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知识青年

靓青青

<p class="ql-block"><b> 我 是 知 识 青 年</b></p><p class="ql-block"><b> 张 松 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下乡50周年纪念日,看着精心收藏的下乡证书,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p><p class="ql-block"> 1974年4月2日,我随郑铁一中73届十班的同学,坐着大卡车从人民路的郑州市体育场出发,来到了周口地区扶沟县白潭公社王村大队。</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和当地的农民共同劳动,完成了一个城市学生到下乡知识青年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位五十年代从“郑州师范学校”毕业的公社党委副书记朱法勤,他务实能干、廉洁奉公,非常关心我们“知青”的生活……虽说我在这里只生活了半年,却经历了一生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转到了新乡地区温县城关公社张庄大队。由于这里只有我一个“知青”,我必须和其他社员一样,起早贪黑的从事着繁重的农业劳动。为了每天能挣到“十分”的工分(价值约三毛),我学会了犁耧锄耙,学会了担茅粪、出猪圈;上太行山拉过石头,到黄河边修过大坝,还和好朋友王新年在荒无人烟的黄河滩“地窝棚”里看守过20天的庄稼!</p><p class="ql-block"> 然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张庄小学的张广武“贫代表”,是他让我在1976年4月走上了乡村学校的讲台。将近两年的执教生涯中,我教过语文、地理、历史、物理、体育五门功课,并修建过学校的围墙和篮球场。那时候教学条件非常简陋,没有电灯;晚自习时,老师和学生的桌子上都放着一盏煤油灯;下课时,老师和学生擤的鼻涕都是黑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7年12月8日,我在温县一中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从此就不再是“下乡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四年的知青生活,有太多的痛苦和辛酸,有许多的财富和成长。我从不后悔自己的这段经历,我骄傲,我曾是一名下乡“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之间,五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历史不会忘记,回忆幸福美好!</p> <p class="ql-block"><b>2024年4月2日上午于郑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