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系列之二:天津段

宋传东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约1794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运河沿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b></p><p class="ql-block"> 运河对于天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元代庞大的漕运(南粮北运)促进了直沽(天津)的繁荣发展,直沽因而被马可·波罗誉为"天城"。三岔口作为运河槽运中转站,当年船舶云集,元朝廷于三岔口两岸敕建有天后宫,成为船工酬神、聚会场所。在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潞水帆樯"曾被列为"武清六景"之一。按照志书的记载,"潞水一河(指北运河),上达七省漕运,每值夏秋,粮艘估舶(商船),昼夜来往,风帆上下,洵邑中一巨阅也。"</p><p class="ql-block"> 运河天津段包括自北向南流的<b>北运河</b>一段和自南向北流的<b>南运河</b>一段,两段运河在三岔口汇合,并入海河,长度190公里,经武清、北辰、河北、红桥、南开、西青、静海七个区。</p> <p class="ql-block">  <b>北运河</b>,自隋代大业元年至六年(605~610)疏挖潞水沟通了京杭运河北端,使之直通终点涿郡。干流(即京杭大运河北段航道)北起北京市通州区北关闸(上源为温榆河),于西集镇牛牧屯东南流出区境,大致自北向南,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北辰区、红桥区等,原在金刚桥附近的三岔河口与南运河相汇,民国时期裁弯取直,三岔河口上移至大红桥,与子牙河(西河)相汇后,注入海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清北运河筐儿港枢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运河与子牙河交汇处地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运河、子牙河交汇处实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开河耳闸</p> <p class="ql-block">  <b>天石舫</b>位于新开河耳闸与永乐桥之间的海河东侧,是海河最后一个渡口遗址——北开渡口所在地,这里上游连接北运河,正是当年朱棣“津渡”的必经之地,在此建石舫的寓意就在于此。天石舫再现了天津城市名称的由来。天石舫长约 五十米、高约二十米、宽约十六米,据说比北京颐和园石舫规模还要大,全部由汉白玉石材精雕细刻而成,远远望去,就像一艘即将起航的巨大轮船。</p> <p class="ql-block">  <b>天津之眼</b>,全称天津永乐桥摩天轮,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海河畔,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是天津的地标之一。摩天轮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48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384个人观光。摩天轮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8分钟,到达最高处时,周边景色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被誉为"天津之眼"。</p> <p class="ql-block">  <b>南运河</b>,又称御河,原为古老河道,后经人工开凿,为京杭运河的北段。南运河起于山东省武城县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流经德州,再经河北省吴桥、东光、泊头市、沧县、青县入天津市静海县,又经西青区杨柳青入红桥区,流经红桥区南部,至三岔河口与北运河会合后入海河,全长509公里。</p> <p class="ql-block">  元二十年(1283年)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先后开通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从此京杭运河不再绕道中原,起名为京杭大运河,以天津三岔口为界,南为南运河、北为北运河。明、清漕粮运输增加,故又名漕河。因分段命名,卫河下至三岔口称卫漕。现以水系划分,因其属漳卫南运河水系,故称南运河。</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南运河为天津城市的形成、商贸文化的发展、为天津成为北方大都市和经济贸易中心做出了历史贡献。南运河繁忙的漕运和航运,使沿岸聚集了众多的人口,众多人口的聚集又使三岔河口 成为天津市城市发祥地和最早的商贸文化娱乐区。</p> <p class="ql-block"><b>  杨柳青镇:</b>杨柳青古镇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古镇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靠近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因运河而生,从三岔河口到杨柳青23公里的南运河,是正式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古镇是一组青砖灰瓦,磨砖对缝的仿清代商贸建筑群,采用长街和葫芦罐式相结合的建筑模式,以两层为主,局部有一层或三层。街上建有仿古青石牌楼一座,是中国石牌坊之最和穿街戏楼及各式具有清代古风的店铺。</p> <p class="ql-block">  杨柳青古镇拥有以京杭大运河杨柳青段为代表的运河文化,以莲年有余为代表的年画文化,以石家大院、安家大院、如意大街等为代表的大院文化,以开拓津疆军营商史为代表的赶大营文化,附近还有文昌阁、普亮宝塔等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本篇内容版权均为作者所有,侵权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