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天就是清明节。</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八节”之一,中国传统八节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 中秋、 冬至和 除夕。清明节是这些节中较为特殊的一个节,人们在这个节里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其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我想,清明节之所以成形于四月,可能与中原地区的物候有关,此时正是黄河流域刚摆脱漫长肃杀的冬季,随着绵绵细雨降淋,田野生气勃勃一片新绿,燕子呢喃生命回归,大自然新的轮回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万物复苏不仅让人们体验到野外游玩的欢愉和惬意,更启迪了人们对终极问题的哲思:他们相信并牵记在另一个空间的先人。于是踏青和扫墓便赋予了清明节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这两大礼俗主题在中国代代传承至今不辍………</p> <p class="ql-block">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个正宗的华夏节日竟然还有一个英文名字:Tomb Sweeping Day,这个英语名词是有才者便于外国人理解而编撰的?抑或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看到在这个节日里国人的行为模式(和他们的“扫墓日”一样)而得出的?我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其实大多数人不知道清明节前一日也是个节日,叫寒食节。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一天,妈妈都会说:“今天是寒食啊”!那时不知道寒食的含义,也不记得这一天禁过烟火和只吃冷食。这有点像穆斯林的封斋,所幸只有一天,而穆斯林要封一个月,称为“斋月”!</p> <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读古书,才知道了寒食节的由来:春秋时期,晋国宫斗,有人要迫害晋国公子重耳;(这个怪异名字的由来有很多传说,除了他耳朵大或耳垂分瓣外,我更相信另一个版本:周秦汉时期,马车上的部件也即车倚上的两个抓手合称“重耳”,当时贵族士人有用马车部件命名的习惯,这在史书上有很多例证,晋文公的名字理当来源于此。)</p><p class="ql-block">他为躲避祸乱,逃到卫国——今河北邯郸市大臣介子推(这个名字也很怪)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有一次他们的粮食被偷了,快要饿死了,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吃(卧槽!那时候没有麻药不疼死啊?再说感染问题怎么解决?)这便是著名的“割股啖君”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后来重耳励精图治翻了身,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乃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不忘旧情,要介子推担任重要职务,协助他不忘初心实现“晋国梦”,但介子推不求利禄,带着母亲躲进了绵山(今山西晋中市介休县),绵山比泰山还高一千米,山高林密,晋文公派兵搜不出来,(关键那时没有武警和特警)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今天这里由此而成为了国家5A级景区)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吃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这个节日其实诠释的是中国儒士“所谓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寒食节第二天就是清明节,他们两者不分,通常认为是清明节的正式命名的根据:晋文公在介子推被烧死的第二天称赞介子推清明,由此确定这一天为清明节。但我更相信清明节早于寒食节,它应该起源于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被民间模仿,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拜城隍、秋千、蹴鞠、斗鸡等内容,最终成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ChatGPT、openAI、Sora的横空出世,让我们正见证着人工智能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据说这些技术的出现,开启了人类全新历程,不同产业和消费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颠覆。而马斯克辄声称已掌握大幅延长人类生命的技术,只因这技术必然会造成不公正,所以星链可以开源而此项技术坚决不开源,不管是有权的、弱势的、富贵的、贫穷的、漂亮的、丑陋的…………让所有人在死亡面前都平等!</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我经常阅读有关量子物理的文章,深信世界是虚幻的,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是二维世界的三维全息投影,当肉体消失后意识会以能量形式在“零点场”永存,我和古人一样坚信我的父母和祖辈,甚至我心爱的狗狗在高维空间中存在着,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要与他们互动,这完全符合“量子纠缠”的基本要义,这个要义前年三位科学家为此共同荣获了20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p><p class="ql-block">燕云</p><p class="ql-block">2024.4.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