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于中年人的爱情,以世俗的眼光去评判,说来实属可笑,好像中年人去谈爱情,就是心智不成熟。实属不然,马斯洛的需求论说人有五层需求,一是生理需求,二是安全需求,三是社交需求,四是尊重需求,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关于爱情,只要你是人,就算七老八十了他还是需要。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需求,站在马斯洛需求论里去看爱情,人和人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不仅仅有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社交需求,以及被爱被尊重,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意义而言,如果一个人丧失了爱的能力,其实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然而人和人不一样的地方,有些人习惯了孤独对爱的需求不那么强烈,就算丧失了爱人的能力以及被爱的机会,他依然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而有些人则不然。那么爱和被爱之间的较量,是平行关系呢?还是不对等关系?我想,男女之间且不论男人付出的多,抑是女人付出的多,都是一段关系里面危险的失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年人的内心已经被生活荡涤的现实而又精明,一场爱情游戏最初始的萌芽阶段谁先动心,谁就输了 ,都是中年人的自我提醒。有人把爱情比喻一团火,它的成分里自然少不了激情,没了年少时的怦然心动,褪去了激情的加持,爱情在中年男女眼里就变得极其不重要也不可靠。毕竟责任和心动之间,权重标尺趋于前者。社会对中年人的道德高标,促使中年人的难能可贵之处是,有一定的自制力,也有边界感,所以动心时克制,偏离了还能自我调整。</p> <p class="ql-block"> 其次,人和人之间的相遇,是本来就要遇见呢?还是你只是在某时某刻去那里,而他刚好也在而已。遇见是一场注定,还只是你给它强镀上了一层浪漫的唯心主义色彩,这就要从唯心论和唯物论里辩驳一二,到底是爱本来就存在,还是人和人之间遇到以后,是两个成年人之间都要参与设计的一场游戏?</p> <p class="ql-block"> 中年人的爱情发展规律,往往从心动开始,以理智结束。地位,阶层,经济,原生家庭,孩子,都会是两人合不合适要考量的因素。认识之初一切都不是问题,但相处过后,一切都会是问题。因为不敢奋不顾身,更不敢轻易去当赌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一段关系走到尽头的时候,最美好的状态是抱着一束白玫瑰,亲自将它送回当初相识的地方,扔下,转身,然后挥手,用洁白去祭奠一段光阴的结束,还有曾经的心驰神往。而不是消耗自己,让自己遍体鳞伤。很多时候,也许很多年清醒过后的反思,都值得人们拷问,当初的爱到底因何而起?是那电光火石间的吸引,还是那冗沉岁月里的良心发现,或者是美丽的邂逅,一切都解释不了当初的心动是为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 情感是一种珍贵的东西,动心很容易,但相处起来很难,于是,遇见时都是美好的,结束时或多或少都有伤感,而一个中年人的爱情观往往固化在特殊群体之中,中年人对爱情抱有偏见,人们会说是对生活的僵化,中年人对爱情抱有渴望,人们又会说是对生活的不满。大约人们到了中年,就该丧失爱人和被爱的能力似的。那么作为内核稳定的中年群体该如何经营情感呢?是自我束缚?还是自我释放?我想,它都会是一个成熟的人内心最慎重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