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道墙

老翟头

<p class="ql-block">  进入壶关,那条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最长的森林防护墙”的万里石墙便映入眼帘,它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太行的崇山峻岭,雄伟而壮观。</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捍卫的是中华民族的国土安全;万里石墙,护卫的是大山的林绿花香。</p><p class="ql-block"> 提起万里长城,人们会想到秦始皇;说到万里石墙,人们忘不了牛建中。</p><p class="ql-block"> 10 多年前,牛建中邀我到壶关,观瞻了“疙瘩”们双手建造的那道万里石墙。</p><p class="ql-block"> 牛建中是个有心人。从小学教师到县委常委、副县长,他走了30多年,期间,当过县委通讯组组长、县委办主任。平日看上去有点木讷,不,是深沉!终于走上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岗位。</p><p class="ql-block"> 牛建中一上任,“疙瘩”劲又来了:“咱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身居要职混日头。” </p> <p class="ql-block">  多次到壶关,对于生养这群”疙瘩”人的这块土地,我略知一二。</p><p class="ql-block"> 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之巅,是典型的干石山区,缺土缺水缺树。1978 年,全县面积只有8·7万亩,森林覆盖率5%。从这一年开始,他们挖石种树,咬定青山不放松,成功发明了“干石山上栽油松”技术。栽树没有土,他们用箩筐一筐一筐从山下往上背;山上没有水,他们用水桶一担一担从山下往上挑,至今绿化荒山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6% 。 </p><p class="ql-block"> 站在壶关十里岭,放眼望去,林海莽莽,绿浪滔滔,犹如在天地间铺开了一幅绿色画卷。</p><p class="ql-block"> 树栽上了,成活是个大问题。为保护森林,县乡镇干部及数万群众常年死看硬守,费尽洪荒之力。</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老百姓种地烧秸秆、烧根茬、烧地荒已成习惯,有令难禁。还有上坟烧纸、野外烧柴取暖等,都是火灾隐患。如何有效根除,牛建中百思无解。</p> <p class="ql-block">  1999年初夏的一个假日,身兼全县防火总指挥的牛建中回家探视病重的父亲,正是这次回乡,对于苦苦寻觅着防火新途径的牛建中来说,不啻于黑暗中的火把。</p><p class="ql-block"> 在本家叔叔的院中,只见一株幼小的果树被石块垒成的圆墙围了个结结实实:“牛羊啃不着,火苗进不去。”叔叔对自己的招数十分得意。</p><p class="ql-block"> 一株可保,一山能护吗?</p><p class="ql-block"> 牛建中当晚就召集村干部和有关群众共同磋商,决定率先在他家乡店上镇井则口村实施筑墙护林。</p><p class="ql-block"> 全村200 多口人,只要能动的都去垒墙了,且全是义务工。他们用栽树挖起的石头,70多天修筑了宽50厘米、高80厘米、长5公里的石质护林墙。全村的山林全部被围在了这道用石头垒起的护林防火墙里,火被挡在了石墙外,牲畜被挡在了石墙外,连人也无法再随意进出山林了。</p> <p class="ql-block">  牛建中领着我来到石墙发源地,也就是他们村,他叔叔家的那棵果树已经长高了,围着树杆的石头圈还在。时任村支书的牛友好说,自从垒了防护墙,我们村山上再没有着过火。</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任,如果在林业上不能再创辉煌,也绝不能把壶关人通过几十年奋斗取得的成果毁掉。”牛建中在县委常委会上的说话掷地有声。</p><p class="ql-block"> 于是,县委、县政府决定:推广井则口村经验,坚定不移在全县建设森林防火墙,保护绿化成果,保护绿色家园。</p><p class="ql-block"> 令出行始,上下齐动手。西川底乡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高标准防护墙10 公里。</p> <p class="ql-block">  大会战时,山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向学平带领村民抬着锅灶,带着工具,开赴十里岭,在山上安营扎寨、风餐露宿、坚持垒墙。连续10多天吃住在山上。</p><p class="ql-block"> “当时家家户户都出义务工,每人每天补助一包方便面。为了抓紧工期提高垒墙速度,我们全家4口人白天搭黑夜地干,每人每天能垒近两米。”鹅屋乡阴山坝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平回忆。</p><p class="ql-block"> 大会战之外,乡村户层层都有自己的工程。为修防护墙,全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没有机械,也没有路,全靠手搬肩扛。</p><p class="ql-block"> 时任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专程到壶关调研,对全县干部群众“挖起石头栽树、垒起石墙护林”“一包方便面、一米防护墙”的做法给予高度称赞:“群众首创、市委首倡。各县市区要学习推广壶关经验”。并率市直机关千余名干部,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壶关义务劳动,帮助当地群众修筑防护墙。</p> <p class="ql-block">  哪里有树,防护墙就垒到哪里;哪里有山,防护墙就延伸到哪里。</p><p class="ql-block"> 日月一天一天轮转,石墙一米一米延长。20多年的不懈奋斗,防护墙已修了1 万余里。不畏难、不怕苦、不松劲、不服输,坚韧厚道睿智奋进的“疙瘩”精神,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