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盈的那个夜晚

★宪戈★

<p class="ql-block">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时候,我就在电视屏幕上观看和聆听过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从江县等侗族聚居地区的传统音乐侗族大歌——那衣着精美的侗族姑娘,成排地站在鼓楼前面,用那优美的歌声吸引电视机前数亿观众眼球,将多姿多彩的贵州展示给了全世界。这里隐藏着的侗族大歌的很多秘密,让人们对它充满了向往,想要走近它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侗族大歌,无论是从她们那庞大的队伍,还是整齐而独特的穿戴,以及那清脆又动听的歌声,只能用“美妙至极”四个字进行表达!时光如流水般渐渐向东远去,从人们眼前慢慢消失。而那一首首动听的歌声和那美丽侗族姑娘的身影,与那高耸入云的鼓楼,形成一幅侗家人在这片热土上开心生活的生动画卷。这幅画卷,它激励着这里的侗家人一辈接着一辈团结友爱、热忱待客;这幅画卷,它吸引着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为目睹它的芳容慕名而来……那清澈而悠扬的歌声,整齐划一,旋律优美,如同天籁之音,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晃来荡去,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如今,那些画面和韵律时时在我眼前浮现,仿佛就在昨天才播放似的。</p><p class="ql-block">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前往侗乡现场感受侗家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聆听侗家人那悠扬动听的歌声,是我乃至全世界众多观众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p><p class="ql-block">耀震是我文学高研班的同学,他供职于黎平县九潮中学。比我小五岁、人品很好的他,读过不少经典著作,出版过长篇小说《木楼珠帘》和发表过不少作品,和他聊天真可谓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享受。2023年国庆节前夕的一个周末,耀震在微信上邀请我到他们的侗乡采风,我还没来得及多想,就被脑海中那储存已久的画面驱使着爽快地答应了。</p> <p class="ql-block">耀震同时邀请的,还有同班的张霈同学。那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乘着高铁到达榕江站时,耀震同学已早早地在出站口那儿等候。出了站口,已经是下午六点半钟,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我们仨,来了个拥抱之后,向着榕江高铁站广场旁的小鼓楼走去。耀震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起鼓楼的情况,显得是那么的娴熟。到小鼓楼门口,我们仨请路人给我们合了张影。看到我们在那睢过不停,耀震告诉我们,这只是个小鼓楼,晚上将带我们去看比这个大十倍以上的大鼓楼。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耀震同学的催促下,我们才上车,向榕江县城方向驶去。</p><p class="ql-block">在车上,耀震一边开车一边对我们说:“两位老哥,今晚我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我们不约而同地答道:“听从你安排。”殊不知走着走着,车子从宽阔的大道上走了个把小时,便驶入了一条蜿蜒盘旋的公路上。那上坡的公路,有些路面还不是那么平整,有的路段已被边坡坍塌的泥石占据大半,特别是那弯道,一弯接着一弯。在不停的颠簸中,不知多了过少道弯,我们的肚子开始“唱起了歌”。看到我们话语越来越少,每进入一个村寨,耀震都说:“两位老哥,坚持一下,快到了!快到了!”当晚近十点钟,我们终于到达了这个特别的地方——从江县、黎平县和榕江县交界处的增盈村。</p> <p class="ql-block">两条小河环寨而过的增盈村,共有两个自然寨,2300多人口均为侗族,是从江县最大的一个侗族村。这里的房屋依河两旁而建,错落有致,均为青瓦履顶的吊脚木楼,颇有特色。下车后,耀震带着我们沿着村中的大道走去,村子里的灯光,虽然没有城里那么辉煌,但那稀少灯光的色调与那青瓦履顶的吊脚木楼,好似一幅人间仙境,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走到桥头时,耀震带着我们向左转入一条小道上,这条小道,实际上是侗家人的院坝,虽然有些狭小,但十分干净。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不少村民三三两两地坐在家门口,围着一张矮桌子喝着米酒、聊着天,显得是那么的团结和睦,又是那么的悠闲自在。我在想,这样美妙的视觉享受,全世界恐怕只有增盈村才有。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处风雨桥。风雨桥上,一群淘气的孩子正在桥上打闹。在灯光的照耀下,具有侗族人民标志风物的风雨桥,其桥壁上的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色古香,是那么的栩栩如生。通过近观发现,侗家人的风雨桥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中部为桥面,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全为木质结构。上部为桥面廊亭,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它充分反映出侗族人民的力学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耀震告诉我们,风雨桥优美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还能供人休息或迎宾接客。在增盈村,这样的风雨桥就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增盈村村东头的金勾风雨桥了。他说,金勾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992重建后,这座风雨桥桥面十分宽阔,桥屋中部抬升为五层密檐鼓楼楼冠,北端从第二间起南端从第一间起抬升为歇山式五层密檐屋顶,其于部分屋顶为单檐。2013年3月,金勾风雨桥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哗哗河水的声响下,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打量着风雨桥的桥冠时,耀震对我们说:“到了,到了,我们吃饭去!”吃饭的地方离风雨桥不到三十米。做餐的主人是一位落落大方、热情好客的侗族妇女,见我们到来后,她高兴地对我们说:“赶快落座,马上吃饭!”看到一桌子的美食和那醇香的米酒,肚子里的胃酸早已翻江倒海,狠不得马上将那桌上香喷喷的一盘盘菜倒入胃里。一翻客套之后,我们快速盛上米饭开吃。耀震同学一边给我们夹菜,一边向我们介绍起桌上的美食。牛瘪,是侗家人喜迎客人最上等的美食。那天的桌上,就有两份牛瘪。一份用小锅装着放在桌子中间,属于熟牛瘪;一份用木酱子拌着的,属于生牛瘪。无论生与熟,闻着虽然有一股让人不太适应的味道,但吃在嘴里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最让人馋的要算那道腌鱼了,味道极其鲜美。吃着吃着,旁边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侗族妇女,她端着一碗豆热情地放到桌子上,让我们尝尝味道。做餐的女主人说,侗家人十分热情好客,无论是谁家来了客人,邻居们就会将家里的特色菜送过来,让客人品尝。不多时,又有五位侗族妇女笑盈盈地向我们围了过来。她们刚刚落座,做餐的女主人便快步走进屋里,捧着一把侗琵琶走了出来。她坐在我们正对面,用那纤细的小手,熟练地弹起了歌曲。在她优美的琵琶声中,侗族妇女们跟着琵琶音调,唱起了敬酒歌。整个敬酒过程,面上有点苗族之高山流水的感觉。但细细品味,又有它的不同之处。他们的歌词,采用的是比兴手法,意蕴深刻。那歌声,是那么的严密而精美。那歌词,是多么的押韵。那曲调,是那么的优美。我们沉浸在一曲曲的歌声中,喝了一杯又一杯的美酒,尝了一块又一块的美食。张霈同学是位情商和智商融为一体的高人,每欣赏完一首歌典,他都会用优默的话语请教她们歌词的大意及歌名。侗族妇女们告诉我们,增盈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民间称之为“增盈大歌”。当晚,她们共唱了拦路歌、见礼歌、问候歌、客套歌、长句歌、侗寨古歌等多种多样的歌。那婉转动听的歌声,激起天上月亮内心的澎湃,让它刹那间如此皎洁。当歌声停下后,它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朝着山下走去。河两旁的人家的灯渐渐熄了,村子里也有些宁静了。意欲未尽的我们,在和侗族妇女们合影留念后,在做餐女主人的安排下,我们向离她们家一公里远的民宿走去。</p> <p class="ql-block">侗家人的民宿颇有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民宿没有丁点钢筋混凝土,全是木结构。在民宿的院子里,停有两辆外地牌照的轿车。我在想,这么偏僻的地方,如果没有侗族人家美食的特色,没有侗族人家的热情好客,是很少会有客人来这里旅游的。张霈同学经营有不少产业,对这里的旅游资源尚未走出深闺似乎很感兴趣。那晚,半躺在床上的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论述了增盈未来的开发价值。是的,这里虽然离从江县、黎平县和榕江县城较远,但这里拥有着侗家人些许原汁原味的地方。你看,这里的鼓楼、风雨桥、民居、禾晾、禾仓、古井、古墓和古石板道保存较好,值得观赏。你睢,这里的传统节日多,期间将与周边侗寨开展吃相思、演侗戏、对侗歌等活动,丰富多彩,值得体验。你尝,这里的风味食品更是独有一绝,特别是那牛瘪和腌鱼,会让记忆犹新,永远难忘。睡在木结构的房间里,有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舒适感。这时候,窗外的田野上,蛙声一片,那声音好像已被侗族大歌熏陶了似的。咋一听,颇有几分见礼歌的旋律。</p><p class="ql-block">伴随着蛙声和鼾声交响曲,睡梦中的我向张霈同学深深地感叹道:“增盈这地方,一生得此一见,值得留恋!”</p><p class="ql-block">(本文已于4月22日、26日先后在《贵州民族报》《黔西南日报》副刊刊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者简介:尤立宪,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第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高级编辑,黔西南州州管专家。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金山万峰林》《坚信奋斗的力量——最美教师刘秀祥》等。现任贵州省黔西南州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