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油菜花

jeff zhao

<p class="ql-block">去安徽歙县</p><p class="ql-block">一早五点三刻起床,半个小时搞定,顺便煮了鸡蛋,下楼买包子,豆浆,一路地铁13换3号线,没成想3号线下车就撞见囡囡小卢。坐上旅游车,76届中学毕业的潘摄导随和可亲,居然在南塘浜路老年大学读过摄影学历班,一路上讲了此次行程的大概,还讲了些摄影的基本技巧,相较半农更像老同学。</p><p class="ql-block">中午饭在高速休息站,说是没有午饭,还专门去买了蛋糕面包,还是在这里先吃热菜热饭吧,人均50啊,比原来贵了,其实是人民币贬值,味道不错,我们都以为后面的饭菜不会超过这餐饭(估计是此次饭菜的天花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美景</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左右到歙县的石潭村,五十年代种地要交粮,这里穷的鸟都不来拉屎,孩子读书没有衣服只能轮流上学。每天背上书包,带上干粮,凌晨3点离家,步行4个多小时到学校,改革开放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美丽自然风光引来的大批游客,成片的油菜花更是这里的标签,农家乐,民宿铺天盖地,各类经济作物的蓬勃发展,山村农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当然淳朴的民风也伴随商品经济的发达逐渐赶上时代的潮流,不由想起了木心的话“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曾经的徽州文化是何等的了得,就算是徽州人写的藏文化、敦煌文化和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有点拔高徽州文化的意思,不可否认,徽州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中有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拍照石潭村, 去下汰村观景平台,换成7人景区小车,村民私家小车,一年一季油菜花赚钱忙。道路险绝,除了十分钟的车程短以外,堪比西藏道路上的72拐。驾驶员每天上下好多回,熟已生巧,每人来回车费30元,道路狭窄,车开的多少给游客一点惊吓,换做自驾可能事故不会少,因此私家车不让上来主要还是安全问题。</p><p class="ql-block">上得下汰景观台,远眺群山,郁郁葱葱,山谷徽派建筑隐约可见,脚下山坡更是黄澄澄的大片油菜花,徽州的“色”尽显眼前。摄友团都是花甲老人,拍油菜花还是有点危险的,相机位子都在山的斜坡上。为了抓住美景,脚底下可是用足了内功,小心翼翼,慢慢移动。</p><p class="ql-block">背了个微单,被人当老法师(其实菜鸟一枚),帮人拍了不少照片,那真叫拍不是,不拍也不是,拍完加速离开,生怕身后传来说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坡山观晨雾</p> <p class="ql-block">此次来歙县,原只知道有文房四宝的歙砚,却不知歙县曾经是徽州古城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当然摄友团来不为怀古只为“色”,只能沿途找度娘补课,对徽州的来龙去脉巡查一番。</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p class="ql-block">“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只有真正来到皖南在白墙黑瓦的马头墙中穿行才能体会这首《徽州》笔下的清幽山水和浓浓的书卷文气。</p><p class="ql-block">徽州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往今来,那是英雄辈出,度娘上有,就不再枚举。</p><p class="ql-block">起源于歙县的徽菜列居中国八大菜系,从南宋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突出本味,讲究火功,注重食补。</p><p class="ql-block">说到古徽州不能不提婺源,婺源最初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说是解放后划转到江西的。</p><p class="ql-block">顺便也必须提到的是徽班进京,徽人之戏班,有着四百年的历史,并有着辉煌的艺术创造与贡献,最突出的是它吸纳、融合、磨炼出一个占了大半个中国和五十多个剧种的戏曲声腔——皮黄,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看来徽班海纳百川更早……</p><p class="ql-block">徽州的美名改成了黄山,像是断了文化的渊源,当年哭倒了一大众文化人,誓言没了徽州不上山,就留在京城永居……</p><p class="ql-block">这个月读书计划刚好完成《大明王朝1566》,书中胡宗宪留下深刻印象,胡的老家在绩溪板凳桥,胡适是宗室后人,还有很多要人、名人……</p><p class="ql-block">晚上到坡山,民宿不少,我们住的是原来村书记家搞得民宿,风水不错,就是设施不堪,也就是招待所水平。牙刷牙膏惨不忍睹,毛巾不忍看,这地方的煮水壶看官敢用否?还好带了毛巾牙刷煮水杯,意外的是准备好的换洗内衣忘记在大车的旅行箱没有随我们上山,只能因陋就简,总比去老少边穷好些。</p><p class="ql-block">坡山五点起床,去拍云雾,马导游说观天象今晨有雾,果然有薄雾,就是下到油菜地的台阶有点危险,好在有人带了手电,照到脚下一目了然。找到机位,架上三脚架,看着晨曦慢慢转亮,虽然云雾体量不大,高度也不够,一个不大的水库蒸汽能力有限。</p><p class="ql-block">王同学拍了延时,估计效果不明显,云雾变化太慢。</p><p class="ql-block">坡山云雾今天及格,好多游客都没此运,相比较而言,昨晚去过住石潭村会更好一点,油菜花多,山谷漂亮,绕居民住宅区到河流同样会有云雾,当然出门在外随缘为主,懂得放下比执著重要。</p><p class="ql-block">昨天石潭村相机镜盖出故障,锁住了UV镜,拍照只能拿下UV镜,估计相机放在包里,镜盖受冲击坏了,结果今天一早出门,一路黑灯瞎火,镜盖不知滚去哪处油菜花地,不想随我回家了,顺便兔笼钥匙紧跟其后,算是比翼双飞了吧。</p><p class="ql-block">拍完照攀石梯而上,想给后面的同伙留张工作照,走了三十九节台阶,最后一节腿软摔趴下在地,蹭了相机,伤了膝盖,还算好只是油皮受伤。相机二 次受伤,所幸相机断电后再启动虽然受伤但还能工作,遮光罩外观受损,相机在想,那么不关心,下次不出来了……(后请教法师,说冲击后有可能司服系统会有故障,对焦不准,建议商家检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朝梯田</p><p class="ql-block">下午途径灵山明朝油菜花梯田,日头高照,光线不利,拍不出像样的照片,且作怀古也罢。</p> <p class="ql-block">传统榨油坊</p><p class="ql-block">拍完云雾,启程去黄山脚下的富堨村老油坊拍摄榨油工的阳刚,说是出片的好去处。榨油坊用传统古法榨油方式,预处理完的菜籽饼经木锤击打楔块挤压出油,虽然已经有现代化榨油方式,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老祖宗方法还是要传承。现在人工炸油工每天每人工作三个小时,看着工人一身肌肉就知道这属强劳动力。看了今天榨油过程,明白为啥以前油贵。</p> <p class="ql-block">日落前摄友团赶到住宿地的绩溪梅干岭加朋梯田油菜花景区,光线柔和,标准的拍照时间,远处山脉油绿,近处民居黑白,炊烟袅袅,眼前油菜花金黄一片,好一派皖南春色,轻松休闲之心让人顿感人生美好……</p><p class="ql-block">晚上去民宿边上的幸福村溜达一圈,房子还不错,基本是二层或三层的楼房,只是这里只剩下空巢老人,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遇见几位聊天的老人,</p><p class="ql-block">他们每月养老金170元,每年支付医保费用380元,中国农村一些地方生活基本就是这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梅干岭晨起拍照,光线不错,这里昨晚和今晨都很棒,一高兴把囡囡送的摄友圈马甲穿上,混老法师了(哈哈哈)。辛苦的登上景观台,也有几十米台阶路,拍照是个辛苦活,记得新疆摄友团80多岁老法师上蹿下跳,佩服到家。拍照不一定机位高就是好,在观景台还是十分平常,后勤总管小卢提议下到地面景观位看看,想不到接地气的机位可以拍到徽派民居上面的薄雾,目睹了民居的炊烟,还看见了太阳照耀在比邻的山脉,在油菜花的衬托下,烟火人家的宁静跃然眼前,符合这个叫幸福村的地名。</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直奔绩溪县加朋乡的磡头村。磡头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方面看,都算得上是极具特色的村庄。该村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环水抱,村民沿溪谷两岸依山筑舍,就势造房,石阶奇多,甚至有的房屋从门口到床上也须拾级而上,所以村名俗称“磡头”。“磡头磡,上床三档磡”八字民谣,将磡头村跌宕起伏的地形地貌描绘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站在村外高处眺望,只见层层叠叠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线条流畅,空间舒展,整体和谐,显出建筑风格相当统一。该村已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被古建专家赞为“徽州古村落的明珠”,被日本友人誉为“中国古民居、古村落的主体教材”。磡头村现在已成为绩溪县神农寨旅游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在磡头村,主要拍摄古老建筑,各种牌坊,只可惜这里也是空城,想象只在过年过节,才回有欢声笑语,现在在这里人文拍摄找个模特都难,只能摄友互相帮忙,互相入镜。</p><p class="ql-block">猛然念头,如果穿越几百年,这里必是书声琅琅,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徽菜的发源地在绩溪,这里还有正式的徽菜学校,这里培养出来的徽帮厨师走遍中国,我们离开徽州的午饭就在绩溪微顺酒店吃正宗的徽菜,貌似不同于我们在上海吃的徽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