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边关思情浓

月色江声

<p class="ql-block">  墙子路是长城设在京城东面的一处关隘,明朝时期为防外族入侵,用巨石建造了关城,关城外两边的长城随山势蜿蜒而上,直至攀到山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墙子路为京城通往冀东平原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墙子雄关”,但在我心中,它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与父亲共同记忆的一部分。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全家乘车途经墙子路时,给父亲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1971年的夏天,父亲被分配到了承德工作。对他而言,这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之地。尽管他曾在河北工作多年,但承德这片土地,他从未踏足。在那里没有熟人朋友相识,又因交通闭塞、生活艰苦、气候恶劣,被视为流放之地。当父亲提出愿到曾经战斗过的邢台、邯郸地区工作时,负责分配的干部却以这种环境更能锻炼人为由,婉拒了他的请求。无奈之下,父亲只得背起行囊,和全家一起踏上前往承德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临行那天,在父母亲的众多好友中,只有母亲的好友肖光姨一人到车站为我们送行。母亲和肖光姨在战争年代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情同姐妹,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然而,十年内乱开始后,肖光姨的丈夫陈叔叔突然失踪,多年杳无音信。而肖光姨也受到了迫害,腿脚落下残疾。在站台上,她在车窗紧握着母亲的手,依依不舍地叮嘱,希望父母亲保重身体再次相聚。火车缓缓开动了,肖光姨跛着脚追逐着列车,直到火车将要消失在视线之外时,她仍在挥手告别。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父亲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火车抵达墙子路车站时,已是深夜。明月高悬,洒下如水的月光,长城在山脊上留下斑驳的影子。父亲望着窗外的冷月关山,思绪万千。他回忆起上午肖光姨送行的情景,以及那些曾并肩作战、共经生死的战友们。他们取得战斗胜利时的欢呼,共同开创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兴奋与激动,都历历在目。那些与朋友共度的欢乐时光,那些欢声笑语,那些共同经历的点滴,都化作最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然而,如今那些战友们或遭受迫害,或被诬陷蒙冤,音讯全无,下落不明。父亲在这孤寂的月夜,荒漠的边关,心中充满无尽的悲伤与孤独。他只能将思念之情寄托于冷月与边关,希望这思念能穿越千山万水,传到挚友们耳边,给予他们些许慰藉。</p> <p class="ql-block">  “遥知今夜相思处,人隔关山月正寒。”此刻,父亲的孤独与悲伤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火车继续前行,但父亲的心却永远留在了那个月夜下的墙子路。他挥笔写下《满江红 出塞》一词,抒发对老友的挂念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首词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声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多次往返于京承两地,每次途经墙子路时,都会想起父亲那首《满江红 出塞》。我总会驻足凝望那座古老的关隘,感受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当年深刻的记忆。而我此时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心境,正如那月夜下的长城一般,虽历经风雨、饱受磨难,却依然屹立不倒、坚韧不拔。这种精神也传给了我将激励着我前行,成为人生道路上的不竭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