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港珠澳游(五):走进香港,黃大仙祠

官渡之战

撰文/官渡之战<div>摄影/琴音</div> 3月11日上午,按行程计划,我们经莲塘口岸出关到香港。<br>深圳拥有陆路口岸7个,分别是罗湖、文锦渡、皇岗、沙头角、深圳湾、福田、莲塘口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网络)</h3> 去香港看什么?如果抱着看名胜古迹的心理去,那定会失望。一百多年前,这里不过是个小渔村,其历史与西安等古都相比几乎微不足道,没什么古迹可言,即便若干年前造地铁在九龙挖出一个宋代古井,也没有被列入名胜。对到香港想看名胜的游人,只能抱歉地说声:对不起,你选错了地方。<br>其实,旅游除了观赏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隐藏于社会本体中的环境,是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br>香港除了高楼大厦外,人们的衣食住行,当地的民俗风情,这些属于人文环境的内容,都是游记应该涉及的方面。 我们乘坐的大巴驶向莲塘口岸。途中,天下起了雨,雨点打在车顶上唰唰作响,雨势还不小。导游说,深圳好长时间没下雨了,这是你们带来的一场春雨。<br>下雨虽然不是我们所欢迎的,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不了自己。<div>况且,春雨也有其意境:“春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是春天的气息,它给春天以风采!</div> 帮助我们办理出关手续的男士姓张,内蒙人,从事这方面服务工作已有多年了。途中,他讲了进出海关的注意事项,告诉大家,生肉、蔬菜、水果一律不准带,香烟最多带19支(不满一包),酒最多带一瓶。考虑到有的游客有高血压、糖尿病,问大家有没有带安眠药、胰岛素,说这类药品在允许范围内可以放行,不过要填写报关单,否则查到了会没收。<br>他谈到生猪肉走私问题,说香港猪肉与内地相比差价很大,冬天有人将猪肉绑在身上,穿上厚棉衣,进入香港倒卖,20斤肉可赚一千多元。如此差价,引得水客蠢蠢欲动,因此海关对此的打击力度很大,希望大家不要踩雷。<br>他还特别告诫大家,一是保管好自己的港澳通行证,不能遗失,在港澳不认你的身份证,只认通行证,没有通行证将寸步难行;二是出入海关时绝对不要给别人拎东西,防备里面夹带毒品或枪械等违禁物,真的发生这种事,你的后续旅游也就中止了。 旅游社的车把我们送到莲塘口岸,就返回了,它不能进香港,进港后的用车由香港旅行社提供。<br>莲塘口岸位于深圳罗湖区莲塘街道西南角,北临罗沙路,南至深圳河。口岸定位为客货运综合口岸,是实现深港跨界交通“西进西出、东进东出”总体格局的重要口岸。<br> 与莲塘口岸对接的是香港香园围口岸。<br>我们出莲塘口岸,过香园围口岸,进入了香港。<div>香港有18个区,分属香港岛、九龙半岛与新界,其中,香港岛4个区,九龙半岛5个区,新界9个区。</div> 香港导游“接管”了我们,领我们登上香港旅行社的大巴。<div>香港车辆的制式与内地不同,它属于右舵式。所谓右舵,指司机座位在驾驶室右边,车靠左行驶,而内地车辆属左舵式,靠右行驶。使用右舵式车辆的国家以英国、英联邦国家及前英属殖民地为主。香港曾是英属殖民地,故汽车沿袭了右舵式。至于香港汽车以后会不会改成与内地一致的左舵式,不得而知。<br>汽车右舵的形成是有原因的。<br>汽车出现前,人们骑马出行,多数是从左边上马,故马路设计成靠左行驶,其中,中世纪的英国是典型代表。基于靠左行驶,就有了汽车右舵的设计。</div> 汽车载着我们来到黃大仙祠。<br>黄大仙祠在我国有两座,一座在广州,一座在香港。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啬色园”,建于1945年,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在香港本地及海外均享有盛名。<br>“啬色”源自道教教义。“啬”意“悭吝”,“色”指“情欲”,二字合为一词,取意“修真悟道”。“啬色园”即修真悟道之境。 雨还在下,但雨没能削减游人的兴致。打伞的、穿雨披的,接踵而行、络绎不绝,让金碧輝煌的祠院在蒙蒙雨气中更具一种庄严神秘感。 蒲松龄《聊斋志异》写过黄大仙的故事,有黃大仙巧惩猎户、黄大仙讨封等,书中说的“黄大仙”是黃鼠狼。黄大仙祠供奉的可不是黄鼠狼,而是传说中东晋年间的得道之人。<br>据明代《金华府记》载:黄大仙原名黄初平,东晋年间浙江金华兰溪人,自小在赤松山上牧羊,15岁时遇道士善卜,道士见他有异相,于是带他入山修炼。历时40年,黄初平得道成仙。其兄寻见他时问“羊在哪里?”黄初平大声说“羊起!”,于是满山的白石即刻变成了羊。得道后的黄初平以“赤松子”为别号,人称“赤松子黃大仙”。<br>当年黄大仙云游四方,治病救人,功不可没。因感念其功德,清已亥年(1899年),广州建成第一座黄大仙祠。民国年间,广州曾一度为军阀陈炯明掌控,他以“革命”为名,欲拆庙宇卖地建屋。黃大仙祠道长无奈之下携大仙画像、灵签和药签等南迁香港,并于1921年建成香港黃大仙祠。<br>二战中,黃大仙祠一带遭盟军飞机地毯式轰炸,但祠院却安然无恙,实属罕见。<br>现今的黃大仙祠是2008年重修并扩建的。扩建工程还在大殿下打造了一座供奉太岁的地下宫殿“元辰殿”。 祠院牌楼前有一对銅麒麟,据说它可以给人带来好运,大家庄重地伸出手抚摸麒麟。来此游览的人几乎无人不摸,以致铜麒麟的鼻子、肚皮及腿脚被摸得闪闪发亮。 入門左行,来到十二生肖广场。十二生肖青銅像,按序成弧线排列,有的威严,有的庄重,有的憨厚,有的活泼,形态各异,生灵活现。<br>导游介绍说,香港人每年正月都会来这里拜生肖,男人拜自己的生肖,女人拜老公的生肖。<br>有女士感到不满:“这还重男轻女?”<br>“没办法,就这个风俗。”<br>“没结婚的女人拜什么?”有人问。<br>“有男朋友,就拜男朋友的生肖。如果有两个拜两个,有三个拜三个。”导游戏谑地说:“以后看谁发达了,就嫁给谁。”<br>大家发出一阵笑声。 主殿前的牌楼金碧辉煌,匾额题为“金华分绩”,表明仙祠缘自浙江金华,黃大仙系浙江金华人氏;对联“两径松阴三径菊,数声鸟语一声钟”,“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表示此地是黃大仙练丹回春之胜境。<br> 主殿殿內供奉着黃大仙,立柱楹联“叱羊传晋代,骑鹤到南天”,道出了黄大仙得道成仙的故事。 这里上香是免费的,在赠香处自取奉上,不需跪拜,只要双手合十作揖即可。参拜时要给“香油钱”,内地叫“功德钱”,钱投入箱内,多少不限,没现金的可扫微信或支付宝,按即时兑率自劝兑换支付。当然手机必须开通香港漫游,否则愿意给钱也付不了。 祠院还有:敬奉泰山女神的碧霞殿;敬奉药王孙思邈的药王殿;敬奉土地神的福德殿;敬奉燃灯圣佛的孟春亭;敬奉儒教关帝君、佛教观音菩薩、道教呂祖的三圣堂;敬奉五路财神的财神宫。在这里,儒释道集于一身,各路神汇于一堂,可谓万般谐和。 主殿旁有求签厅。求签是不要钱的,但上面的签文是看不懂的,需另请法师解签。解签收费,每签港币20至40元不等。 祠院不算大,但不要小看了这块地方,在寸土如金的香港,这块地皮已经价值连城了。 游览了黄大仙祠,有感想吗?有!<br>香港人可以说已步入了富裕之列,可他们并没有弃宗教文化如敝履,相反一如既往地敬畏它,这说明宗教文化与富裕生活并不排斥,不存在“二选一”。人们祈祷上苍保佑,对美好生活寄予精神托付,是一种朴素的人生观,没有什么过错。对宗教文化,不能一概斥之为愚昧无知,事实上,它的存续总有一定合理性。文革期间的“破旧立新”,对宗教文化竭尽打压,给人们带来了福祉吗?没有!对此还是保持一些敬畏之心吧! 黄大仙祠,你在香港人心中享有盛誉,也在我这个外地人的心中留下了位置,以后每每忆及时,都会想起雨中游览的这一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