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书香墨韵尽入安中景色,千年故事传奇散落鹿岛云池

杨楼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安义中学 杨楼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安义中学的办学历史起源于文山书院、江西农村实用学校、安义县临时初级中学,这些学校先后迁入安义考棚,最终形成安义中学。2000年9月安义中学整体搬迁至今址。老校区的所有老建筑全部拆除,砖瓦填于新校区鹿岛云池周边地下,这正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百里书香墨韵尽入安中景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千年故事传奇散落鹿岛云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考察时,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语气铿锵地道出了中华文明的自信之源。“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修齐治平、兴亡有责”是传统的家国情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紫阳朱氏宗谱》里记载的家训。朱熹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在安义中学发扬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熹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经典的影响,主张“格物致知”,提倡教育应以德育为本,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士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格物致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朱熹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格物致知”,即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他强调,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同时,朱熹也重视经典文献的学习,认为通过学习经典,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当然这些经典也包括近500年前的伽利略、近400年前的牛顿,也包括陈三省的《整体微分几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德育为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朱熹看来,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他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士人,而非仅仅具备知识技能的人。因此,他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德育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引导和熏陶。同时,朱熹还提倡以身作则,认为教育者应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是立德树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因材施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朱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实践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朱熹强调,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实践与反思。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反思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他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并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和总结。今天,我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正是这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朱熹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安义中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德育为本、因材施教以及实践与反思。这些思想对于安义中学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借鉴朱熹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教育者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肩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然不是说朱熹的所有思想均正确,应该是承其优秀,弃其糟粕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南康府志·卷三·地理·山川》记载:安义县“文山”在城西五里,因朱子得名。明知县李恒敷所改“抬头山”为“台山”即此。国朝康熙间知县王纯建文公祠于其上,改今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说明“文山”因朱熹而名,且“台山”是明朝时改称,“文公祠”是清朝所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安义县志》载:“文山为紫阳先生旧读书处。其寿圣泽于吾郡者实与鹿洞垺,迄今五百余岁。”这就是熊维典的考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熊维典,建昌人(今九江市永修县)明朝崇祯辛未进士(1628年)官兵科给事中。明亡后,清顺治年间聘为白鹿洞书院山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安义县志》载:“朱文公曾讲学其地,后立祠于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清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二月,安义县知县李洗心(河南永城人)倡议修缮文山书院,六月书院修缮完毕,撰文《文山书院记》。据其考证:“朱文公曾讲学其地,后立祠于山”,并记入文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安义县志·寓贤》记载:“朱子⋯⋯尝至县西五里台山以“过化”之处遂名曰文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百度搜索“过化”的解释:“谓经过其地而教化其民。亦指做地方官。”既然朱熹没有在安义当过地方官,那肯定就是“过化”一下,就像我们平时“看油菜花”一样路过一下。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比如朱熹在福建“过化同安”“紫阳过化”泉州等也是旅行一下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写史的人也太随意了吧?因为朱熹到过安义县的地方太多。根据朱熹的《过石塘留言》、《拙逸说》、《赠拙斋》,明确记载其到过的地方就有安义县的长均、万埠、青湖、东阳、新民等地。朱熹经过这些地方都有留言,总比我们“看油菜花”要认真一点吧?可是这些地方没有一处是以朱熹的名义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绍熙三年(1192年),朱熹任秘书郎没有去赴任。次年秋(1193年)来到建昌县依仁里(今长均乡新基村柏树小组)熊拙逸的家里,得以历览山水之胜,上行三十里至卜邻乡(今万埠、青湖、东阳、新民一带)之石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朱熹这样亲自记载的旅行,可是在《南康府志》《安义县志》里面为什么没有记载以朱熹的名义命名山水呢?或者是最少可以把“石塘”叫做“文塘”或者什么的吧?为什么不这样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朱熹在这里可能是没有讲学或者讲学时间不长,而在台山讲学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无论是长均乡新基村的熊拙逸,还是观察村的杨链,他们的村庄都没有留下以朱熹命名的地方。既然朱熹到过他们村里,为什么不留下痕迹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朱熹虽然到过这里,但没有“过化”这里,也就是说朱熹可能在这里没讲学,或者是讲了学,但时间不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O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于安义中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