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余东余西古镇

建新老朱

<p class="ql-block">自从2017年第一次骑游余东、余西古镇,到现在已经骑游N次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今天一行9人又来到余东余西两镇。上午,8点从启东出发,10点半到达余东古镇。</p> <p class="ql-block">余东古镇位于江苏南通市海门区,曾经的余东古镇熙熙攘攘,风光无限。这是一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古镇,古称余庆,又名凤城。相传唐代名将尉迟恭的后人尉迟宝庆避难到此,逐步形成村落。唐代以后,余东的盐业逐步发达,产量逐年增加;到了明清时因为发达的盐业成为工商业重镇。当时商贾云集,大小店铺多达4,500百家,城外运河上舟楫往来整日不息,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余东古镇的繁盛岁月,一直延续到近代。民国以后随着海岸东移,盐业淡出,当地人撤灶务农;余东虽然一直是通东地区的中心,和过去却无法再同日而语。2008年,余东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古代两淮盐场中唯一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退去繁华的余东古镇,古老的风韵仍清晰可见。虽然原来的四城门、十庙、五山、五牌坊、有众多堂、会、院等均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但是过去“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历经数百年沧桑仍然保留了下来。古运盐河和两个盐码头遗址尚在,更重要的是过去的石板长街,现在是南通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老街之一。2146块石板铺成的南北长街,长800余米,这是过去最繁荣的商业街,也是现在古镇的中轴线。明武进士故居、范氏宅院、张氏私塾、震丰恒布庄等十余处保存尚好的明清古民居分布其中;另有育婴堂、钱粮房、白玉池澡堂、崔桐故居遗址等留有明清遗风的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如今穿行在余东古镇的街巷,踩着磨得近乎光滑的石板,仿佛依稀能听到过往的人声鼎沸。过往的喧嚣归于寂静,老街也显得平淡萧瑟,街上来往的也大多是当地老人。古镇里开着的店铺不过几家,商业气息几乎为0</p><p class="ql-block">虽然建筑重新粉刷过,但是难改破旧的底色;有些墙砖裸露在外,斑驳不已。丛生的荒草杂树间,只有从近代风云跌宕间幸存下来的雕梁画栋,还在诉说昔日的荣光。</p><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风雨,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岁月的记忆。希望下一个千年,余东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仍然可以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传说有两姐妹同时嫁到余东,两家同时打造而成。均为青石井圈,呈八角形,形制、口径均一致。东为姐井, 西为妹井。口径30公分,外径50公分,高33公分。</p> <p class="ql-block">游览余东镇后,赶快距离20公里的二甲镇吃中饭,午后又去余西古镇。</p> <p class="ql-block">余西古镇在千年的文字记载中,它的名字曾经叫做余庆或庆余,因着城廓宛如蜿蜒的龙,而被赐予了又一个美丽的名字——龙城。古镇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唐朝时已初具雏形,北宋时期焕发着生机,而在明清时代,则达到了巅峰。因煮海得盐的产业,这座宁静的古镇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通州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在明朝中后期,余西古镇见证了盐业发展的辉煌巅峰。当时的余西,与余东、余中、金沙、西亭、石港一同构成了当时通州地区的六大盐场。然而,正是余西在清康熙时期崭露头角,成为了当时通州地区的核心盐场。</p><p class="ql-block">乾隆元年,余中并入余西,使余西的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展。这个时期的余西可以说是商贾云集,贸易兴盛,夜晚降临之际,客商纷至沓来,让这里成为了当时最为繁华的商埠之一。</p><p class="ql-block">时光无情地流逝,历史的车轮在余西古镇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曾经的繁华和盛世,如同风花雪月,美丽而短暂。随着海岸线的逐步东移,盐场逐渐衰落,余西也开始走向了衰落。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都在这片古镇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周边的道路和桥梁的建设,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改变了余西的面貌。如今的余西,已不再繁华如昔。</p><p class="ql-block">余西古镇旧时共有四座城门,迎江门、登瀛门、镇海门和对山门,它们见证了古镇的繁荣和兴盛。然而,时间的无情洪流在这里也不停地流淌,如今只有迎江门尚存残垣,而登瀛门、镇海门两块城门刻石则存于民间,成为了古镇珍贵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的两座伤古桥,五孔桥和三孔桥。</p> <p class="ql-block">余西古镇古称龙街,南北走向,街上路面有碎石铺成,被称为龙鳞,北首龙头有两口千年古井,称为龙眼井。</p> <p class="ql-block">孝子坊,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是乾隆皇帝亲赐的石碑坊,以表彰余西曹溥孝母。当年孝子石碑颇具规模,上刻“皇亲旌曹溥孝子之坊”。这座坊门不仅是孝道的象征,也是对孝子曹溥的崇敬之情的体现。它的存在,让人们永远铭记了那份对母亲的感恩之情。</p> <p class="ql-block">节孝坊位于余西古镇的中部,花岗石质,单门双柱三楼式,宽3米,高5.5米,座西朝东,坊顶部及左右分刻以一大一小的庑殿式顶,中楼嵌阴刻“御赐”二字。边楼各为一朝官,中间额阴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军务粮饷操江加三级尹继善。太子少傅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理粮储巡抚江苏等处提督军务三级陈弘谋。大理寺卿提督江苏等处地方学政加三级李因培。江南江宁等处地方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加三级彰宝。署江南直隶通州知州加五级张宗衡。州同夏扶云。州判钱朝栋。学政毕擢。训导吕淑茂。吏目钱斌。大清乾隆岁次辛巳年建”。下额阴刻“旌表故儒士曹建章妻郁氏孺人之坊”。上下横额分别雕刻二龙戏珠和狮子滚球,柱上阴刻对联一副:“百年贞操冰霜厉,千载徽音日月昭”.。节孝坊见睹文献记载的有:余西古镇武惠堂《曹氏家谱》记载:“旌表。郁氏曹建章妻乾隆二十五年旌节孝建坊”。《崇川咫闻录》卷十列女表第十六有记载:“节孝。乾隆二十五年,郁氏,曹建章室”。</p> <p class="ql-block">七年前,第一次去西余古镇,镇上90多岁的老太思维清晰,给我们讲了传奇故事,居说郁氏早年丧夫,镇上有地痞骚扰她,她为了保持贞节而悬梁自尽,后人为了表彰她而立节孝牌坊,但屡次倒塌,后来在地下埋了一双绣花鞋,就再见没倒过。今天再去西余,老太家大门紧闭,不知老太是否健在,祝愿老太长命百岁。</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镇的龙街上,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这是古镇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时光的年轮深刻地镌刻在每一寸石板、每一块青砖上。路面由大小不一的石块铺成,凹凸不平,正如历史的波折和沧桑,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变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