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怀古

夏和平

<p class="ql-block">  发源于川西北高原岷山主峰雪宝顶的涪江,从苍莽大山中奔涌而出后,在川中腹地的万千丘陵间蜿蜒流淌。江水流至射洪县金华镇,只见一座钟灵毓秀的山峦拔地而起,临江的岩壁上,一个巨大“魁 ”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有名的金华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金华山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个少年曾在此登高苦读,后来成为初唐杰出诗人,他就是陈子昂。</p> <p class="ql-block">  由金华山往下六十余公里,便是我所居住的城市遂宁。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望着窗外澄碧如练的涪江以及大江两岸草长莺飞、杂树生花的春色,我心里忽地一动,萌生出溯流而上去金华山看看的念头。我安身这座城市已经三十余载,曾数次登临金华山。以往去金华山多半是因为各种应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未曾细细观察过这座山上的一草一木,也未曾细细品味过这座山上的一筑一景。如今,退休在家的我终于有了大把时间,正好去金华山穿越千年岁月,聆听一个少年朗朗的读书声。</p><p class="ql-block"> 从遂宁驾车沿成渝环线高速公路往北行驶,约半个多小时便来到金华镇。下高速公路,只见路旁立着一块巨幅广告,上书“子昂故里、诗酒射洪”八个大字。射洪不仅是出诗人的地方,亦是出美酒的地方,四川“五朵金花”之一的“沱牌曲酒”就出自射洪。自古诗酒不分家,有美酒才有好诗。唐代诗仙李白性情豪放,尤爱饮酒,获得“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誉。据《射洪县志》记载,射洪“有泉甚旺”,其酿酒始于西汉,兴于唐宋。陈子昂能够成为一代杰出诗人,在唐朝诗歌大观园中占居一席之地,想必也是善饮之人。</p> <p class="ql-block">  金华镇坐落于涪江西岸,古老的街道诉说着岁月的悠久,金华山就耸立在镇子北头。尽管春光明媚、花飞蝶舞,来金华山观光的游客却并不多,显得十分冷清。出停车场,步行数十米便来到金华山前山门,一座飞檐翘角的牌坊立于路边,正门的金色匾额上,由书画大家启功题写的“金华山”三个字清秀端庄。两侧的立柱上分别刻写着“千山景色此间有”“万古书台别地无”。过牌坊是一道廊桥,名“白尺桥”。桥名取自陈子昂诗句“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时值初春时节,桥下溪水潺湲,两岸树木葱茏。</p><p class="ql-block"> 走过百尺桥,便进入到金华山风景区内。金华山是川中地区道教名山,素有“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山”之称,山色清幽,气象不凡。金华山分前山和后山。前山山势陡峭、岩壁耸立、石阶嶙峋,蜀中四大道观之一的“金华山道观”临江而立。后山地势平缓、视野开阔,陈子昂读书台坐落在一处绿树簇拥的小山顶上。走过庙宇错落的金华山道观,来到红墙黑瓦的“古读书台”前,我心里生出许多感慨。一座不大的山峦,一处小小的读书台,何以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何以能成就一个人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  据史籍记载,陈子昂公元659年出生于射洪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少年时代,陈子昂慷慨任侠,尚武好剑,曾意气伤人,直到十七、八岁才翻然醒悟,发愤读书,金华山读书台就是他常来用功的地方。我猜想,陈子昂之所以选择金华山为其读书之所,是因为这里地势高峻、山林清幽,远可以观滔滔江水,近可以闻啾啾鸟鸣。在大自然的滋养浸润中,陈子昂身心通透、浮躁尽失,潜心研读使他由一名纨绔子弟脱变成胸怀诗书、满腹经纶的翩翩少年。公元679年,二十岁的陈子昂被父亲送往长安,进入国子监深造。他先后三次参加科考,二十三岁中进士,由此走上仕途,成为武则天身边的谏官,后升任右拾遗,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p><p class="ql-block"> “古读书台”前石阶寂寂、古木幽幽。拾级而上,但见门洞两侧刻着一幅对联。上联“亭台不落匡山后”,下联“杖策曾经工部来”。进入门洞是一个大厅,大厅后连着一条长廊,长廊尽头有一道弧形拱门,门洞上方悬挂着“感遇厅”匾额,为射洪籍当代著名军旅书画家敬庭尧题写。进入感遇厅,中堂前立着陈子昂汉白玉雕像,比真人略高。陈子昂身着朝服,手握卷帙,目视前方,看上去气宇不凡、英姿飒爽。中堂上方有匾额“三唐冠冕”,两侧各有一联,上联为“所读何书上有遗篇传墨翟”,下联为“其人如玉无须后辈铸黄金”。</p> <p class="ql-block">  感遇厅中堂上镌刻着陈子昂的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四面壁头上挂满以陈子昂诗歌为内容的书法作品。整个大厅诗意盎然、墨香袭人。在这个屋瓦蒙尘、光线幽微的大厅里,你可静下心来,放缓脚步,细细品读墙壁上那些文字。它们或清新隽永、或沉郁雄浑、或慷慨激昂。读罢这些渗透作者喜怒哀乐的文字,一个才气高标的诗人形象便在你心中耸立起来。</p><p class="ql-block"> 陈子昂是唐代前期杰出诗人,其诗歌在唐诗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前承初唐“四杰”,后启盛世“李杜”,被尊为“大唐文宗”。隋末唐初,诗坛齐梁风气盛行,诗歌兴寄都艳、绮靡纤弱,逐渐为世人所厌弃。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指出当时的诗歌创作“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并力主革新。陈子昂接过“四杰”旗帜,倡导“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并在创作中竭力实践,写出了《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三十八首》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诗作,开辟了初唐一代诗风,影响了张九龄、李白、杜甫一大批诗人。李白评价陈子昂为“有唐第一人”,并用诗句“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来赞美陈子昂的才华和风骨。杜甫评价陈子昂“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表达了对陈子昂才华和名声的高度敬仰。</p> <p class="ql-block">  穿过感遇厅是一个不大的院落,院子里草木葳蕤、幽深静谧。大厅后面的壁头上,撰刻着《陈子昂列传》全文,介绍了陈子昂生平事迹。左右两边院墙上,以青铜为材料,采用浮雕和阴刻形式,再现了陈子昂跌宕起伏的人生。陈子昂虽诗书满腹、才华横溢,但性格刚烈,直言敢谏,对朝庭任用酷吏、大兴冤狱十分反感,终遭武则天忌恨,一度因“逆党”案牵连而下狱。公元696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虽欲奋身报国,却遭冷落弃用。心灰意冷的陈子昂登高望远,面对苍茫大地泫然而歌,写下彪炳中国诗坛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四句诗,金声玉振、撼人心魄。这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诗人,面对奸侫盛行、贤良受锢社会,发出的痛苦绝望的呼号。</p><p class="ql-block"> 院落北端有一门洞,穿过门洞继续前行,便来到古读书台的最深处。临江的悬崖边立着一亭子,名“拾遗亭”。登上亭子,放眼眺望,只见涪江自丛丛丘陵间迤逦而来,江水盈盈、波澜不兴。大江两岸田畴平阔,菜花金黄。金色的菜花间,看得见阡陌、丛林和村落。我想,当年陈子昂在读书之余,一定站在这里眺望过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家园,对这片土地满怀深情,所以他才会在仕途失意、人生受挫的时候,想到这个山青水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公元698年,离开故土近二十年的陈子昂,在看透了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后,万念俱灰、逸兴全无。他以父亲年迈为由,辞官回到故里。金华山依旧、涪江水依旧,陈子昂却再也回不到过去,回不到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令陈子昂没想到的是,在他回家不久,父亲便溘然辞世,给欲报养育之恩的他以沉重打击。更令陈子昂没想到的是,他虽然辞去了官职、远离了朝庭,却依然是佞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剌。还在他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便迫不及待地指使射洪县令对陈子昂罗织罪名,加以迫害,使陈子昂最终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p><p class="ql-block"> 诗人故去,青山依旧。一千三百多年来,因为陈子昂,金华山一直是文人墨客景仰的地方,历朝历代多有诗人来此凭吊先贤。公元762年冬,杜甫客居梓州,瞻拜陈子昂故宅,游览金华山胜地,远望涪水渺渺,近听饥鸟啼鸣,在人去楼空的读书台前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野望》:</p><p class="ql-block">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p><p class="ql-block">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p><p class="ql-block">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鸟似欲向人啼。</p><p class="ql-block">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为谁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