游览时间是两小时,但导游说最多可以延长20分钟。</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景区, 只见四周山峦叠翠,白云缭绕,空气新鲜,古迹坐落山间,古老帝国的气场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进入马丘比丘景区后,从左边的小路看到一个制高点,据导游介绍,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马丘比丘遗址,而且也是看日出的好地方。从小屋的窗户望出去,可以清楚看到两边的梯田、古城中心和印加古道的情况,因此这个位置就成了警卫室。一旦情况异常,即可发出信号。</p> <p class="ql-block">  按照导游的指引,我们迫不及待的首先来到了马丘比丘的第二平台,这里是观览马丘比丘全貌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  趁着短暂的无游客干扰机会,赶快拍一张照片留念。虽不是最佳位置,但难得没与他人同框。</p> <p class="ql-block">  导游挺有经验,待我们大家都在这最佳位置拍完照片,定下神来,才将我们带入一片比较平坦的草坪上,开始介绍马丘比丘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约建于15世纪,16世纪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和印加帝国的没落,被遗弃。随后被人遗忘了四个世纪。直到1911年7月,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历史学家、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误打误撞,歪打正着,发现了这个已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城市。由于当时无法得知它真正的名字,就用附近最高的、顶部有尖的、意为年长的马丘比丘山命名。在它对面的山叫做华纳比丘,意为年轻的山。海拔2350米的马丘比丘就在两山怀抱之中。</p><p class="ql-block"> 作为声称自己是发现马丘比丘第一人的宾勒姆,他的游记《失落的印加城》出版后,得以大卖,马丘比丘也因此名声大噪。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p><p class="ql-block"> 由于马丘比丘越来越为人所知,秘鲁政府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追讨意识也明显提高,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7年9月与耶鲁大学达成协议,将宾厄姆从马丘比丘以借用名义带走的4万件文物偿还秘鲁,该协议自2012年才开始正式执行。</p><p class="ql-block"> 在宾厄姆去世多年后,发现了他当年刻意掩盖过早于他到达马丘比丘的探险家留下的痕迹。据说那几位探险家是Enrique Palma,Gabino Sánchez和Agustín Lizárraga,他们于1901年7月14日将名字刻在了马丘比丘的一块岩石上。他们盗取了价值很高的金器后,将宝物偷运到各地转卖,并悄悄记录下买主的名字。看来这几位冒险家也是先偷摸闷声发大财,然后凭着留下的印迹,梦想某天没准就当上“世界名人”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马丘比丘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从目前研究的推测看,马丘比丘作为印加贵族的休养地与祭祀地是考古学家较为一致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导游指着旁边像梯田的地方继续说,那里相当于皇城的外围,梯田上种的都是粮食作物,而我们脚下这些小型的方块地,因为靠近印加帝国最高大上的宫殿,来此的都是达官贵人,所以只种绿草鲜花,而不种庄稼。可见,马丘比丘也是个等级森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座山峰的名字叫马丘比丘山,就是导游所说,当这里的遗迹被发现后,不知道应该叫什么?就用这座山峰的名字作为了遗址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这座马丘比丘山对面的山,被称为华纳比丘。意思为年轻的山。有意思的是,当把这张照片逆时针旋转90度,山体就好似一个印加人的侧脸,最高山峰就如同他的鼻子,鼻子下面的小山就是嘴巴,鼻子上面就是额头。</p><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也被印在秘鲁钞票十元比索上。</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最初发现马丘比丘时进入的城门。可惜这两位一直在这里没完没了的拍照,等不了,就把他们拍进去吧!</p> <p class="ql-block">  一边梯田,一边是住宅。中间有道路使两种不同功能分开。</p> <p class="ql-block">  住宅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这边是梯田。</p><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这些梯田不仅有效扩大了耕地面积,还可以充分的吸收阳光,促进作物的生长。就是土地的内部也充满智慧和科学。梯田除了最上面的土层,中层是碎石层,下层是大一些的石块,这种结构水少时,可以防止蒸发,保持水量稳定;水大时可以防止滑坡和肥力流失。</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采石场,古城的建筑石材都应该出自于此地。在这里一些尚未完成加工的石块,杂乱的堆积着。真想象不到当初的印加人是怎么将这些乱石,加工成那么光滑适用的多边模样。</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三面构成的墙体,是主神庙。它的中间是一个大的神龛,两侧是小神龛,应该都是用来放神像和供品的。</p> <p class="ql-block">  与主神庙紧邻成直角的三窗庙,从正面拍,庙前的石碑总会挡住一个窗口,而从外面的下边拍,就能清晰的拍到三个窗。由于祭司需要在这里随时观测星象,所以有研究推测三窗庙可能没有屋顶,而那块条形石碑许是与观察日月星辰有关。</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马丘比丘这种虚无缥缈的推测比比皆是,尤其是高高在上的祭祀之处,总归都会与看日月、观星像有关。</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在三窗庙和大祭司宫殿门前,听到一位中国游客说,这是在祭祀中宰杀牲畜用的,不知是真是假。这里是马丘比丘很神圣的地方,会允许血光出现吗?</p> <p class="ql-block">  这里被称为大祭司宫殿,导游说,一些学者认为这里内部有曾经摆放过石床的印迹,所以推测可能曾是大祭司的住处。</p><p class="ql-block"> 大祭司宫殿和主神庙、三窗庙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边广场,这里应该是印加最高层人士举行仪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大祭司宫殿和主神庙、三窗庙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边广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应该是印加最高层人士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span>广场没有建筑的一边,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石块,据说起着印加日历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水镜。在这座专为天文观测的建筑中央,地面上两个圆形的水镜,是印加人用来观星的设施。简单的水面反射就可观察天相,可见古印加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这座高台,号称是马丘比丘的天文台。那块著名的栓日石就在顶上。可能我走的路线不太对,被工作人员阻止了,未能上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以下图片和文字来自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栓日石也被称为揽日石,它建造的位置耐人寻味——位于南北两座山的中轴,并将中轴一分为二。每年秋分和春分,正上方的太阳照不出栓日石的影子;每年冬至和夏至,影子则最长最远,因此学者猜测它是用于在那天举行某种仪式,象征性地绑住太阳,以防它跑远。</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门通向华纳比丘。不在我们游览范围之内,没有过去。</p> <p class="ql-block">  主广场是整个马丘比丘古城内最大的一片空地,探险家海拉姆·宾厄姆将它命名为主广场。他认为这片区域属于主神庙、三窗庙、大祭司宫殿的庭院。主广场除了承担大型仪式的举办,也是一道划分印加高低阶层的分水岭。上面高,下面低。</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太阳神庙,它与众不同的弧形墙壁,是整个马丘比丘绝无仅有的。每年南半球的冬至日,第一缕阳光会透过梯形窗口的切割,照进太阳神庙中央的花岗岩上,连成三点一线的景象,可能这就是印加人推算季节的方式吧。</p> <p class="ql-block">  三重门区域是印加精英们学习和居住的地方。这些精英们要在这里学习占卜等印加学说,负责将印加帝国的信仰和祭祀的礼仪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神鹰庙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它巧妙的运用了岩石的自然形状,又在地面的祭坛位置雕刻成神鹰头部,加以呼应,勾勒出一只展翅的神鹰,很威武,很霸气,怪不得印加人把山鹰视为神明。</p> <p class="ql-block">  这是神鹰庙顶部的后面,记得导游曾经介绍说,这里还有一座监狱,转了一圈,没找到。</p> <p class="ql-block">  水渠和泉口。水是生命之源,马丘比丘的水源,据说来自于距离城池750米处,通过复杂的水利系统引入马丘比丘城中种植、祭祀、生活各个区域,可供1000人左右使用。</p><p class="ql-block"> 阴差阳错的也没有找到泉口,后经人指点,看到了远处一个泉口和与古城通道平行的一段水渠。泉口距离较远,拍的不太清楚,但还是能隐约看到水流。水渠并未看到渠中有水,估计有些暗渠中还是会有水的。</p> <p class="ql-block">  印加古道。在整个景区内,看到黄土或比较整齐石块的路面,都是开辟景区后用现代方式整修的。而用不规则的石块铺成、凹凸不平、更为窄小的路面,都是印加时代留下的老路。</p> <p class="ql-block">  这个盖有茅草屋顶的房间,导游称其为“样板间”。马丘比丘的房子虽然都是石砌的,几百年不倒,但是屋顶却全是这样用茅草覆盖。风吹日晒雨淋,屋顶早已坍塌不见,所以遗址被发现的时,所有的房子都只有墙壁构架,而没有屋顶。现在几处有屋顶的房子,一方面是给游客介绍,另一方面,游客也可以稍事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 这间有草顶的房间,似乎还有其它说道,可惜当时没记住,现在又想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不仅有厚重的印加文明和文化,它还有群山怀抱中如仙境般的独特风光。</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的羊驼在悠闲坦然的散步,它们认为自己才是这里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站在马丘比丘,可以看到峡谷的深处,乌鲁班巴河在流淌。想象一下,如果不是上游下雨,乌鲁班巴河水一定是清流碧水的。如果从下往上看,又有谁能想到,连绵的高山密林深处,竟藏有偌大的一座印加古城啊!</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一路走来,还碰到许多不明就里的遗迹,甚至还有许多连看都没看到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窗户下的圆型积水坑,不知道是常年雨淋水滴的结果,还是印加人当年观星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屋内的石砌方柱,不知是何物何用途?</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标志,还是另有什么说道? </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马丘比丘的游览,来到了马丘比丘景区的出入口。这里有着各机构颁发给马丘比丘文物考古价值的世界级铭牌,还有各条线路的图示。教训就是来时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票是走哪条线,并且提前做点功课和携带一张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的看点,真是太多了!受时间所限,只能走马观花简单浏览,许多印加文明的细节,来不及仔细品味和感受。也有许多未解之谜,暂时还找不到答案。即使我们看到景点的很多解释,很可能也是探险家和游客们的推测与遐想。但不管怎么说,这座曾经失落的古城,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它的神秘,它的价值,它的疑问,甚至可能存在的人类断层,都会吸引更多好奇人士的眼球和更多学者的挖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离开马丘比丘,我们</span>利用等火车返回乌鲁班巴的时间,在<span style="color:rgb(1, 1, 1);">热水镇吃午餐并逛了一圈小镇。</span></p> <p class="ql-block">  返回的火车就停靠在我们吃午餐餐馆路边,可以向乘公交车那样上火车。</p> <p class="ql-block">  餐厅挺大,可见订餐的团队和零点食客都不少。这么小的镇,能够有这样宽大和整洁的餐馆,已经很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小镇地标性建筑。这里的背后是小镇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规模都不比早年西单路口的百花市场小。秘鲁当地特色服装和鞋帽应有尽有,还有各式各样的冰箱贴之类的纪念品,看的眼花缭乱,随即失去了挑选冰箱贴的耐心。</p> <p class="ql-block">  小镇的主街。热水和奔流而下,两侧商家逆流而上。大大小小的跨越热水河的桥梁,使镇上的居民方便两岸往来。</p> <p class="ql-block">  在小镇的岔口,有一幅小镇地图标识。按图索骥,可以去往小镇相对有特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挑选了一条许多近年石雕艺术作品线路,表现了这里悠久的印加信仰与神话,以及印加人的文明与亲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小镇的热水河,汇入乌鲁班巴河的地方。热水河相对较清,乌鲁班巴河现在虽然混浊,但停雨几天之后,也会变得非常清澈。</p> <p class="ql-block">  在返回乌鲁班巴那家漂亮的修道院花园酒店的路上,车行可见一个个悬挂在山崖峭壁之上的白色巨大胶囊型物体。导游介绍说,这是攀岩酒店,吸引世界各地的攀岩爱好者前来训练和攀爬。价格昂贵,因为无论打扫卫生,还是送餐,都需要工作人员坐着吊车上去工作。这里的攀岩酒店也分层级,初级训练型和高难度型。</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利用在高山和岩壁上刻画的形式,做广告宣传,让人远远即可观望到。库斯科大学的缩写字母就刻画在公路边的大山上。</p> <p class="ql-block">  热水河汇入乌鲁班巴河的河口上,立有印加第九世王的铜像,据说他是印加最幸福的王。</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跨越热水河口镇桥梁,是2015年到2018年期间,用时三年在老桥原址上扩充的,极大的方便了游客往返于马丘比丘和热水镇的通行。</p> <p class="ql-block">  在返回乌鲁班巴漂亮的修道院花园酒店的路上,车行之间,可见一个个悬挂在山崖峭壁之上白色巨大胶囊型物体。导游介绍说,这是秘鲁很有特色的攀岩酒店,吸引世界各地的攀岩爱好者前来训练和攀爬。价格不菲,且无论旅客还是服务人员,想住到胶囊房间,都要自己攀岩上去。经导游一提,想起从悉尼飞往圣地亚哥的航班上,碰到一位华裔小伙,他操着半生不熟的中文告诉我,他是到秘鲁去攀岩,他说非常刺激,他很喜欢。我还纳闷儿,他路远迢迢到秘鲁攀岩,有点儿不可思议。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孤陋寡闻。秘鲁这么不发达的国家,却是攀岩圣地热门之地,而且这里的训练场地,在世界上还挺有名气。</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攀岩酒店也分层级,初级、中级训练型和高难度型。不难想象,无论什么级别的攀岩人,在这样悬空的胶囊房间里居住,肯定没有更多的舒适度,只有猎奇和惊诧。</p> <p class="ql-block">  到此秘鲁的全部行程游览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