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作协走进乡村采风活动:0330岭里古村

碧海蓝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采风随笔</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岭里之行,已经约了很久,这次是最佳的时机。几年前想约几位好友去岭里我的老家走走,去看看屏风岭上有点寂寞的橄榄树,因故未能成行。今年作协把岭里之行作为走进乡村的一次采风活动,十分感谢作协对岭里的厚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春暖花开,细雨蒙蒙,有志振兴岭里村的热心人整理了屏风岭古道,重新贯通了凉亭到外垟村的那段“老路”,机缘巧合,这次回乡时机最好,天气最佳。我们是采风,是驴行,是春游。</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次站在橄榄树下,都有不同的感觉。每回驴行到这里,都想到这里看看橄榄树。有文友根据经验判断,这棵橄榄树已有千年树龄,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这样的橄榄树。橄榄树的树龄我似乎不大关心,我想它更多的是岭里村几代人乡愁的寄托。说起屏风岭橄榄树,大家都是满满的回忆。站在台阶上,看着屏风岭延伸进水里,我们的思绪很自然地会跟着它往前,脑子里自然浮现屏风岭电站,岭脚潭桥,圭背大顺,学校……幽幽湖水里,有我们太多的回忆。想起坐在台阶上久久不想起立的驴友阿平,我很理解他那时的心情,他一定是想起了浸在水里永远回不去的故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以这样的心境走“岭里古道”一步步接近岭里村,应该是第一次。感觉这段路很长又很短,很新又很老,很陌生又很熟悉。走在古道上,以前的故事像鱼儿一样一直往眼前冒,古道连接起了现在和过去。以前来这里砍柴时喝过水的小水潭,位置还在,水潭不见了。似乎看到一个战战兢兢来拿忘在水潭边的柴刀的那个小孩,正不顾一切地往回跑。传说中神仙下棋的那块石头还在。和小伙伴去大顺供销社买了一支笔芯回来后肚子疼的事还记忆犹新。放学后几个小伙伴爬到松树上砍树枝,天黑了也不怕。一向习惯听别人说话的我想把我能忆起的往事都告诉大家。古道如一条线,串联起一件件小事,如一只巨大的推手,把我推向幸福的童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走在古道上,细细聆听古人对岭里古村的赞美。快到村子时,远远看到了两山之间有一片空旷的场地,确实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真的是世外桃源。难怪有“小桃源”之称。在《季氏宗谱》里有一篇小文章,很能表达我此时的心境。</span></p><p class="ql-block"><i> 余游鹤溪,访马仙古迹,过大顺见西面高山峻岭,茂林修竹,隐隐有佳景焉。询父老,告以季氏所居之地也。信步而行,欲穷其胜。初至谷口,峻岭盘桓,屈曲而上,有亭在岭,往来行人憩息于此。亭之内豁然开朗,有溪有竹有桑麻,磊落烟村谈谈花,比屋可封敦。古道传称季氏善人家。余低徊留之而不能去,适有老成人询余姓名,备以实告,因延至家,待为上宾。男女童仆出而見者,皆彬彬有礼。余不胜其叹美之。因赋俚句,以志其里居风俗之并美云。</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岭里地舆纪胜》应该是路过岭里村的游人留下的。透过文字感受到村民对游人的好客,好像我也看到了彬彬有礼的男女童仆。《张氏宗谱》里也有《岭里小桃源赋》。在古人眼里,岭里村也是美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远看村口,村里的房子掩映在大樟树下,这是我们村口的风水树。外面回来最先看到这树,似乎古树在欢迎远客;离开故乡走出老远回头看看这树还在,似乎是古树在挥手告别。它守在这里千年,对乡邻过客迎来送往,今天发现这里是这棵大樟树最合适的位置。它如一位老人,默默守护着村子。一树一风景,它的深情透露在它高高举起的茂盛的枝叶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的这棵大樟树呵,最初给我的感觉是面目狰狞,一点都不友好。靠近路的这边和人差不多高的位置,有一个巨大的伤疤,树身有一个很大的洞,洞里黑乎乎的。小时候从树下经过,我不敢看树的伤疤,更不敢看树洞,总觉得洞里藏着什么凶恶的可怕的东西。以前村里有一个“山魈鬼”的故事,“山魈”会把村里农家的筷子偷来藏到大樟树的树洞里,最多时能捞出一箩筐。故事里的“山魈”和人交往容易翻脸,好起来和你很好,坏起来马上就成敌人。翻脸了专门跟人对着干。有一次山魈和一个人翻脸了。那个人很聪明,故意说农田里石块最好,牛粪猪粪最不喜欢,太臭。第二天田里堆满了肥料。大家知道那是山魈干的事。把一些不容易交往的鬼主意特多的人也叫“山魈鬼”。因为有这样的故事,我一直认为山魈是存在的,一直认为山魈是一种可怕的事物。和山魈有关联的大樟树,我也认为是不好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如今的大樟树,留给我的是亲切坚持。回到故乡,看到大樟树,心就安定下来了,看到大樟树就像到家了。现在的农村,人走了一波又一波,它依然坚守在那里,依然坚强的生长着,庇护着这方水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