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盯盯</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59902345</p><p class="ql-block">图 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p> <p class="ql-block">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代的崔颢、李白、王维、贾岛和卢郢等人都留下了关于黄鹤楼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又名"崔氏楼",由此得名,原因就是因为崔颢的《黄鹤楼》是吟咏黄鹤楼的绝唱。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这首诗而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敬重年龄比自己大12岁、在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孟浩然。得知挚友孟浩然要去江苏广陵,李白亲自到长江之畔送别。时值太平繁荣的开元盛世,又是春意盎然的三月,从送别地点黄鹤楼到好友的目的地广陵,春光烂漫,繁花似锦,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不仅依依目送,而且写下此诗,心随好友一起飞翔。</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和所抒发的情感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晚年的李白抒发愁绪的一首诗。因为受到永王李璘事件的牵连,李白被流放。他觉得自己就像西汉的贾谊,无辜受害,遭遇不幸。时值初夏,本来是温暖的时节,但是因为被迁谪,又听到动人心弦的笛曲《梅花落》,让李白想象到冬天纷纷飘落的梅花,这就更加深了李白"去国怀乡"的愁苦之情。</p><p class="ql-block"> 这是描写黄鹤楼最著名的三首诗。同样的黄鹤楼,在不同诗人或处于不同时期的同一个诗人心目中的景象迥异,情感不同。 </p> <p class="ql-block">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一座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横亘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都及其庄重典雅。这两个地标建筑增光填色,也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黄鹤楼,京广铁路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汇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整座楼远远望去犹如黄鹤,展翅欲飞。黄鹤楼让人充满遐想,让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的诗作。您还知道黄鹤楼的哪些故事?更喜欢谁写的黄鹤楼的诗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