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中的临水

自得趣翁

<h1>  “临水,临水,出来里得都是穷鬼”,这是合作化时期临水村支部书记闫海茂在县里三干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借此表达支部一班人改天换地的信心与决心。老支书去世五十年了,他们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特别是近两年来,连我这个在那一方土地工作过三年的公社干部,都被该村的变化惊艳到了。</h1> <h1>  九年前,我曾五次往返那里,为访友而顺便探古,因探古而引发析疑,与此同时,也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旧村街道硬化了,五道庙复建了,关帝庙新修了,八十年代兴建的街市也热闹起来了。更值得称道的是,该村在公社化时期修筑的7号机耕路侧,建起一栋栋蔬菜温室大棚,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市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生产的西红柿以果瓤沙软、汁甜味美驰名于城乡,常常是供不应求。</h1> <h1>  现如今,原来的7号机耕路改建为宽敞的泰达路,成为连接金龙山风景区的村东大道,村东口南侧筑起一面风景墙,凤凰古村四个大字十分醒目。这个村庄是于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2018年5月,又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范围,加之2022年市委市府为了将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积极调动资本下乡,大手笔实施“一城一河一湖”三大板块文旅转型项目,临水村有幸列入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对象。去年秋季,我曾三次探访,只见路网建设、古建复修同时展开,惟觉工程浩大,任务艰巨。</h1> <h1>  今年3月28日,从高阳矿探亲返回市区时,另走古道进入临水,一路上,太阳能灯杆笔立,灯笼成串悬挂,好似年节尚未过去。</h1> <h1>  下一道坡,到了村西十字街口,午后的暖阳将巍峨的五道庙渲染得分外辉煌,那株土壁下生成的柏抱槐与五道庙隔路相望,其高六丈,傲视人间八百年了。</h1> <h1>从西而东,穿行于古道两旁形成的新村街市,路北一座仿古牌坊耸立,牌坊大院既是党群服务中心所在,也是露天剧场。</h1> <h1>路南民居新近修饰,一座现代化公厕接近完工。</h1> <h1>临街后壁绘制成反映地方民俗的文化展墙,一幅幅皮影、木偶、碗碗腔戏曲人物尽为工笔彩绘,无不栩栩如生。</h1> <h1>还有些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门帘”可掀,“家具”可触,几乎看不出是一面墙壁。</h1> <h1>村东口,过节搭建的灯笼墙尚未撤去,灯墙迎面是往年建起的进村牌坊。</h1> <h1>  3月29日、30日再来,经村西十字街南去旧村丁字街,入街口墙壁运用彩块砌筑旅游景点,中间一行“没错,我也很喜欢临水”,以繁体中文、英文标识,可见设计者简而不繁、生动活泼的妙思,这种风格也体现在其他墙壁上的图文装饰。</h1> <h1>  沿西街行走,路西两座古宅修旧如旧,门前新筑的拟古花墙含新式美术元素,与原建古宅相映成趣,略无违和。这也是我走了几十个村庄很少见的。</h1> <h1>丁字口东北角,拆去了一些破烂不堪的老屋,辟出一面展演广场,正月十五、二月二很是热闹了一阵子。</h1> <h1>过丁字口通往南门的路上,西边一处高台院落,其间一座三官庙坐落在砖券门洞上,旁筑青石栏杆阶梯。正值山桃花开,杨柳初发,恰如一幅“古庙逢春”图。</h1> <h1>下瞰南门古道,青石铺装,卵石墙夹道,南门上坐观音小庙。</h1> <h1>极目南眺,金龙山风景区隔河在望,青龙十八甲、文昌阁历历在目。</h1> <h1>  出南门直行,一道弯曲长坡通往河滩,碑记载,这条古道曾为“石宁负贩通衢”。</h1> <h1>  南门外右手,沿崖壁小路通往古戏台,戏台院建筑也修饰一新。</h1> <h1>戏台坐东朝西,对面是隆起三米高的平地,关帝庙、财神殿坐落其上。</h1> <h1>拾级而上,两座庙宇以及周边环境换了新颜,只有两株古柏身姿依旧。</h1> <h1>最有名的那棵介子形古柏造型奇特,形如二龙腾飞。九年前我来时,人民政府标志1000年树龄,也有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亲手所植。据我省专家考证,此树主杆埋在土里1·5米,露出地面的是两大主枝,西枝径粗一米以上,冠幅直径14米;东枝较为矮小,径粗0·7米;那么,埋在土里的主杆径粗起码有两米以上。</h1> <h1>长在关帝庙台基下的另一棵柏树高于介子柏一米以上,显系后起之秀,一老一少,自成一道风景。</h1> <h1>  南门东边的前街缘坡附涧,古宅参差,不乏有修复价值的高门大院,目前还未入手。转而返回丁字街口向东的后街(旧称九槐街)走去,这里已修复了两三处老宅,可供游客吃住。</h1> <h1>路北的民居向阳而坐,门前场地宽敞,始于前年开始修整,现已初成花园式休闲之所。</h1> <h1>方寸之地铺设曲径,建造凉亭,种草栽树,设立健身器材,游人来多来少暂且不论,首先有益于当地村民成为乐活一族。</h1> <h1>  后街东尽下坡,创建于雍正年间的老东门修复一新,底层为丁字形门洞,原建上下为三层,二层回廊窑殿,三层魁星楼阁。九年前所见,门洞上方只遗破败的窑殿,里边空空如也。即便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少有人见过原来的样貌,新中国建立后的今天浴火重生,怎不叫人感慨万分。</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九年前的临水东门)</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门正向,砖雕“棲凤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门南向,砖雕“南屏门”)</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门二层与座北朝南的一座古庙小院连同,去年7月到此,正在修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得山门,迎面墙垣一方砖雕为新刻,竹节镶边,四角蝙蝠,中心为狮子滚绣球圆形图案。雕工不俗,几可与古物媲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二郎老爷庙初建于明朝,早于东门起码百年以上。庙殿坐北朝南,前出门廊,二郎老爷与马王爷共处一堂。庙廊左右各有一方嵌壁石刻。左刻“阖村议重修二郎老爷庙施银姓名”,康熙三十四年篆刻;右刻“临水合村整葺二郎庙垣墙每地一亩摊银一分人名”,乾隆十五年勒石。去年未见神像重塑,今次来不及进去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天來故地重游睹新貌,愉悦而外也有隐忧,文旅融合固然是振兴传统古村落的重要途径,如若缺乏特殊的吸引力也不可能持久,好在临水村尚有拿得出手的农业产品,理应根据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临水原本是我市牛心柿子的主产地之一,八十年代毁于炼焦污染,此项传统优势是否可以恢复?不妨作一探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衷心祝愿临水愈來愈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