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某天路过一所学校被它的名字所震惊,惊余之后定睛一看,楣脸所书甲骨文一字不识,左右四顾查看,有汉字方知是某某小学。</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小学,难不成该学校不是按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大纲教学,而是以甲骨文为蓝本教育孩子的?百思不解中又看到培根铸魂四个字,这四个字为何不用甲骨文书写了?估计是甲骨文没有这四个字,也无法表达出它的深层含义,只能用现代汉字昭示众人了。</p><p class="ql-block">甲骨文的发现是文明中国的最好明证,百年来在安阳小屯出土殷商时期甲骨十五万余片,发现文字5000多个,经过考释1500余字,尚有3500多个字未被辨识。经万劫而能复生的甲骨文能留存至今也是万幸,若不是清末王懿荣的发现,甲骨上的文字不知还要沉没多少年,有人戏称商王朝历史是被人吃掉的,还有多少秘密我们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甲骨文是中国王朝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是我国古代书法文体之一,甲骨文盛行于商消失于周,自商灭周兴之后,甲骨文渐渐演变为以青铜器为主要材料的金文,甲骨文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淘汰。</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在社会上看到的甲骨文书法已不是真正的甲骨文了,因为它的书写工具和材料已被现代科技所替代,坚硬的刀具或利器(本人尚不知晓商代人用何工具镌刻海量的甲骨)被柔软的毛笔代替,仍是坚硬无比的龟甲材料被也是柔软的宣纸代替,再也看不到甲骨文的古风了。</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上两幅标语口号就更稀奇了,“学好甲骨爱我安阳”,“用好甲骨爱我中华”,语句不通啊,“学好甲骨”“用好甲骨”甲骨是什么东西,怎么能上升到爱我中华高度?作为一个堂堂的教育机构应是为人师表的形象,这样的文字错误堂而皇之昭示于人,实在让人费解,简直是在侮辱世人的文化水准和智商。几次想进校门向校长请教,又怕人家笑我无知,只好作罢。甲骨如果缺少一个“文”字那就什么也不是了,仅是动物的骨头罢了。希望校方有幸看到此文能尽快添加一字吧,免得误人子弟贻笑大方。</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成形的文字,但在历史长河中又是被发现最迟的文字,它作为一种书体出现被欣赏也不过百年。晚清民初的学者罗振玉将甲骨文引入创作领域功不可没,被誉为“甲骨书法第一人”称号。罗振玉大师开拓了甲骨文书法先河,在他之后这一艺术形式在书法界大放异彩,先后涌现出众多甲骨文书法家和爱好者,渐渐地这一沉睡了三千余年的文字被唤醒,广为世人所喜爱和接受。上图为罗振玉大师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字体虽然缺失了刀契之妙,但却融合了篆、隶之风。</p> <p class="ql-block">安阳小屯是甲骨文发现之地,国家在发掘地建造了殷墟博物馆和文字馆,把甲骨文这一古老的文字推向世界。安阳一众书法爱好者也不示弱,多年来逐步形成了甲骨文书法氛围,以安阳为代表的甲骨文书法在国内国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我身边有同学和朋友近年来也涉足甲骨文书法创作,并积极参与赛事收获颇丰。上图三副甲骨文书法便是他们近期作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汉字改革自清末开始,但推行不力。直到195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之后才逐步推广开来,汉字的改革主要是从简,简化繁体字异体字,从而普及汉字使汉字大众化。文字的改革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成效,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成就。</p><p class="ql-block">甲骨文——金文——篆体——隶书——楷书——行书历经三千余年形成当今之文字,并被广泛用之。目前甲骨文只能作为历史研究和用于书法艺术的探讨领域,绝对不可能使之大众化。上述某小学堂而皇之把甲骨文做成招牌,是想让人认为其文化高深莫测?还是学校以甲骨文为教育方向?或是在作秀?如果将门楣上的字拆分开来,我估计没有几个人认得,相信该校学生也没几个识得。</p><p class="ql-block">历史长河后浪推前浪,绝对不可倒流。文字也一样,中国汉字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变如今早已成熟和定型,被国人和世界所认可接受。甲骨文博大精深至今仍有三千余字未被揭开神秘面纱,期待着有识之士深入研究。故而,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和古人对话,切莫妄自菲薄地去滥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