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记·太史公自叙》:“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p><p class="ql-block">伏羲画的八卦,代表什么?有什么内涵?一直是人们想搞清楚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伏羲所处的上古时期,还没有文字,也就不可能有关于八卦的说明。后人解说,众说纷纭。</p><p class="ql-block">大道至简。其实,八卦表达的内容很简明,就是表示子女的性别和排序。</p><p class="ql-block">根据何在?</p><p class="ql-block">《周易》是最早研究八卦的著作,其中有一段话:“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段话,说出了八卦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是研究八卦最重要的依据。</p><p class="ql-block">太极是什么?许多研究者把它说得玄之又玄,莫衷一是。</p><p class="ql-block">关于太极图,倒有一些共识。</p><p class="ql-block">太极图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太极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等等。</p><p class="ql-block">大多研究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太极的形状是圆形的,最早的太极图是空心圆形状,其他形状,均由空心圆形状演变而成。</p> <p class="ql-block">了解了太极的形状,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太极究竟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太极”原为“大极”。</p><p class="ql-block">江沅《说文释例》:“古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大上’,《尚书》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汉》之‘大上皇’、‘大后’,后人皆读为太,或径改本书,作‘太'及‘泰’”。[1]</p><p class="ql-block">江沅的考证,为《辞海》所采纳。这表明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公认。他说得很清楚,古代的《易》中写的是“大极”,后人改为“太极”。明确了这一点,再把“太极”和“两仪”结合起来分析,就容易搞清楚了。</p><p class="ql-block">“《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仪”即容,“两仪”指阳仪和阴仪,用符号表示分别是“一”和“--”,在《周易》中称为阳爻和阴爻。</p><p class="ql-block">这两个符号代表什么呢?一种比较典型的说法是,它们分别代表男、女生殖器。</p><p class="ql-block">“郭沫若认为八卦的根柢是古代生殖崇拜的孑遗,画—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这与钱玄同所说‘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崇拜时代的东西。“乾”“坤”二卦即是两性地生殖器地记号’不期而同。章太炎先生也提出了男根女阴说,但与郭沫若的出发点不同。章太炎是从阴阳两种性质的观念(玄学)出发,而郭沫若则是从唯物论出发,指出了卦画的物质根据。……这一说法不仅得到了人类考古学的证明,也为许多易学研究者所认同,是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周易》的著名论断。”[2]</p><p class="ql-block">有的学者通过考古、考察探究伏羲与八卦的关系,得出与上述观点一致的结论。“由‘生殖崇拜’产生阴阳观念,再加以符号化,这便是伏羲画卦的基础。”[3]</p><p class="ql-block">“一”是男性生殖器的形状。</p><p class="ql-block">“--”是女性生殖器的形状。</p><p class="ql-block">出土文献显示:王家台秦简《易占》,阴符为“倒V字形”。马王堆帛易,阴符为“L”型符号。[4]</p><p class="ql-block">这两种符号是更为形象的女阴形状。</p><p class="ql-block">《周易》中的论述很有说服力。“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系辞传·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系辞传·上》)</p><p class="ql-block">阳爻(一)、阴爻(--)是分别用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器,从而表示男、女。</p><p class="ql-block">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太极生两仪”的含义了。</p><p class="ql-block">两仪表示男女,男女从哪里生出?只能从母腹中生出。圆形的太极图,表示的是“大极”的母腹。</p><p class="ql-block">“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传·下》)这一论述,为太极是母腹的观点提供了佐证。</p><p class="ql-block">阴阳鱼太极图,应当是由太极生两仪图演变而成,表示母腹中有双胞胎,而且是龙凤胎。因为要显示出阴、阳(男、女),两条鱼分别画成了黑白二色。</p><p class="ql-block">下面,阐释一下“太极生两仪”。</p> <p class="ql-block">图1</p><p class="ql-block">图1,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示意图”。</p><p class="ql-block">图1中,太极和阳爻、阴爻之间的关系即表示“太极生两仪”。</p><p class="ql-block">如前所述,太极表示母腹。生第一个孩子,要么是男,要么是女。用符号表示,就是“—”或者“--”,即两仪。仪即仪容,男、女是两种不同的仪容。这就是“太极生两仪”。</p><p class="ql-block">再看“两仪生四象”。</p><p class="ql-block">“象”是象征。“四象”指四组不同的象征性符号。“两仪生四象”的意思是,由两仪衍生出四组象征性符号。</p><p class="ql-block">阐释和推演一下。</p><p class="ql-block">如果生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是男,也可能是女。</p><p class="ql-block">有了两个孩子,自然就有了排序的问题。</p><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一下,卦中各爻的排序,是从下往上排的。 </p><p class="ql-block">如果第一个是男,第二个也是男,他们之间的排序,用符号表示就是:⚌。</p><p class="ql-block">如果第一个是男,第二个是女,他们之间的排序,用符号表示就是:⚍。</p><p class="ql-block">如果第一个是女,第二个是男,他们之间的排序,用符号表示就是:⚎。</p><p class="ql-block">如果第一个是女,第二个也是女,她们之间的排序,用符号表示就是:⚏。</p><p class="ql-block">上述四种符号,排列起来如下:</p><p class="ql-block"> ⚌ ⚍ ⚎ ⚏</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四象”。分别称为太阳(老阳)、少阴、少阳、太阴(老阴)。</p><p class="ql-block">两仪生四象,就是这样衍生出来的。</p><p class="ql-block">结合图1来看,有助于理解两仪与四象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四象,表示在生两个子女的情况下,子女按性别和出生先后排序的四种可能性,而且只有这四种可能。</p><p class="ql-block">“四象生八卦”,即由四种象征衍生出八卦。</p><p class="ql-block">继续阐释和推演。</p><p class="ql-block">如果生第三个孩子,可能是男,或者是女。如果前面两个孩子都是男(⚌),第三个也是男,用符号表示,就应当在⚌上面加阳爻—,成为“☰”。</p><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两个孩子都是男(⚌),第三个是女,用符号表示, 就应当在 ⚌ 上面加阴爻--,成为“☱”。</p><p class="ql-block">依次类推。</p><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的两个孩子是一男一女(⚍),第三个是男,用符号表示,就应当在⚍上面加阳爻—,形成“☲”。</p><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的两个孩子是一男一女(⚍),第三个是女,用符号表示,就应当在 ⚍ 上面加阴爻--,形成“☳”。</p><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的两个孩子是一女一男(⚎),第三个是男,用符号表示,就应当在⚎上面加阳爻—,形成“☴”。</p><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的两个孩子是一女一男(⚎),第三个是女,用符号表示,就应当在⚎上面加阴爻--,形成“☵”。</p><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的两个孩子都是女(⚏),第三个是男,用符号表示,就应当在⚏上面加阳爻—,形成“☶”。</p><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的两个孩子都是女(⚏),第三个也是女,用符号表示,就应当在 ⚏ 上面加阴爻--,形成“☷”。</p><p class="ql-block">四象分别加阳爻、阴爻形成的八个三爻卦,排列在一起,如下:</p><p class="ql-block"> ☰ ☱ ☲ ☳ ☴ ☵ ☶ ☷ </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八卦。</p><p class="ql-block">其卦名分别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p><p class="ql-block">如图1所示。</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八卦表示的就是子女的性别和排序。</p><p class="ql-block">八卦,表示在生三个子女的情况下,子女按性别和出生先后排序的八种可能性,而且只有这八种可能,表达的内容非常完备。</p><p class="ql-block">一位母亲,如果生三个子女,其子女的排序一定符合八卦之一的排序。</p><p class="ql-block">其逻辑之周密,无懈可击。</p><p class="ql-block">八卦,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不仅不简单,而且很伟大。</p><p class="ql-block">伏羲生活在上古时期,相当于原始社会。当时,人类尚未发明文字,知识贫乏,思维能力低下。在蒙昧时代,伏羲能画出八卦,其智力超群绝伦。他因此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p class="ql-block">八卦,也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原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卦之外,人们还知道“六十四卦”。</p><p class="ql-block">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安书》)西伯就是周文王。“演”就是推演。</p><p class="ql-block">如何从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呢?</p><p class="ql-block">方法之一,就是继续上述推演。</p><p class="ql-block">如果生了第四个孩子,可能是男或女。那就要在八卦的每一卦上面,分别加上阳爻、阴爻,使之成为两卦。这样,八卦就演变成十六卦。它表示四个子女排序的十六种可能性。</p><p class="ql-block">如果生了第五个孩子,可能是男或女。那就在十六卦的每一卦上面,分别加上阳爻、阴爻,使之成为两卦。十六卦就演变成三十二卦。它表示五个子女排序的三十二种可能性。</p><p class="ql-block">如果生了第六个孩子,可能是男或女。就在三十二卦的每一卦上面,分别加上阳爻、阴爻,使之成为两卦。三十二卦就演变成六十四卦。它表示六个子女排序的六十四种可能性。</p><p class="ql-block">当然,还可以继续推演下去,从六十四卦到一百二十八卦,再到二百五十六卦,进而到五百十二卦,再到一千零二十四卦……以至无穷无尽。</p><p class="ql-block">方法之二,“八卦两两相重”,演化为六十四卦。”[5]</p><p class="ql-block">鉴于前人有“八卦两两相重”而成六十四卦的推演,就不在此赘述了。</p><p class="ql-block">周文王采用的可能是“两两相重”的推演方法,因而止步于六十四卦。</p><p class="ql-block">万物皆有本源和发展、演绎过程。</p><p class="ql-block">周文王由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但没有展现其推演过程,未免显得缺乏系统性。这是其不完美之处。</p><p class="ql-block">好在《易传》中有记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本文根据这一记述,推本溯源。通过对太极图的研究,结合古文字学家对太极一词的考证,并根据《易传》中的相关论述,推断出太极就是“母腹”。根据郭沫若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出土文献资料,确认“两仪”(阳爻—、阴爻--)分别为男、女生殖器的象征,从而表示男女。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演和论证,进而得出结论:“四象”表示两个子女按性别和出生先后排序的四种可能性;“八卦”表示三个子女按性别和出生先后排序的八种可能性。以此类推,逐步推演出“六十四卦”表示六个子女按性别和出生先后排序的六十四种可能性。</p><p class="ql-block">真理往往是简洁的。</p><p class="ql-block">换一个角度研究八卦,就会发现,八卦表示子女的性别和排序,是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p><p class="ql-block">八卦表示子女的性别和排序,这就是八卦中蕴含的秘密。</p><p class="ql-block">揭示了八卦中蕴藏的奥秘,就破解了八卦这个千古之谜。</p><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人们对八卦的研究,成果不丰。有的误入歧途,有的纠缠于细枝末节,个别人触摸到了真相的一鳞半爪,也是一知半解。有的研究者进行了形式上类似的推演,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能说明推演的依据和内在逻辑,徒具形式而已。</p><p class="ql-block">对八卦的研究要走出迷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夏征农等主编:《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2045页。</p><p class="ql-block">[2]魏晓丽:《成就与不足——浅议郭沫若的<周易>研究》,《周易研究》,2002年第4期。</p><p class="ql-block">[3]蒙培元:《伏羲与周易——兼评安志宏的周易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月,第35卷,第1期。</p><p class="ql-block">[4]数字卦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数字卦/3374892?fr=aladdin2022年6月1日。</p><p class="ql-block">[5]杨天才 张善文译注:《周易》,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前言》第2页。</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2ldxfs7"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b>“新马泰”之行——异国他乡的奇闻趣事</b></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1uhqy1t"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b>川北行</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