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多寿 寿者多福

一猪独秀 刘喜泰

<p class="ql-block">  仁者多寿 寿者多福</p><p class="ql-block">——记刘明通先生及其沃园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云:“仁者多寿”。今年刚好百岁的刘明通先生,是深溪社区六百多年乡史中已知的第一男寿星。他是一位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心侨胞。年轻时候的他,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高歌猛进,一路走来,非常励志。事业有成之后,反哺家乡,热心公益,助力办学、筑路修桥、建设农田水利、修复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口碑啧啧,长盛不衰。先生在家乡创建的沃园——刘明通私人博物馆,收藏的各式文物古玩达六、七万件。他对收藏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艰辛付出,以及免费对外开放的博大胸襟,让每一位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唐韵宋意明清态,秦砖汉瓦魏晋碑。”沃园的收藏增长了人们的见识,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是滋养人们精神世界的一方沃土。</p><p class="ql-block"> “明士鉴古今,奇兴融融集艺品;通心观远近,雅襟磊磊钟乡情。”大院门前这副以他的名字冠首的对联,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明通先生,功德昭日月,福寿比乾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和蔼可亲的通伯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春节,刚刚建成的沃园首次对乡亲们免费开放。乡亲们鱼贯而入。参观过程中,偶听旁人嘀咕:坐在前厅圆桌边的那个佛面人就是馆主刘明通先生。</p><p class="ql-block"> 我怀着一股敬仰之情,瞅机趋前尊声:“老叔!” </p><p class="ql-block"> “叫通伯就好。我跟你(父亲)大人同辈同岁,都属老牛,但我大月。”他和蔼可亲地说。 </p><p class="ql-block"> “您认识我爸?”我惊讶。 </p><p class="ql-block"> “哈哈,你是阿武个细仔(小儿子),咱是亲人。”他了如指掌,继续说,“我跟你大人在祠堂同拜老祖,亲得很!你不知?傻仔。” </p><p class="ql-block"> 话尾的“傻仔”用粤语说出来,语气亲热,饱含爱意。 </p><p class="ql-block"> 我内心暖暖,脸颊辣辣的。</p><p class="ql-block"> “以后要来(参观),就找他,你叫他略叔,也是咱们亲人。”他指着站在自己身边的老者对我说。</p><p class="ql-block"> 其实,略叔我熟稔,他长住乡里,常找家父谈事喝茶。我遇见多次。他是沃园管理者,我戏称他为馆长。</p><p class="ql-block"> 略叔对我说:“你若要来,提前联系,晚上八点,我在电话机旁,你打电话来。其他时候,联系不上我。” </p><p class="ql-block"> 我受宠若惊,结结巴巴,连声致谢。 </p><p class="ql-block"> 从此之后,我跟沃园结下不解之缘。也遇见通伯多次。到目前为止,粗略估计,自己或带人参观沃园次数,不敢说超过百次,而九十九次肯定是有的。当然,不包含替亲朋戚友预约的次数。 </p><p class="ql-block"> 沾光亲人,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艰辛创业的通伯 </p><p class="ql-block"> 通伯,1925年出生于潮阳深溪乡。小时候在家乡务农,也做过炸豆干的小买卖,生活艰难。十五虚岁那年,他告别家乡,离开父母,独闯香港。次年,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九龙相继沦陷,生活更加窘迫,不得已徒步返回家乡。抗战胜利后,重返香港。很长一段时间,他靠出卖苦力为生。一般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都干。他创办一家小公司——黑白清洁行,开展家具搬运、地毯修理、卫生清洁等功能业务,笃守诚信,精通业务,周到服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逐渐发展成为香港一家颇具规模的工程服务公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菽水承欢的通伯 </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个博物馆的来历,有个感人的故事。通伯的父亲去世,留下高龄的母亲在家乡。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一次,通伯偶然恭请了一些瓷塑观音、花瓶,送给母亲供奉。没想到,母亲十分高兴。受到鼓舞的通伯,除了继续恭请佛像、佛具外,扩大范围,购进票证、工艺品、古钱币、玉雕玉器、袖珍兵器等等,母亲欣赏着,消遣着,生活不寂寞了。母亲是个典型的慈祥、热情好客的老人,乐意跟亲友分享儿子孝敬的宝贝。通伯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后来,外出做生意或旅游观光,他总会带回当地颇有特色的文物、古玩、工艺品。他认为透过这些器物,可以了解当地的人文风俗,富有情趣。他走遍东南亚、欧美、日本和台湾,足迹遍及祖国云贵高原、大江南北和东北边疆,收集爱物的品种和数量与年俱增。母亲仙逝,他收集文物、古玩、工艺品的脚步仍没有停歇,热情更为高涨。他对物品加以整理分类,做了展橱展架,办成了家庭式小型展览馆。他说,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清,游子叶落要归根。集文物、办展馆,给自己也给别人增长见识,悦人又愉己,何乐而不为!?之后,一发不可收拾,逢有外出的机会,总不忘寻买文物、古玩和艺术品。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外出旅游,不如说是收购文物。宝贝越积越多,他干脆又在家乡兴建了大型楼屋,作为展览陈列场所,并以父亲名字为博物馆取名“沃园”,纪念先人,彰显中国孝悌文化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锲而不舍、集腋成裘</p><p class="ql-block"> 通伯多次说过,收购文物、古玩、艺术品的过程十分艰辛,不可见物就收,批发揽购,要不断进行甄选择优。六七万件之多,决非一蹴而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心血结晶。通伯说,走上文物、古玩、艺术品收集之路,首先,要乐在其中,做一个收集的有心人,时刻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上路;其次,遇见心仪的宝贝,要有一个志在必得的决心。上世纪七十年代之末,大陆对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政策开始松动,通伯便到西安古城游玩。这一天,他正在老巷中徜徉。一位老者蹲在门前,手托烟枪正津津有味地抽着烟,怡然自得。通伯见状,顿时立住脚步,仔细端详,但见那黄铜色的枪身,泛着金光;翡翠玉石的咬嘴,晶莹剔透;烟枪整体做得精巧别致,十分可爱。想起父亲平生别无他好,唯爱咬枪吸烟,通伯蹲在老者面前,真诚地向老者坦露心迹,意欲购买对方的烟枪送给父亲享用。老者不干,连说祖传宝贝,卖不得、卖不得,卖了辱没祖宗。通伯见一时难能融通,只能暂且离开。第二天再去,磨破嘴皮,依然无功而返。第三天,带上礼物“三顾茅庐”。真应那句古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老者被通伯的孝心和真诚深深打动。原来,老者亦乃性情中人,愿意割爱相赠。激动万分的通伯封了一个沉甸甸的大红包作为答谢。经过一番激烈地推来让去,老者最后勉强收下。事隔五年之后,通伯旧地重游,期间特意脱团前往看望老者。老者两眼噙满泪花。 </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1979年,大陆刚从那段阴霾岁月中走出,还残留些许余孽。通伯携带的一套佛像被深圳罗湖海关拦下,说是封建迷信违禁品,不得通关。据通伯介绍,这一套佛像,共24尊罗汉,象牙雕制而成,精工细琢,个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价值不菲。一次通关不成功,通伯不气馁。为不引起注意,他采用化整为零、蚂蚁搬家式的策略,每次入境,身上只藏一二尊随人过关,前后十次、历经三年的努力,终于将佛像全部带到沃园,凑齐成套,让它们重聚,集体亮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爱国爱乡的通伯 </p><p class="ql-block"> 沃园院落大门的入口两边,最初放置的是一对黑不溜秋的用透明玻璃罩住的狮子。有一次,我问:“通伯,大门有屋顶,不会遭受日晒雨淋,为什么要将狮子髹上黑漆,再郑重其事地罩上玻璃,上双重保险?” </p><p class="ql-block"> 通伯微笑:“问得好!你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我先来问你,你看过汇丰银行100元或500元面额的港币吗?” </p><p class="ql-block"> “看过。”我如实回答。</p><p class="ql-block"> “那你不觉得这对狮子跟港币上的狮子很相像?” </p><p class="ql-block"> “哦,难怪我总觉得这对狮子有点眼熟。它们到底有什么来历?” </p><p class="ql-block"> “(它们)大有来头!”通伯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黯然回首,幽幽地说,香港沦陷那年,汇丰银行放置在大厦门前的一对狮子被倭冦抢走,占为己有。狮子是银行的标志和吉祥物,他们紧急地用石膏按照原模铸出狮子,临时顶岗。日本投降后,狮子被追回,复置原位。石膏狮光荣退役。银行委托通伯公司将它们搬走丢弃。通伯慧眼识珠,如获至宝,暂先收藏于仓库。后来,再花巨费雇车千里迢迢、小心翼翼地运回沃园,雄踞门口。狮子向每位访客诉说着自己不凡的身世和中国那段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通伯手抚狮子头上玻璃罩,两眼凝视罩内狮子,深情款款地说:“(我)要让国人睹物思耻,奋发图强。” </p><p class="ql-block"> 我在内心深处为通伯竖起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2000年春节,我又带友人进沃园参观。偶尔间,发现一个平素紧锁的房间,居然豁然洞开。馆长略叔曾表示自己也没有钥匙,不知道里面暗藏着什么稀世之宝。我探头一看,发现通伯一个人在房里布置宝贝。</p><p class="ql-block"> 我朗声说道:“通伯,这个房间平时紧锁,略叔说您亲自掌管钥匙,美国总统出访,核密码箱还都是别人帮拎着。可以让我和朋友进来一睹为快吗?”</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我是故弄玄虚的。进来,进来,看了就明白。”通伯真是豪爽。</p><p class="ql-block"> 我和朋友获得恩准,深感荣宠,喜从天降,急忙跨门而入。扫视一周,房内物件,除了少部分是新中国伟人像章、头像、全身像、纪念物品之外,其余均为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前后的相关资讯、物品,如各大媒体的头版报道,中英、中葡双方交接仪式那个庄严而神圣时刻的巨幅照片、各式各样的纪念章、纪念(金)币、纪念品,等等。</p><p class="ql-block"> 通伯脸带微笑地问道:“是不是有点失望?东西不珍贵?” </p><p class="ql-block"> “不,不,太珍贵了!太珍贵了!”我和朋友异口同声,态度严肃而庄重。</p><p class="ql-block"> 我意犹未尽,及时补上一句:“通伯的爱国之情,比世上任何东西都珍贵!”</p><p class="ql-block"> 通伯脸上浅露悦色,说:“你们慢慢看,我继续摆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p><p class="ql-block"> 年近期颐,腿力不济,通伯居港,几年没回家乡了,沃园犹如亲生骨肉,令他魂牵梦绕。</p><p class="ql-block"> 去年,仙城镇李煜坚书记约我到办公室喝茶聊天,谈及沃园博物馆。他说,通伯年纪大了,子女们又去欧美大发展,无暇顾管沃园的宝贝,打算将宝贝赠送翠峰岩管理处,建馆陈列,供游客免费参观,继续发挥正能量。 </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慷慨奉献的通伯,可亲可敬的通伯!衷祝通伯健康快乐,寿比南山长,福如东海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明通先生肖像</p> <p class="ql-block">🔽刘明通先生伉俪</p><p class="ql-block">亲姐妹俩相夫教子,和谐共处,回梓外出,总是携手结伴,有说有笑,洋洋喜气,融融亲情,羡煞乡人,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通伯的小儿子及其孪生孙子,子孙仨都是博士。</p> <p class="ql-block">🔽沃园局部外观——硬山顶、金式厝角头。</p> <p class="ql-block">🔽子孙门外观——门顶石雕、壁画、状元帽、圆雕石艺之双狮戏球。</p> <p class="ql-block">🔽刘明通私人博物馆,总面积约3000m²,由沃园、通园、古今文物展览馆三部分组成。沃园是由两座相连的潮汕传统民居形式的“四点金”为主体的大院落;通园是以两层楼房为主体的院落;展览馆是由大平房为主体的院落。</p><p class="ql-block">沃园与通园之间由一条约30m长的地下通道连通,实现内部互通互联。</p> <p class="ql-block">🔽沃园大门及门顶脊嵌瓷。</p><p class="ql-block">潮汕四大传统工艺之嵌瓷,也叫贴瓷,被誉为永远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沃园院落大门内观</p> <p class="ql-block">🔽两座相连“四点金”面前阳埕一角</p> <p class="ql-block">🔽沃园内阳埕一角</p> <p class="ql-block">🔽通园里一对身世不凡的石膏狮子</p> <p class="ql-block">🔽石膏狮</p> <p class="ql-block">🔽连通沃园和通园约30米长的地下通道,实现展区之间的内部互通。通道上面是乡道。</p> <p class="ql-block">🔽古代妇女穿的“三寸金莲”小鞋</p> <p class="ql-block">🔽牙雕</p> <p class="ql-block">🔽殒石、水晶石</p> <p class="ql-block">🔽骨雕大象及金银元宝</p> <p class="ql-block">🔽潮汕四大传统工艺之石雕、木雕</p> <p class="ql-block">🔽石雕工艺之通雕</p> <p class="ql-block">🔽泥塑</p> <p class="ql-block">🔽泥塑</p> <p class="ql-block">🔽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木雕</p> <p class="ql-block">🔽酸枝木料的老式桌椅,非常贵重。</p> <p class="ql-block">🔽潮汕四大传统工艺之金漆画</p> <p class="ql-block">🔽“四点金”厝手之金漆木门</p> <p class="ql-block">🔽各式吸烟工具</p> <p class="ql-block">🔽杂锦</p> <p class="ql-block">硬币、纸币。</p> <p class="ql-block">贝壳</p> <p class="ql-block">“三寸金莲”小鞋、墨镜。</p> <p class="ql-block">红色带耳扁花瓶</p> <p class="ql-block">天然玛瑙石、水晶石、殒石。</p> <p class="ql-block">🔽屋架石雕工艺——圆雕</p> <p class="ql-block">🔽通雕石刻</p> <p class="ql-block">🔽通伯在香港创办的黑白公司LOGO</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永远亮丽的风景线——屋脊嵌瓷,这是潮汕民居屋顶装饰的传统工艺,作品名称叫《双凤朝牡丹》。</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的立体泥塑作品及屋脊嵌瓷作品</p> <p class="ql-block">🔽潮汕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四点金”之正立面。</p> <p class="ql-block">潮汕传统民居之中槽抬梁式架构,具有“三载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结构装饰特点。</p> <p class="ql-block">“潮汕厝皇宫起”屋架内观——红桁紫桷。</p> <p class="ql-block">🔽大院抚廊里的展品、屋脊装饰</p> <p class="ql-block">中间玻璃柜台内展品为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证,如粮票、布票、猪肉票,等等。</p> <p class="ql-block">杂锦</p> <p class="ql-block">杂锦</p> <p class="ql-block">🔽通园二楼走廊</p> <p class="ql-block">🔽古钱币及字画</p> <p class="ql-block">🔽古钱币</p> <p class="ql-block">手机之一、二、三世祖。</p> <p class="ql-block">🔽金漆画屏风</p> <p class="ql-block">🔽仕女图屏风、德国制造的立式大钟</p> <p class="ql-block">🔽“甜粿尼”木料的扁担、尖担等旧时农具,光滑凉爽,特有韧性。</p> <p class="ql-block">五花猪肉石</p> <p class="ql-block">五花猪肉石</p> <p class="ql-block">🔽硬币、纸币。</p> <p class="ql-block">🔽仙城镇五和乡人氏、著名军旅书法家韩宏民墨宝。</p> <p class="ql-block">🔽通伯独闯香港之前,曾在家乡集市中做过炸豆干的小买卖。现在通园中开设“通合饭店”专展,以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