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铁11号线自去年开通后,我们去昆山甚至上海要方便多了,在试运行期间就有许多苏州人尝试了那段旅行,自哪时起我也有了去昆山千灯古镇一玩的想法,一直拖到今天才实行。</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难得一遇的好天气,又是周末假日,为避免乘车高峰,我和老友清晨六点半就上了地铁,这样就可以在九点前赶到千灯,比较舒缓地在千灯畅游二三个小时,再尝鲜一顿千灯特色的美食回家岂不美哉?尽管是一場简单的周边游也需要一番精心设计,你说对吗?果然车厢里人不多,二个多小时的车程保证坐位是很有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好久不见的老友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感叹时过境迁,人已老矣,还能来一場说走就走的旅行,幸莫盛焉!我们感慨国家兴盛,日新月异,在家门口坐上地铁到周边一游瞬间即达便利!</p><p class="ql-block">接着老友告诉我听说十一号地铁是无人驾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决心趁停车间隙向车头走去探个究竞。原来车厢即是车头,车头也就有一个操作台,正在我们议论之时上来一位身着工作服的英俊小伙,他查看一番操作台正准备向另一头走去,我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向他咨询,他笑咪咪的告诉我们,除了地铁十一号线还有五号线也是无人驾驶,它采用了国际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了列车唤醒、启动、停止、车门开关全自动运行。哇塞!我们正在亲身体验高科技给我们欣喜!我们激动的几乎要鼓掌了,周边的乘客也向我们投来了喜悦的眼神,有可能是认为我们少见多怪,更多的是为我们鹤发童年的心态而赞叹!</p> <p class="ql-block">一会儿花桥博览中心站到了。我们将在这里换乘253路公交可直达千灯了!</p> <p class="ql-block">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千灯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韵和水乡特色,真如她牌坊楹联所写“古风古韵此地有小桥流水人家,名言名士斯人兼道德文章气节”。所以千灯古镇是国家级的四A级景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声呐喊,使顾炎武成为千灯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秦塔伴双桥</p> <p class="ql-block">清清河水流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秦峰塔是千灯古镇的重要地标,她始建于南朝重建于宋朝,历经兴废至今仍保持宋朝的建筑风格,楼阁式的宝塔兼具宗教和欣赏价值,是我国塔式建筑中的瑰宝之一。她紧临延福禅寺,象卫兵一样守护着寺中诸佛和前来礼佛祈福的众生。</p> <p class="ql-block">延福禅寺</p> <p class="ql-block">昆曲是百戏之祖,昆山腔是昆曲的基础,而顾坚是昆山腔的创世人和奠基者,而顾坚是千灯镇人。因此追根溯源说千灯镇是昆曲的发源地一点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参观顾坚纪念馆是今天千灯游的重要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在顾坚纪念馆听了一曲。</p> <p class="ql-block">昆曲发源地千灯</p> <p class="ql-block">一幕幕经典的昆曲戏剧的舞台布景就布置在石板街的一侧,生动的营造了曾经“昆曲悠扬探幽梦,百戏之祖出千灯”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p> <p class="ql-block">当然参观古戏台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老友是一个戏剧爱好者,上台露一手也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千灯镇石板街是一条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街,街道两旁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显得古朴而有韵味。两侧的民居、店铺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古色古香。随着千灯名声雀起,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商业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了。</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是千灯镇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之际,他积扱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斗争,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勇担社会责任的千古名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顾炎武家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参观千灯馆使我们获益非浅,而且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典藏在千灯草堂一千多盞不同时期的灯具,是灯具收藏家殷小林历经二十多年收藏的成果。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时间跨度超过五千多年,是一部用实物写就的人类社会灯具发展史。当原始人类从熊熊篝火中取一粒如豆火种放入到自己伟大发明的石头灯具中,从此伴随自己度过无数个凄风苦雨的长夜,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到今天,从野蛮时期迈进到到文明时代!</p> <p class="ql-block">外表粗糙中间稍有凹陷的石头灯具,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人类正是这时起告别了漫漫长夜的洪荒时代,而开启了光照百代文明时期。</p> <p class="ql-block">陶制灯具</p> <p class="ql-block">汉代的青铜灯具</p> <p class="ql-block">唐代灯具</p> <p class="ql-block">宋代灯具</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p> <p class="ql-block">清朝灯具</p> <p class="ql-block">这些灯具虽然简陋,光线微弱,却延长了白昼,缩短了黑夜。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在灯下读书写字绘画劳作,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创造出五彩斑烂的新技术新文化。她召示人们将告别野蛮,进入发展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这些灯具我们这一代知青都曾经见过,用过。至今还记得在“油盞头灯”下读书的場景,煤油灯熏黑了鼻孔的尴尬。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新型灯具层出不穷,有LED灯,智能灯,护眼灯,露营灯……甚至有了“光污染”的新名词,尤其在城市的夜晚,天上看不見星光,地上見不到苂火虫。而期间最多只有四五十年的时间,变化真的太大了!</p><p class="ql-block">这个千灯展览尤其值得青少年来参观,如今的日新月异,是千百年来文明发展逐一累积来的。</p><p class="ql-block">“千灯镇和千灯展”之间有关联吗?当我步出展览馆带着以上问题又回去问展馆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原来“千灯”名为“千墩”,是当时吴王寿梦为抵御海上侵略修建了一系列烽火台,第一千个烽火台就在此的位置名为“千墩”,直到新中国建立又改名为“茜墩”,因“墩灯”同音,直到1966年经江苏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千灯”,既保留了原地名的文化底蕴,又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寓意更加深远。是啊,这个地名取得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