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老口村覃氏大屋

西游记

<p class="ql-block">覃氏宗祠</p><p class="ql-block">位于西乡塘区石埠老口村那告坡村头处,建于清代,为覃氏宗族祠堂。</p><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19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口覃氏宗祠</span>被列为南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建筑坐西向东,二进一天井布局,青砖清水墙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该宗祠整体保存较完整,对研究该地区明清时期居民的宗教信仰、覃氏由北徙南的历史以及明清时期宗祠的建筑特点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神龛</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辟为村里的学堂</p> <p class="ql-block">檐墙上有花鸟鱼虫彩绘</p> <p class="ql-block">祠后的池塘</p><p class="ql-block">大榕树下,寂静的水面,尤显得更加幽深久远。</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大塘,一派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覃氏民居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一1820年),为覃氏三兄弟考取功名后所建,此后200多年间不断扩建,形成现今规模。村内有“武魁”“贡元”等牌匾4块,木刻门簪形式多样,雀替、神台镂雕精美。土改时,田汉等人曾在此处居住。</p><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19日,老口覃氏民居被列为南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门高悬着一块硕大的红漆金字古匾——“武魁”</p><p class="ql-block">从大宅门上悬挂的“武魁”红木牌匾,以及部分古宅大门上的“粉署舒翘”、“贡元”等红木牌匾可以看出当年的覃氏家族求学氛围十分浓厚。</p> <p class="ql-block">门楼内墙有《西教村齐心禁约碑记》石刻1通。</p><p class="ql-block">为清嘉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五年(1810年)</span>所立,条款清楚,字迹工整,200多年来规范着村民的起止言行。比如“不许窝藏匪类开场诱赌”“不许撬墙挖屋偷盗六畜”“要重文尊师”等等。</p><p class="ql-block">覃氏大宅能够保存至今,此碑功不可没。碑约,这就相当于今天的“村规民约”,字里行间还能依稀领略到当时淳朴的民风。</p> <p class="ql-block">建筑依山而建,背靠东管巷岭,坐西向东,青砖清水墙、硬山顶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现有古民居共39栋</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2015年11月电影《好一朵茉莉花》的拍摄景地</p> <p class="ql-block">梯巷</p> <p class="ql-block">覃氏大宅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田汉旧居</p><p class="ql-block">田汉(1898一1968)</p><p class="ql-block">字寿昌,著名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湖南长沙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左冀剧联”党团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和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新雁门关》《新儿女英雄传》《岳飞》《琵琶行》《西厢记》《谢瑶环》《关汉卿》《文成公主》等。</p> <p class="ql-block">田汉居室</p> <p class="ql-block">内景</p> <p class="ql-block">覃耀唐居室</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红木座椅和茶几</p> <p class="ql-block">家俱上的木刻文字、花草图案依然可辨。</p> <p class="ql-block">黄昏,日头坠落,夕阳的余晖在屋脊上停留了好一会儿,仿佛给古老的砖墙抹上了金黄的油彩。</p> <p class="ql-block">“粉署舒翘”牌匾</p><p class="ql-block">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p> <p class="ql-block">升字祖屋</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墙面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痕迹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门旁墙上都有一块土改时留下的写字板墙,那时的扫盲工作如火如荼。</p> <p class="ql-block">明清建筑还保留着原有的模样,只是门楣上多了岁岁枯荣的小草,木门上添了几道岁月的刻痕,斑驳的土墙在夕阳的光影中沉淀着几抹金黄。</p> <p class="ql-block">长满青苔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寿字祖屋</p> <p class="ql-block">中间巷</p> <p class="ql-block">走在深宅小巷里,时间的转盘仿佛被拨慢了几圈,好像浏览几百年的光景也只需穿过一条青石小巷、推开一扇落满灰尘的木门而已。</p> <p class="ql-block">覃氏民居061号简介</p><p class="ql-block">位于那告坡覃氏古民居群中间巷,约建于清晚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坐西朝东略偏东北向。硬山顶,人字山墙,天然夯筑地基,砖木结构。外墙青砖清水面,小泥瓦屋面,叠瓦正脊垂脊。前檐挑出廊步,素面封檐板。</p> <p class="ql-block">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共十五架,两层。通面阔9.64米,通进深9.3米,总占地面积89.65平方米。泥砖内衬,内墙纯泥砖砌筑。</p> <p class="ql-block">耀字祖屋</p> <p class="ql-block">“冠冤六堂”牌匾</p><p class="ql-block">同治三年1864年</p> <p class="ql-block">头村巷</p> <p class="ql-block">“仁徽耄颐”牌匾</p><p class="ql-block">道光十五年1835年,这是一块恭祝这家当时的主人87岁寿辰送来的寿匾。</p> <p class="ql-block">覃氏大宅建筑风格古朴,家家户户门前均有对联。</p> <p class="ql-block">院门上贴着婚嫁的对联,为古老的大宅增加一份喜庆。</p> <p class="ql-block">这长满青苔的石板路,留下了多少人从幼时到老年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柱础</p><p class="ql-block">是古代建筑构件的一种,又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除古时偶用金属材料外,绝大部分为石质,因此民间俗称柱础石,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基本的缺一不可的构件之一。</p> <p class="ql-block">对于木构建筑来说,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古代人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p> <p class="ql-block">柱础的形式分类,可大致分为覆盆式、覆斗式、鼓式、基座式、复合式(前四种形式的组合)。</p> <p class="ql-block">木刻门簪</p><p class="ql-block">门簪是用来锁合中槛和连楹的木构件,它就像是一个大木销钉,将相关构件连结到一起。</p> <p class="ql-block">门簪有不做雕刻的,也有做雕刻的。做雕刻的门簪其雕刻部位主要在簪头的正面,题材有代表春夏秋冬的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卉,象征一年四季富庶吉祥;或是雕“团寿”,“福”,“吉祥”等字,然后贴在门簪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p> <p class="ql-block">木质雀替</p><p class="ql-block">木雕雀替选材极为讲究,多以檀、楠、银杏、香梓等木材为原料,用整块木头雕成。雕刻技法集深浅浮雕、镂雕、圆雕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雀替的雕刻题材十分广泛,主要有祥瑞的动物,人物题材。常见的动物以龙、凤、狮子、大象、梅花鹿、麒麟、牛、马等为代表,杂以花草,以传统吉祥图案来表现寓意。</p> <p class="ql-block">“双喜”花窗</p> <p class="ql-block">“花瓣”花窗</p> <p class="ql-block">“十”字花窗</p> <p class="ql-block">木窗</p> <p class="ql-block">神台</p><p class="ql-block">也称“神楼”,是用来供奉神灵和先人的供桌,有的还将族谱供奉其上,体现了我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寄托。清代至民国时期,神台上供奉的一般有“祖宗昭穆神位”、“九天司命”或“天地君亲师神位”以及“历代宗祖”牌位。每逢过节,必备香纸,陈设供品,斋戒沐浴,虔诚祭祀,尤以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节令最为隆重。</p> <p class="ql-block">神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浮雕结合镂雕而成的一座牌楼,工艺繁复,表现手法变幻莫测。中间门形空处,用于摆放神灵及祖先牌位、香炉、烛台、供品。神楼可雕刻龙凤、瓦垄、花卉、喜鹊、仙鹤等,雕工细腻,巧夺天工,充满吉祥美好的情趣。下面为长方形柜状神台供桌,中间镂雕,色彩鲜明,显得端正肃穆,精美绝伦。上下部分可拆开,将牌楼置于桌上,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神台。</p> <p class="ql-block">旧时神台多有讲究,既要摆放在中堂位置,又不能置于横梁之下,坐里朝外正对大门,但又要与大门保持一定距离。对其高度的要求是宜高不宜底,最好不低于人的胸部,以表示对所供奉的神灵、祖先的敬畏。其大小因地而异,一般以堂屋中堂空间大小而定。神台高大气派,做工精致,雕刻精湛,过去为大户人家所有,价值不菲。因红色主吉祥,所以神台的颜色一般以红色为主。</p> <p class="ql-block">这户人家的神龛上左右两侧各绘有彩色飞龙、飞凤,大气而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雕</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4年2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