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01</p><p class="ql-block">根据工艺和功效上的差异,中国茶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p><p class="ql-block">一、基本茶类:</p><p class="ql-block">1、绿茶:</p><p class="ql-block">炒青绿茶(龙井、碧螺春等)</p><p class="ql-block">烘青绿茶(猴魁、安吉白等)</p><p class="ql-block">晒青绿茶(滇青、川青等)</p><p class="ql-block">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p><p class="ql-block">2、红茶:</p><p class="ql-block">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金骏眉)</p><p class="ql-block">工夫红茶(滇红、祁红、闽红)</p><p class="ql-block">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p><p class="ql-block">3、乌龙茶(青茶)</p><p class="ql-block">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肉桂等)</p><p class="ql-block">闽南乌龙(铁观音、黄金桂、本山等)</p><p class="ql-block">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p><p class="ql-block">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等)</p><p class="ql-block">4、白茶:</p><p class="ql-block">白芽茶(白毫银针等)</p><p class="ql-block">白叶茶(白牡丹、贡眉、寿眉)</p><p class="ql-block">5、黄茶:</p><p class="ql-block">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p><p class="ql-block">黄小茶(北港毛尖、温州黄汤等)</p><p class="ql-block">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p><p class="ql-block">6、黑茶:</p><p class="ql-block">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p><p class="ql-block">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p><p class="ql-block">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p><p class="ql-block">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p><p class="ql-block">二、再加工茶类:</p><p class="ql-block">花茶(茉莉、珠兰、玫瑰花茶等)</p><p class="ql-block">紧压茶(黑砖、茯砖、方砖、饼茶)</p><p class="ql-block">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等)</p><p class="ql-block">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等)</p><p class="ql-block">药用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菊花等)</p><p class="ql-block">含茶饮料(红茶饮料、绿茶饮料等)</p> <p class="ql-block">[每曰茶识]:002</p><p class="ql-block">历朝历代茶大事记</p><p class="ql-block">1、神农时代</p><p class="ql-block">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p><p class="ql-block"> 2、西周、东周</p><p class="ql-block">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p><p class="ql-block">3、秦代</p><p class="ql-block">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p><p class="ql-block"> 4、汉代</p><p class="ql-block">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p><p class="ql-block"> 5、唐代</p><p class="ql-block">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唐代饮茶文化盛行。</p><p class="ql-block">6、宋代</p><p class="ql-block">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成了一种风潮。</p><p class="ql-block">7、元代</p><p class="ql-block">700年以前,开始出现散茶。民间则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开始出现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明代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8、明代</p><p class="ql-block">600年以前,朱元璋废团改散,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p><p class="ql-block">9、清代</p><p class="ql-block">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p><p class="ql-block"> 10、近代</p><p class="ql-block">1846-1886年: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p><p class="ql-block">1886-1947年: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p><p class="ql-block">1950-1988年: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p><p class="ql-block">茶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又经历了从煮茶到点茶到泡茶,历朝历代不断发展演变。</p><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茶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03</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关于饮茶方式的转变</p><p class="ql-block">1、唐代煮茶法</p><p class="ql-block"> 煮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p><p class="ql-block">唐人煮茶一度喜欢往茶汤里添加调味料,如盐、葱、姜或橘皮等等,中唐时陆羽极力反对这一煮茶的方式,煮茶的时候最多加一点盐调味。此后唐人饮茶开始提倡茶汤的原味,为茶道之兴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2、宋代点茶法</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到达了极致。他们在茶饼上装饰了很多龙凤的花纹,十分精致,叫做“龙凤团茶”。</p><p class="ql-block">喝茶时,先将饼茶碾成细细的粉末,用沸水冲点茶。为了使茶末与水融为一体,用茶筅快速击打,茶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p><p class="ql-block">3、明代泡茶法</p><p class="ql-block"> 到了明代,制茶法和饮茶法一再简化。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导致了茶类的异化,以前只有绿茶,后来慢慢又出现了别的茶类。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p><p class="ql-block">茶叶冲泡的方法也延续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调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04</p><p class="ql-block">茶香的来源:</p><p class="ql-block">1.茶香是由茶叶中的芳香物质而产生的。</p><p class="ql-block">茶香是由茶叶中的芳香物质而产生的。茶香也是由茶树,天生自带、与生俱来、后天环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茶香的来源有很多种,总体归纳为3种: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p><p class="ql-block">2. 品种香:</p><p class="ql-block">每个茶树品种,天生自带的、与生俱来的、独特香气。其实就是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成分,也就是茶叶中的芳香物质。</p><p class="ql-block">3.地域香:</p><p class="ql-block">每个茶树品种,所生长的地域环境,形成的独特香气,也是不可复制的。</p><p class="ql-block">4.工艺香:</p><p class="ql-block">在茶叶制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独特香气。工艺香一般来自于,茶叶的杀青、发酵、这两个主要工序。我们常说的茶香,其实都是工艺香,例如:绿茶的豆香、红茶的蜜香、黑茶的陈香、等等。</p><p class="ql-block">5.工艺香与品种香的区别:</p><p class="ql-block">两种香气的最大区别:香气的持久度。</p><p class="ql-block">品种香的持久度:品种香是茶叶天生自带、与生俱来的、只要茶叶在其香气就在。如果能够正确科学地存储,年份越长,香气就越持久越浓郁。</p><p class="ql-block">工艺香的持久度:在漫长的时间岁月里,逐渐挥发,由浓转淡,直至消失。</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05</p><p class="ql-block">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黄酮及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地清除体内过量的自由基离子。白茶不炒不揉、自然晾晒制作而成,因此能保存大量的多酚类物质,降低了多酚类的氧化程度,所以自由基含量最低。并且白茶是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饮料,尤其是茶多酚中占了大部分含量的儿茶素对自由基有极强的还原作用,是理想的天然的抗氧化剂。在白茶长时间的存放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还会随着存储时间而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年份越长的老白茶抗氧化效果越好!</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06</p><p class="ql-block">人体癌症的发生和致癌过程经历引发和促发两个阶段。正常细胞不通过致癌物的引发不会突变为变异细胞,变异细胞如果没有促发过程也不会变为前癌细胞和癌细胞。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引发和促发阶段的双重作用。用不同类别的茶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进行的实验证明,茶对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效果。茶叶的抗癌机理包括: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抑制致癌物质的形成、抑制致癌过程、抑制癌细胞增殖和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等。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突变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07</p><p class="ql-block">茶叶中的甜味物质,共有三类:①以游离态存在于茶叶中的单糖和低聚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鼠李糖、麦芽糖和蔗糖等,是茶叶甜味物质的主体部分;②带甜味的氨基酸(游离的)。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羟基脯氨酸和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p><p class="ql-block">③茶儿茶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氢查耳酮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香豆素的异构化合物等。春茶和秋茶中甜味物质含量高,其滋味就甘醇而不苦涩,优于夏茶。</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08</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以茶为主要方剂用以降低血糖的治疗方法。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能使人体微血管保持正常的坚韧性、通透性,对防治糖尿病有利。茶叶中的水杨酸甲酯、二苯胺、多糖化合物和儿茶素类化合物对人体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儿茶素类化合物还对a-淀粉酶有抑制作用。因此饮茶对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一定作用。</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09</p><p class="ql-block">烟草中的尼古丁以及燃烧时产生的烟焦油中所含的3,4-苯并芘和二甲基亚硝胺等化合物是强致癌物。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与吸入人体内的这些致癌物相结合形成沉淀,可以抑制气态烟雾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此外,饮茶可加速对已进入人体中的尼古丁的降解。吸烟者同时饮茶可以降低烟的毒害。</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0</p><p class="ql-block">有些茶为什么有酸味?茶叶酸味物质,是茶叶中味感呈酸味的物质的总称。主要是各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如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等和游离的酸性氨基酸及带微弱酸性的茶多酚类化合物等。酸味不是茶汤的主体滋味,但能去除、掩盖一部分强苦强涩及异味,对茶汤滋味起到协调作用,使茶汤滋味爽快、圆润、滋美。</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1</p><p class="ql-block">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多种有害人体健康的细菌(金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黄色弧菌、副溶血弧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肉毒杆菌 等)有杀灭作用。茶叶提取液对引起人体皮肤病的多种病原真菌(头状白癣、班状水泡白癣、汗泡状白癣和顽癣等)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对多种植物的病原真菌和细菌也有杀灭作用。</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2</p><p class="ql-block">茶叶发酵时的氧化作用,引起茶叶的化学变化,对成品茶的茶汁的香气、浓度、身骨、水色以及叶底的色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先前的无色单宁变成红色单宁及褐色单宁,使茶汤显现色泽。发酵时间越短,则茶叶的味道越带有刺激性,发酵时间越长,茶味越温和,而且色泽也越浓。这是因为单宁在自然条件下为无色而有刺激味,经发酵后,则变色而且刺激性减少。</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3</p><p class="ql-block">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消耗氧而形成的自由基使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形成丙二醛化合物,使独立的大分子聚合成脂褐素,在手脸部皮肤上沉积,形成“老年斑”;还使脂质过氧化,从而对生物膜、动脉产生损伤,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过量自由基的存在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与自由基形成稳定物质,缓解和阻断自由基与大分子物质的结合,抑制脂质过氧化并清除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4</p><p class="ql-block">茶叶中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它们不仅对茶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茶叶营养价值的重要表现。随着人们对其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些矿质元素已引起科学工作者和饮茶爱好者的广泛重视。茶叶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矿质元素,而且有的元素含量较多,并且50%~60%可溶于热水,人们通过饮茶就能直接从茶汤中获得。如果每日饮茶3杯(按平均10g计算),可从茶中获取相当于日需量5%~20%的矿质元素,个别茶叶所含的矿质元素甚至可以满足日需量,从而对人体有较好的保健作用。</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6</p><p class="ql-block">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的内壁因脂肪物质和胆固醇的沉积而加厚的过程,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有直接联系,可使动脉变狭,甚至完全堵塞,进而影响血液在冠状动脉中的流动,发生血栓。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质和胆固醇,使血液的黏稠度降低,从而达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7</p><p class="ql-block">茶叶发酵时的氧化作用,引起茶叶的化学变化,对成品茶的茶汁的香气、浓度、身骨、水色以及叶底的色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先前的无色单宁变成红色单宁及褐色单宁,使茶汤显现色泽。发酵时间越短,则茶叶的味道越带有刺激性,发酵时间越长,茶味越温和,而且色泽也越浓。这是因为单宁在自然条件下为无色而有刺激味,经发酵后,则变色而且刺激性减少。</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8</p><p class="ql-block">茶黄素(TF)在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非常显著。研究发现,TF能够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打开而在心脏局部缺血后恢复其功能;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中通过降低体内活性氧(ROS)和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弱化动脉粥样硬化。TF-3能激活人体纤溶酶原激活子抑制剂1型(TYP-1)。</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19</p><p class="ql-block">某些细菌,如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等,在人体内会分泌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除能直接杀灭病原细菌外,其中的酯型儿茶素能抑制细菌毒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20</p><p class="ql-block">茶色素是茶叶中儿茶素及其衍生物氧化而成的,一般学术界认为茶色素由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组成。相比于多酚类,无论是抗氧化能力还是生物活性,茶色素都更强,同时,茶色素也没有茶多酚所具有的微弱毒副作用。颜色越深的茶汤,茶色素的含量越丰富,对人体的养生作用相对会好些。</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21</p><p class="ql-block">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是造成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茶叶中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还原作用,是一类抗氧化活性更强的抗氧化剂,可明显抑制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延缓人体衰老过程。</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22</p><p class="ql-block">煮茶,必须用冷水,缓慢的加热,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温度萃取茶叶精华。汤沸则止,如此反复数次,方可成一壶汤亮水清,口感层次分明,细腻甜香的茶饮。</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23</p><p class="ql-block">抗氧化试验证实,一杯300ml的茶,它的抗氧化功能=一瓶半的红葡萄酒,=12瓶的白葡萄酒,=12杯啤酒,=4个苹果,=5只洋葱,=7杯的鲜橙汁。</p> <p class="ql-block">[每自茶识]:024</p><p class="ql-block">茶多酚人体的保鲜剂!</p><p class="ql-block">茶氨酸人体的镇静剂!</p><p class="ql-block">咖啡碱人体的兴奋剂!</p><p class="ql-block">茶中三宝,朋友们要多喝茶喔![合十][合十][合十][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25</p><p class="ql-block">好茶的5个通用标准:</p><p class="ql-block">好茶要干净;</p><p class="ql-block">好茶要甘甜;</p><p class="ql-block">好茶要爽口;</p><p class="ql-block">好茶要香气明显;</p><p class="ql-block">好茶要耐冲泡。</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26</p><p class="ql-block">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六堡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低血尿酸、调理肠胃、延缓衰老等功效。</p><p class="ql-block">1、降血糖</p><p class="ql-block">六堡茶中富含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红素、咖啡碱、类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元素等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p><p class="ql-block">2、降低血尿酸</p><p class="ql-block">六堡茶中富含茶多酚、儿茶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及矿物质元素,具有抗氧化、镇痛及调节体内酶活性的作用,可降低血液中尿酸含量。</p><p class="ql-block">3、调理肠胃</p><p class="ql-block">六堡茶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水平,可以降低有害的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水平,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p><p class="ql-block">4、延缓衰老</p><p class="ql-block">六堡茶既有美容功效,可以抑制老年色素的生成,又有延缓衰老的功能,通过减少体内毒性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减少体内废物的堆积,延缓机体衰老。营养价值</p><p class="ql-block">六堡茶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磷脂以及糖类等物质。长期饮用六堡茶,能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能补充膳食营养。六堡茶中不仅含有大量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还富含儿茶素类、茶色素、黄酮类、维生素C、维生素E、D-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27</p><p class="ql-block">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美国哈佛医学院Sesso等(1999)报道了饮用茶, 咖啡和脱咖啡因咖啡对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研究。将波士顿6家地区医院的340组年龄在76岁以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3种饮品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饮茶能够降低患心肌梗死的危险,较不饮茶人群而言(危险度为1),平均饮茶量1杯/天甚至以上的人群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度降至0.56。</p> <p class="ql-block">【健康茶饮】:028</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Hodgson等 (2003)研究澳大利亚218名70岁以上老年妇 女的饮茶习惯和人体血压的关系。结果发现,饮茶多的妇女血压低,每天饮茶525mL以上的 妇女,舒张压和收缩压都有明显下降;每天饮茶250mL以上的妇女,舒张压平均下降0.9mmHg,收缩压平均下降2.2mmHg。长期定量饮茶,可能有利于中老年人血压的稳定。</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29</p><p class="ql-block">荷兰学者deKoning等(2010)在荷兰对37514人进行了连续13年观察研究,发现每日饮用红茶3~6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降低。但他同时也发现,受调查人群中,具有饮茶习惯的人,相应地也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更多的体育锻炼或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较少有吸烟等不良习惯。</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0</p><p class="ql-block">🛑白毫银针为什么不能压饼</p><p class="ql-block">①银针毫毛越多,氨基酸的含量往往会越高,而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可以提高我们免疫力、记忆力,还能舒缓心情。所以很多人在冲泡白毫银针时基本不用过虑网,如果白毫银针压饼,白毫受压会使毫毛脱落,自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会有所损耗。</p><p class="ql-block">②白毫银针都是单芽,压饼会破坏它的芽形,压成饼,挺直的身躯就会变成七零八碎的样子,茶饼要喝的话需要用茶刀撬,一撬就会撬碎,破坏品相,口感,功效。</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1</p><p class="ql-block">炭焙白茶的原理</p><p class="ql-block">一、炭燃烧释放并提供了充足的碳元素,使儿茶素、咖啡碱等氧化过程中,不会争夺茶中糖类物质中的碳元素,减少茶多糖等物质的消耗,使茶汤更甘甜。</p><p class="ql-block">二、炭焙产生充足的co1\co2能促进茶氨酸、茶多酚、茶黄素、咖啡碱形成新的络合物,使茶汤更活,滋味更鲜爽,并能降低儿茶素和咖啡碱的苦涩味。</p><p class="ql-block">三、茶叶长时间在炭火的烘焙下,会吸收饱满的负离子远红外线。当您长期品饮炭焙茶后,除能让一般微酸性体质改善外,也因负离子的作用,把体内致病正离子吸附而排出体外,更有健康作用。</p><p class="ql-block">四,炭焙以红外辐射为主来烘焙茶叶,是茶叶内外一起受热的过程。而电焙,因为热力是从外往内传导。所以,炭焙让热力完全吃透,茶叶内的内含物质的转化程度自然也就比电焙来得全面。这也是我们觉得炭焙的白茶喝起来更柔软细腻,且更适于存储的原因。当然,焙茶与制茶一样不容易,炭焙更需要技术,更要抓住茶的特性,及了解茶叶制造过程中的缺失,予以补正、烘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2</p><p class="ql-block">茶叶涩主要是因为茶中的茶多酚物质,也叫茶单宁,喝茶时常感觉到的涩味是由于茶中的单宁等多酚类物质,和唾液蛋白以及糖蛋白相互作用而产生,所以说不是作用于味蕾上而出现涩味的,而是茶与蛋白质的作用刺激到触觉神经末梢而产生。茶叶本身含有的物质就有涩感,除此之外,不正确的加工方式、储藏方式和原料的不同也会影响茶叶的涩感,例如杀青偏轻时,失水率达不到标准,使苦涩水还留在茶叶中,由此造成多酚类物质的增多,储存时湿度过大或者原茶叶过嫩都会使涩感增强。苦涩感不是判断茶叶好坏的标准,不苦不涩的茶不一定就是好茶,苦涩味重也不代表糟糕。无论茶的好坏,涩味是茶与生俱来的特点,好茶的苦涩感入后会散开,随之而来的是甜味,在口腔到喉咙之间弥漫。</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3</p><p class="ql-block">黑茶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品质特点与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金花)是分不开的。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酶、过氧化氢酶等)的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本身湿热作用的协同下,发生茶多酚氧化、缩合蛋白质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产物之间的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得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糖及可溶性糖,产生甜滑的口感。</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4</p><p class="ql-block">【关于黑茶的收藏】</p><p class="ql-block">以前有人说,不好喝的黑茶拿来放几年品质自然会变好,这已经坑死了很多收藏黑茶的人。黑茶的后期自然发酵是老天爷在做——在慢慢地做,最后的结果是以新茶的品质为起点的。也就是说,新茶好喝,才有收藏的必要。你喝不出来新黑茶的好,就无法预见所收藏的黑茶若干年后的好。如果收藏的人不懂,又不察,收藏再多的黑茶也是没有用的。</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5</p><p class="ql-block">白茶独特的加工工艺,能更多的保留氨基酸,而且自由基含量很低,黄酮含量比较高。所以,就形成了福鼎白茶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而且对防病毒和抗病毒、排毒等方面,都有具明显的功效。特别是白茶提取物对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6</p><p class="ql-block">传统工艺黑茶的魅力就在于其“无穷的多变性”。这个特性也是吸引茶友们保持持久的兴趣的根本原因。由于茶品后期的口感表现有许多不可预知的美好,这才是传统黑茶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7</p><p class="ql-block">红茶具有兴奋神经、提神作用,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作用,某种程度上也就具有抗肿瘤抗癌的作用;另外,红茶具有一定降脂作用,喝茶可以预防三高。红茶还有温胃的作用、它不伤胃,所以冬天更适合饮用,胃不好的人建议可以以喝红茶为主。</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8</p><p class="ql-block">衡量一款茶的好坏通常遵循三分原料、七分工艺,好茶叶一定是出自好工艺和好生态,使成品茶具有以下表现者为优:“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充分说明了好茶的香气、滋味及耐泡性。</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39</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7日,云南省“普洱茶制作技艺(即贡茶制作工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好茶源于好工艺,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每年从3月到11月,茶农就要把自己浸在深山茶林间,在浓郁的茶香中,挥洒着汗水和劳动,眼见着一片片嫩芽在自己的手中发酵、沉淀,荡去了青涩,留下古朴的色泽和醇厚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0</p><p class="ql-block">黑茶的“金花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茶叶中丰富的茶多酚、糖类和氨基酸等养分,另一方面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周边分泌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生物酶,比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这些物质会加速黑茶中色、香、味品质成分的转化,金花越多,黑茶的转化越充分,因此茶叶口感会变得不苦不涩,更醇和,好喝。</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1</p><p class="ql-block">普洱茶在渥堆发酵时结块的茶,发酵度正常范围的茶头内含物更加丰富,茶汤更浓厚,更加耐泡,但泡到最后也仍然有部分茶头不会散开,还是粘稠在一起。普洱熟茶都是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的,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一堆茶的中间会升温,然后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在这个过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这堆茶翻几翻,以免里面温度太高把茶给焖焦。发酵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地翻,茶叶会分泌出一些果胶来,因为果胶是比较粘稠的,所以有些茶叶就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等茶叶发酵完毕后,人们会把这些一团一团的茶叶疙瘩拣出来,用手把它解开,然后放回到茶叶堆里,而有的实在粘的太牢了,如果要解开的话会将茶叶弄碎了,只好另外放成一堆,变成了“疙瘩茶”,所以也叫“老茶头”。秋冬季节泡着喝,煮着喝,另外搭配一些陈皮会有不一样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2</p><p class="ql-block">英国科学家发现,煮茶和用沸水泡茶相比,用茶壶煮茶可以让茶叶释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质。研究表明,茶叶在茶壶中煮沸5分钟,可以使吸收癌症中有害物质的抗氧化剂浓度达到最高峰,饮用在壶中煮制5分钟的茶水1个小时后,血液中的抗氧化剂水平会上升45%。</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3</p><p class="ql-block">黑茶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品质特点与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金花)是分不开的。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酶、过氧化氢酶等)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本身湿热作用的协同下,发生茶多酚氧化、缩合蛋白质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产物之间的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得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糖及可溶性糖。</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4</p><p class="ql-block">黑茶减肥消脂作用的机理:</p><p class="ql-block">①黑茶能降低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和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超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HDL)的含量,增加粪便中胆固醇和脂质的排泄量,起到消脂作用;</p><p class="ql-block">②咖啡碱与磷酸、戊糖等物质形成的核苷酸,对脂肪具有很强的分解作用;</p><p class="ql-block">③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能,能提高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量,增强肠胃对脂肪的吸收和消化;</p><p class="ql-block">④儿茶素类化合物可促进人体中脂肪的分解,降低固醇和中性脂肪在血液和肝脏中的积累。中国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因以肉食为主,尤其需要消脂,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不可一日无茶”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5</p><p class="ql-block">福鼎大白茶的茶树属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1号”,原产福福鼎柏柳村,栽培历史100余年。华茶1号《中国茶树品种志》把它列在了77个国家审定品种的第一位。在国家级、省级茶树品种中,有25种是以福鼎大白作为母本或父本进行繁育的,例如福云系列、浙农系列、福丰和茗丰系列等外形:福鼎大白的芽叶重量一芽三叶百芽重63克,福鼎大毫一芽三叶百芽重104克,亩产相差很大,口感:福鼎大白内含物质的比例更好,口感更甜爽,涩度更低,茶气足。内含物:福鼎大白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3%、茶多酚16.2%、儿茶素总量11.4%、咖啡碱3.4%。</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6</p><p class="ql-block">黑茶中的冠突散囊菌(金花)能有效自然调节人体肠胃节律,保持肠道系统的良好消化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清空体内沉积,达到润肠通便、防止及改善便秘的作用。同时,由于菌种优良,还能够让黑茶充分发酵,产生上佳的口感,香浓柔滑,满足了时尚的现代人对健康、美味的双重要求。</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7</p><p class="ql-block">历史上,黑茶做成茶砖,方便运输,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砖茶能够更好地保留茶叶的风味、维生素和刺激类的物质。用于制砖的茶含有粗叶和茶梗,这在今天的边销茶里很常见。粗叶和茶梗含有更多的单宁酸、咖啡因和必需的油类,这些物质在冲泡过程中会释放出味道,能对人体产生更强的生理效应。</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8</p><p class="ql-block">很多茶友冬季更喜欢中老期转化后的老黑茶类的醇和甘甜。产生这种口感有三大原因,一是苦味的茶多酚在湿堆过程中含量会明显下降;二是微生物将粗纤维、木质素、纤维素分解为可溶性糖;三是在渥堆的湿热环境下,氨基酸和糖类会发生一些美拉德反应,带来类似焦糖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49</p><p class="ql-block">云南普洱名山头,易武产区薄荷塘古树茶的特点是,口感平衡协调,生津回甘强烈,气韵充足,茶汤生香,茶水柔和,喉咙吞下后仿佛还有一丝冰凉感🍵</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0</p><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作为“新六大茶山”之一,一直都拥有数量庞大的古茶园。较之其它茶区而言,布朗茶的风味特点也格外鲜明,其茶性刚猛,滋味深厚,苦底明显但能转化,回甘生冿快,气韵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后期陈化魅力巨大,正因为如此,布朗茶一直以来都拥有良好的收藏潜力。</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1</p><p class="ql-block">星斗山利川红“冷后浑”,是指泡出的红茶汤开始红艳明亮,微凉后呈现浅褐色或橙色乳酪状,加热后汤汁还原红艳明亮。之所以出现“冷后浑”现象,科学检测得出的结论是当茶汤温度高于16度以上时,茶汤中丰富的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各自成游离状态,融于热水。 随着茶汤温度低于摄氏6度左右时,营养成分缔合形成络合物,乳状物析出,使茶汤呈橙黄色浑浊,冷后浑还有另一个专业的学名:“茶乳酪”。一般来说,红茶出现“冷后浑”,意味着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丰富,是品质良好的体现;“冷后浑”程度越高,意味着红茶品质越好;“冷后浑”红茶滋味醇厚甘爽,香浓回甘,被称之为“茶中至味”,茶界称冷后浑现象为极品红茶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2</p><p class="ql-block">曼松古树茶产自云南西双版纳州老六大茶山倚邦象明乡内,产量极少,口感特点以甜润著称,其香似野蜂蜜与早春山林的气息,喝后喉头回味甘甜似蜂蜜水。曼松古树茶又称贡茶,是普洱茶中的极品。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倚邦土千总负责专人专项层层收购,从那时它就已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贡茶。</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2</p><p class="ql-block">曼松古树茶产自云南西双版纳州老六大茶山倚邦象明乡内,产量极少,口感特点以甜润著称,其香似野蜂蜜与早春山林的气息,喝后喉头回味甘甜似蜂蜜水。曼松古树茶又称贡茶,是普洱茶中的极品。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倚邦土千总负责专人专项层层收购,从那时它就已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贡茶。</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3</p><p class="ql-block">黑茶渥堆发酵的过程,是生物活性转化的过程。结构复杂精巧的生物催化剂——酶,展开奇妙的化学反应。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成为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茶多酚和咖啡碱,将转化为茶黄素和茶红素。黑茶的囗感因此变得甘醇,香气得到提升。</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4</p><p class="ql-block">茶叶的酸味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茶叶出厂的时候含水量偏高,还有可能是雨水茶或者是后期存放受潮;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茶叶本身的内含物有酸味的成分。</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5</p><p class="ql-block">研究发现,普洱茶调节血脂代谢异常作用显著,调节代谢的主要成分是茶褐素,占普洱茶水溶物的80%以上,咖啡碱是降血糖的重要成分;普洱熟茶不影响睡眠的原因主要是茶褐素络合咖啡因,从而抑制了咖啡因的兴奋刺激性。茶褐素是普洱熟茶的特征活性因子,在肠道和血液内具有“刮油”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强力结合油脂,抑制吸收,增加排泄;茶褐素在肌体组织内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通过加强脂肪的水解和氧化,生成CO2、H2O和 ATP (能量),促进脂肪的代谢,消耗脂肪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6</p><p class="ql-block">骏德红茶原科采用的是高山老枞茶树,散落分布在武夷山保护区内原始森林中,树龄均上百年,苔藓密布,且由梁老师纯手工制作而成,是一款产量稀少的高山生态野茶。茶气清冽、甘甜,苔味清新,枞韵明显,极耐冲泡。</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7</p><p class="ql-block">古六大茶山:</p><p class="ql-block">1、革登山:革登古茶园是大小叶种混生,口感有非常独特强烈的山野花韵,苦涩比较弱,回甘生津非常好,明快鲜爽,花香馥郁,汤质顺滑细腻。</p><p class="ql-block">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汤色深邃浓郁,新茶即显现出金黄汤色,入口苦涩重,但化的非常快,滋味猛烈,茶气强,回甘生津迅猛,香气清新怡人。</p><p class="ql-block">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口感较窄,上颚香甜感足,蜜香为主,花香幽然,滋味稍苦,舌面中后段带有非常馥郁的甘韵,品饮感极为舒适。</p><p class="ql-block">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p><p class="ql-block">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p><p class="ql-block">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外形条索紧实,油润显毫,茶汤清亮莹黄,香气清香,总体偏柔和清润,比较明快,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持久绵润,回韵悠长。</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8</p><p class="ql-block">云南临沧勐库有一座著名的邦马大雪山,海拔32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中云雾缭绕,原始森林密布,大叶种的古茶树遍布其间。在邦马山脉北段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古老的傣族村寨叫做“冰岛”,傣语“扁岛”或“丙岛”,意思是用竹篱笆做寨门的地方。 冰岛普洱茶是指精选冰岛村云南大叶种古树新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一系列工艺后生产出来的成品。冰岛村的古茶树是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30米,树幅 3~12米,叶特大,叶形椭圆、长椭圆或呈卵圆,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叶面强度隆起,叶质柔软肥厚,部分革质。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张显,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21.4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 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59</p><p class="ql-block">老班章村位于勐海布朗山之巅,俗称班章五寨。老班章属大叶种野生野放茶,与布朗山其它产区香型口感类似,然质较重、口感刺激性更强、舌面有苦味可转化、香气下沉。 </p><p class="ql-block">老班章茶条索粗壮,芽头肥厚且多绒毛,其它茶区很少有如此的。</p><p class="ql-block">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p><p class="ql-block">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p><p class="ql-block">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p><p class="ql-block">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中长期转化后魅力无穷,被业界称为:班章为王。</p> <p class="ql-block">[每日茶识]:060</p><p class="ql-block">红茶功效</p><p class="ql-block">茶叶中的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红茶是全发酵茶类,经发酵烘制后,茶多酚在氧化酶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茶多酚氧化物,保护胃黏膜,暖胃,促进人体消化。红茶属性甘润温和,可以滋养人体的阳气,能够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还有暖胃护胃的功效。在冬天手脚容易冰凉或者肠胃不适的人,不妨来一杯红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