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梅江而下,到了潮州,因韩愈曾于此治理,颇有建树,梅江改名韩江。正所谓“不虚南谪八千里 ,赢得江山都姓韩”。</p><p class="ql-block">潮州的广济桥是最古老的开合式桥梁建筑,至今仍兼具闭合时为居民通道,打开时为船只通航的功能。显示着广东境内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流,与人类须臾不可分离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就在这里不远处的汕头,韩江入海,完成它四百多公里的奔赴使命,为客家人展开新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潮汕向西,就是另一个客家人聚居地和集散地惠州。据统计,惠州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惠州,赣州,梅州,韶州)之首,因而被称为客家侨都。</p><p class="ql-block">他们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达300余万,香港的惠州籍客家人占到七分之一。</p><p class="ql-block">客家人的先祖到达惠州也有千余年,南宋覆灭和清朝中叶以后,移民达到高潮,并开始向海外拓展。</p><p class="ql-block">位于惠阳区秋长街周田村的叶氏宗族,就是一个典型的客家侨乡。他们的先祖由闽入粤,在梅州传十余代。又由梅州入惠阳周田,又传十余代。这里不仅有赫赫大名的铁军军长叶挺的故居,也有著名的红军女战士廖似光的故居。</p><p class="ql-block">更为传奇的是,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的开拓者,第三任行政长官叶亚来,也出生在这个村庄。</p><p class="ql-block">叶亚来17岁随乡邻从惠州澳头坐船至香港,再到马六甲。在华人圈各种辗转打杂,后在吉隆坡一錫矿落脚。</p><p class="ql-block">那时的马来半岛还是个土邦林立、纷争不断的丛林世界。吉隆坡则是仅有数百华人的小矿区。尤其是马来土酋纷争时,华人常被迫卷入其中。有一次战争中,华人死伤六千多人,叶亚来退避山中,才得以活下来。</p><p class="ql-block">31岁那年,叶亚来接过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最高行政长官)后才一年多,马来皇室因为锡米征收的问题爆发了雪兰莪内战,土酋乘机进攻吉隆坡。</p><p class="ql-block">这场战争长达八年,叶亚来率军抵抗,吉隆坡两度易手,三度被焚。在不得已撤出吉隆坡后,叶亚来派弟弟回乡募兵,得到乡人全力支持,最终收复吉隆坡。</p><p class="ql-block">战后的吉隆坡,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叶亚来还背负巨额战争债务。</p><p class="ql-block">面临极度困境,叶亚来一边说服准备它迁的将士同僚,一边积极与英殖民政府,马来苏丹,以及本地土酋联络,极尽所能化解各种恩怨仇恨。</p><p class="ql-block">并建宗族庙宇,祭祀祖先,创办雪隆惠州会館,凝聚传承华族文化,团结华族同胞,使得吉隆坡社会秩序迅速恢复。</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在经济上争取新加坡,马六甲等发达地区华商和英商的支持。一边恢复锡矿生产,一边有计划的修筑公路,疏通河流,建造桥梁,扩建住房。并鼓励马来人迁到吉隆坡近郊,种植农作物供应市场所需。</p><p class="ql-block">不久,随着国际錫价上涨,矿场盈利能力大增,叶亚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生产方式改造,吉隆坡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各项社会公共事业也得以渐次展开。</p><p class="ql-block">第一间医院,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安老院相继落成,居民住房也有计划的改善或重建。</p><p class="ql-block">历经24年的努力,叶亚来终于为一个繁荣安定的现代吉隆坡搭建起初步框架,并因此被称为吉隆坡的开埠者和“吉隆坡王”。</p><p class="ql-block">正如英殖民政府一参议员报告所记:他把吉隆坡和邻境治理得那么好,这些年未发生过一宗严重罪案。他还设立了一间安老院,让贫病无依的人有栖身之所。他审判案件公平,深令华人信服。他也建筑了许多道路,以联系吉隆坡及各主要矿区。我不厌其烦地述说了这一大堆事实,是要显示吉隆坡大有进步,一片兴旺,同时指出这是何人的努力成果,以便记录在这个地方的史册之内。</p><p class="ql-block">1999年,在吉隆坡举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首相马哈迪致辞时表示:如果没有把客家人的事迹写入历史,没有把华人甲必丹的贡献纪录在案,吉隆坡的历史将是不完整的。三位客家领袖叶亚来、叶亚石及刘壬光,为吉隆坡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奠下基础。</p><p class="ql-block">1880年,43岁的叶亚来遵照英国政府的顾问官参政制度,把行政权交给行政司,保留了华人甲必丹的荣衔。</p><p class="ql-block">又过三年,清政府“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叶亚来在海外的功业,终于得到祖国的认同。在他故居展览的许多照片,叶亚来都是着清朝官服,包括他与同僚的合影。吉隆坡至今仍保留“叶亚来街”和他的塑像。</p><p class="ql-block">叶亚来享年仅48岁,但用不同语言写成的关于他的传记居然有五十多个,成为客家人在海外建功立业的传奇。</p><p class="ql-block">展示馆是叶亚来故居,大门门厅有一座叶亚来着清朝官服的坐姿雕像,坚定沉稳,目光如炬。有史料称:“来既感国内生活维艰,立足匪易。又震於海外富庶,乃与母商,决自卖身为猪仔。立限三年,得数十金,交母养老,饮泣拜别。”</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一个过番的“猪崽”,牢记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训诫,以客家人的勇气和坚毅,在完全陌生的异族他乡,融通中西,敢闯实干,博得了他族的信赖,争得了华族的荣耀。</p><p class="ql-block">从叶亚来主题展示馆出来,绕过围屋一侧,便是碧滟楼正面。这是叶亚来于1884年出资修建的,今年刚好140年,虽长期无人居住,但围屋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堡式客家围屋由主楼及屋前的禾坪,泮池等组成。围屋宽58.6米,占地3797平方米。由于房屋整体修缮,未能入内。但就可见的屋面,屋前宽阔的禾坪,与禾坪连成一体的半圆形池塘,即可见规模之宏阔。</p><p class="ql-block">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禾坪和泮池两侧,分别竖立五副花岗岩旗杆夹石,使得整体气势非同凡响。试想当年旌旗猎猎,碑石肃然,“吉隆坡王”何其威武。</p><p class="ql-block">如今,周田村因叶挺纪念馆,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以及碧滟楼,会水楼,大夫第,书院,古树园等多处保存完好的客家史迹,集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于一地,成为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村子位于一处开阔的盆地,有细细的溪水蜿蜒流过,庄稼地生机盎然。村民聚居的房舍新旧夹杂,古老的围屋,现代风格的别墅,和谐错落,别有一番风韵。宽阔的池塘点缀其间,微风吹过,灵气弥漫而生。</p><p class="ql-block">不由人心生感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难怪这里走出了6位将军,40多位仁人志士,诞生了声震南洋的华人领袖。</p><p class="ql-block">即便如今风和日丽,宁静太平,我依然觉得,历经千年迁徙磨练出来的客家精神,早已深植于这片土地,它足以应对人间任何艰辛。</p><p class="ql-block">在村子整整留连四个多小时,当网约车载着我们驶出村庄,我笑问开车的小伙子,为何让我们等了十多分钟,他腼腆的答道,村子太大,我迷路了。</p><p class="ql-block">我展开游览图细看,这才发现,我们仅走了村子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