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俗

山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清明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乡下的舅子就在微信上与我老伴约定,3月31日到岳父岳母的坟上扫墓,于是我们一边告诉女儿、儿子,一边准备购买祭祀用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岳父岳母家在县城以东,处在离城十五公里的一个繁华小镇上,在世时以手工制作面条,加工发酵馒头为生,虽起早贪黑整天忙碌不停,加工收入用于养家糊口却绰绰有余。由于长期劳累岳母患有气管炎、心脏不好等疾病早早离世,岳父也因患病去世已有4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当地乡俗,每年在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们都要与老伴和娘家人一起拿着锄头、畚箕、柴刀,带上肉、豆腐、芥菜、大蒜、清明馃等去参加扫墓。割掉坟上的柴草,墓前清理干净,添上土,压上白纸条,摆上祭祀食物,点燃香烛祭拜逝去的亲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老家在南部山区,离县城50多公里,清明的扫墓时间可在前三后四(即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不过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或选择在当天进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风俗习惯与岳父岳母家那边不同的是到山上扫墓时不带祭品,把坟上的杂草割掉,墓前清理干净后,添上土,压上几张草纸,点上香叩拜三下即可。回来后,晚上在大厅里摆上豆腐、肉、酒等食物,点上香烛祭祀先人,也叫做庚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风俗不同的是我们南部山区女性不上山扫墓,这可能与旧社会遗传下来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有关。不过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人员广泛流动,跨区域婚姻的增多,扫墓的风俗也有所改变,在外面成家,城里回乡扫墓人也有带全家一起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扫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敬祖尊宗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是传承文明,促进和谐的一种方式,是缅怀先人和尽孝的表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明节假期的设定,给远在他乡的亲人赶回扫墓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时间,其核心在于缅怀和纪念逝去的亲人,体现了对祖先的“思时之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扫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习俗,尽管各地风俗有所不同,其偶意都是通过清理坟草,修整墓地,献花,对逝者祭拜,以表达对逝去亲人们敬意和怀念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三张图片选自网络,诚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