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明”二字,《岁时百问》中有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p><p> 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弘扬英杰精神,我园开展了“‘清’风送思念 ‘明’媚好春光”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p> 识清明 祭英烈 敬英雄 <p> 缅怀革命先烈,延续红色血脉,是后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和孩子们通过线上方式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向英烈们献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敬仰和追思。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可以让孩子们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p> 忆清明 知由来 <p> “常忆旧时催谷雨,呦呦早雀唱清明”,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的民俗内涵相当丰富,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其中两大主题,还有插柳戴柳、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闲趣闹趣流传于今。老师们以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p> 绘菊花 寄哀思 <p>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一个个精巧的手工作品,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先辈们的深情缅怀,向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 知风俗 享乐趣 玩蹴鞠 <p> 蹴鞠游戏是清明节的风俗游戏之一,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皮球,这是古代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类似于今日的足球。看!孩子们的“花式踢球”。</p> 乐清明 放纸鸢 <p> “轻风托纸鸢,扶摇上青天”。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民间流传的习俗,在古代,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也是民间的一种祈福活动。孩子们动手绘制风筝,做好后带上风筝放飞。</p> 戴杨柳 避鬼邪 <p>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介子推和驱鬼辟邪。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柳条预示着希望和新生。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孩子们动手制作杨柳花环并戴上,亲身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p> 绘民俗 画彩蛋 <p> 在清明节绘蛋、吃蛋有去旧布新的寓意。孩子们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画彩蛋,用装饰彩蛋🥚的形式来迎接清明节的到来。他们在鸡蛋上勾画着自己的梦想,美丽的图案象征着圆圆满满,孩子们也充分体验了传统民俗乐趣。一颗颗创意无限的彩蛋,寄托着对春天的美好期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谷雨,四季轮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缅怀先烈,励志追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情怀生根,让美德传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懂得热爱和敬畏生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奔向崭新的每一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编辑:黄婷婷、林川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审一校:郑锦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审二校:吴妮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审三校:李晓霞</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