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放风筝那些事儿

浩如烟海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清明节放风筝时节。</p><p class="ql-block"> 周日的上午,退休的我骑车到坐落在区文旅中心附近的乒乓球俱乐部打球,行走在路上,一阵阵暖暖的春风,透过衣衫轻柔的吹打身上,像是春姑娘在抚摸着我的皮肤那样让人惬意,我也尽情的享受着这暖暖的春风。</p> <p class="ql-block">  当我来到文旅广场上时,看到一些大人、孩子正在偌大的广场上放风筝,手中牵着一个线,蓝蓝的天空上一个个不同风格的风筝像一只硕大的鸟儿一样展翅飞翔。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儿时放风筝的一些事儿。</p> <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每年的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季节,故乡人有放风筝的传统。每年的此时此刻,故乡偌大的打麦场上汇聚着许多大人和小朋友放风筝,我也多次参加到放风筝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故乡人放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很少花钱去买。虽说故乡人放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但做的非常精巧,花样很多。有展翅翱翔的雄鹰、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俏皮可爱的金鱼,有不知疲倦叽叽叫的知了等,但大多都是简易的八角形风筝。</p> <p class="ql-block">  故乡人不乏有艺术感的人。他们都会在雄鹰等造型的风筝正面上进行描绘,各种动物栩栩如生;在简易的八角形风筝上画上八卦、脸谱等各色图案。每一件风筝就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那些年,故乡人放风筝不仅比拼放风筝的水平,更多的是展示风筝的花样和制作水平。</p> <p class="ql-block">  记得,人生放的第一件风筝是大姐夫做的。</p><p class="ql-block"> 大姐夫心灵手巧,不仅做的蝈蝈笼子在方圆几个村子有名,而且做的风筝也很灵巧。在我八岁那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姐夫送我一件精美的鲤鱼风筝。大大的眼球,通红的翅膀,层次分明的鱼鳞等图案与造型,让我在小朋友面前挣足了面子。</p> <p class="ql-block">  后来,每年的风筝都是我自己做的。</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不像大姐夫那般心灵手巧,只会做八角形的风筝。</p><p class="ql-block"> 做风筝时,我都会趁母亲不注意的功夫,偷一根或几根家里夏天挂蚊帐用的竹竿,用菜刀把竹竿劈成比家用筷子细一半、大约50厘米长短若干条,再用刀打磨光竹条,选出长短相同的八根。再用母亲做衣服用的线,把竹条分别扎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扎好的正方形错位扎在一起,就有八个角。就这样,风筝 的骨架就扎成了。 </p> 扎好骨架,有时用旧报纸,有时从村里的代销点花几分钱买一张白纸糊在风筝架子上。最难做的莫过于给风筝做长长的尾巴了。我从作业本上撕下若干张纸,剪成条状,然后卷起来成穗子,均匀的拴在风筝的两根长线做成的尾巴上。风筝线不用愁,母亲做衣服的棉线就放在笸箩里。母亲也不怎么管我,任我在家瞎折腾。没有线拐子,就土法上马,把线缠绕在一块木板上。就这样,一件风筝具备了放飞的条件了。只是让我很囧的是,风筝做的虽然有模有样,可风筝上没有描绘图案,只能飞上天罢了。不过,当我自扎的风筝飞起,并在空中固定下来之后,眼望蓝蓝的天空,我感到好骄傲好自豪。 <p class="ql-block">  在那些年放风筝过程中也发生了几件事情,至今想来还很郁闷。一年在放飞时,突遇一阵劲风线儿被刮断,失去牵引力的风筝像鸟儿一样欢快的飞向村落,落到一户人家高大的枣树上。故乡有这样的习俗,风筝落到谁家就会给谁家带去厄运。这家人一定会和放风筝的人吵一架,甚至大打出手。当我放飞的风筝断线之后,自己一个劲的祈祷,千万别落到农家。可怕什么就来什么,风筝落到了一户李姓人家。虽说我早早的逃回了家,可李家人几经打听是我放的风筝。傍晚的时候,李家人还是到我家大门口大吵大闹,虽有母亲道歉不止,可李家人骂声不断。还有一次放风筝时,和生产队比我大三岁名叫民的风筝线缠绕在一起,到后来两只风筝也打起“架”来,无论怎么为“线儿”拉架,两根线儿就像一对恋人一样难解难分。最后,气的我不要线了,解下破了相的风筝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放风筝的日子,也是我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光。我望着风筝在天空中飘荡,我的心情也放飞起来。我常想,有朝一日我也像风筝那样自由自在,飞到祖国的首都北京,飞向祖国名山大川,飞向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快七年了,每年春暖花开季节,看到放风筝的现象时,总会想起童年放风筝的那些事儿,内心总是满满的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