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的典范~太申祥和山庄

碧海蓝天

<h3>府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桥之间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其功能也根据所处的位置、规模的大小、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异,观赏美感也不一样。本片通过对这座仿古建筑的介绍,了解这些古建筑各项元素,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反映了这座养老院环境特别美,得益于建筑美。<br></h3> <h3>这座养老院全称《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位于昌平区北清路五号,占地150畝,总建筑面积约六万平米。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园林王府。<br></h3> <h3> 《太申祥和》牌楼是表明地名,进入山庄的标志物。古牌楼完全是中国元素的华美建筑形式,曾多次作为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得到了世人的赞誉。牌楼最初称为牌坊,源起于周朝,简洁而又大气。历经千年演变为如今的华丽形制。 </h3><h3><br></h3> <h3>太和府。山庄大门, 是山庄的主要出入口,大门二侧安放了石狮子《颐和园大门二侧也安放了铜獅子》,以显示王府的威严。<br></h3> <h3>大门取材坚固,用料厚实,都是板门,门板为实板而不通透,具有更好的遮挡作用与防卫性能。大门用木料,大红色贴金,是王府通用大门。<br></h3> <h3>太和府右侧边门。</h3> <h3>太和府左侧边门。</h3> <h3> 進了《太和府》大门,即有动态《二龙戏珠》,龙珠滚滚的石像。《二龙戏珠》是中华传统吉祥语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龙珠是龙卵的象征,龙戏珠,实际就是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体现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br></h3> <h3>《二龙戏珠》静态图。</h3> <h3>过了二龙戏珠,就是大堂,山庄的外事接待大厅。厅内布置体现了古代建筑房屋装饰及傢俱布置。 </h3><h3><br></h3> <h3>室内傢具:龙椅,装饰品。</h3> <h3> 亭。亭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多建于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在建筑形态上的特征是“有顶无墙”。山庄有很多亭子,但最大,最美,人们最爱的就是静心湖亭,几乎老人们每天都要在这儿休闲,乘凉,观鱼,观鸭,观鸟,观雲彩……。亭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br></h3> <h3>静心湖亭夜景。</h3> <h3>远眺静心湖亭。</h3> <h3>静心湖亭之二。</h3> <h3>静心湖亭之二倒影。</h3> <h3>湖畔亭。</h3> <h3>湖畔亭倒影。</h3> <h3>廊中亭。</h3> <h3>台。高而平的建筑叫台,一般筑成方形。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台上可以有建筑,也可以没有建筑。山庄在《曲道观云》小山上的平台上建了一座亭,可以休闲聊天。<br></h3> <h3>这是山庄的一座山,山名《曲道观云》。雖然很小,但很幽静,树密茂盛,氧气足,是早晨养生宝地。上图的亭子就位于山顶。</h3> <h3>这是上山的路。</h3> <h3>楼。重屋也,也就是二层以上房屋。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有些楼因为足够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山庄有四幢楼,名为颐太居《原名燕月楼》,养申居,天祥居,年和居,四幢按楼第一个排字是《颐养天年》,第二个排字是《太申祥和》,第三排字是居。可见是老人颐养天年的居住地。</h3> <h3>颐太居楼</h3> <h3>颐太居楼屋檐</h3> <h3>养申居。</h3> <h3>养申居门</h3> <h3>养申居外观</h3> <h3>天祥居。</h3> <h3>天祥居门</h3> <h3>年和居。</h3> <h3>阁。阁与楼似乎总是连着出现。阁与楼近似,但阁体量较小巧,可以看做架空小楼层。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山庄的阁体量小巧,是架空小楼层,拱形洞口是通道,人和汽车频繁出入。上层有回廊,日晒雨淋可在回廊内出入院大门。</h3> <h3>阁的门洞,人与车辆出入。</h3> <h3>阁的二楼与回廊連接,日晒雨淋季节可行,给老人极大方便。</h3> <h3>轩。古意为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形状各异,如同宽的廊,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造园者在布局时要考虑到何处设轩,它既非主体,但又要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山庄的耒鹤轩是有窗連接廊的小屋,高而敞,体量不大,作中小型会议室之用。<br></h3> <h3>來鹤軒正立面。</h3> <h3>來鹤轩屋檐。</h3> <h3>榭。“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建筑。” 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榭不但多设与水边,而且多设于水之南岸,视线向北而观景。建筑在南,水面在北,所见之景是向阳的;若反之,则水面反射阳光,很刺眼,而且对面之景是背阳的,也不好看。山庄的梅春榭是水上建筑,位置在南,水面在北,屋内设茶厅,屋前有水上平台,也有茶座,水面是很大的金鱼池,观景往上看有美丽的云彩,往下看有活泼的金鱼。<br></h3> <h3>梅春榭南立面。</h3> <h3>屋内茶座。</h3> <h3>梅春榭北立面。</h3> <h3>屋外茶座。</h3> <h3>远眺梅春榭。</h3> <h3>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仰视屋角,角椽展开犹如鸟翅,故称“翼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屋顶进行种种组合,又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而从高空俯视,屋顶效果更好,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br></h3> <h3>微微的屋顶曲线在蔚蓝天空……。</h3> <h3>对称性角椽。</h3> <h3>屋檐基本形状。</h3> <h3>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屋顶上装饰着很多动物。 在古建筑的檐角上排列着一排小像,排头的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其后是一排小兽,最后面又有一个较大的兽头叫“垂兽”。 檐角上最外面的小像叫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打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后来被飞来的一只凤凰所救。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大概还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征意义。<br></h3> <h3>屋檐与墙的结合。</h3> <h3>屋檐上休闲的鸟。</h3> <h3>柳叶丛中的屋檐。</h3> <h3>屋檐,墙,树的有机结合。</h3> <h3>屋顶上的鸟。</h3> <h3>长廊的屋顶。</h3> <h3>墙。墙体在木构架类的建筑中主要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在一座古建筑中,各部分墙壁的名称,多依柱子的地位而定。一般可分为山墙、檐墙、槛墙、廊墙、夹山墙和院墙等。 在墙体本身上,由于位置及厚度不同在砌筑中其名称也不同。</h3> <h3>山墙部位墙身上部称上身,下部称下碱。下碱要求材料较好,相当于现在建筑中的墙裙或高勒脚。它的高度一般为檐柱高度的1/3。图中下白线下是下碱。<br></h3> <h3>山墙长的爬山虎,色彩艳丽,別有一格。</h3> <h3>爬山虎</h3> <h3>山墙镶一块碑,很有風格。</h3> <h3>山墙上的树影。</h3> <h3>火,原来是火烧云,房子没有起火。</h3> <h3>河塘边上的山墙。</h3> <h3>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过道。山廊是连接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挡雨;也便于人们游走过程中观赏景物。颐和园的长廊世界闻名。全长728米,共273间.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山庄是多条长廊,总长790米 ,162 间, 308 根柱子。其中有双面空廊,也有单面空廊。长廊在山庄建筑中占很大比例,长度比颐和园还长,这是形成山庄似如颐和园的很重要因素。它是山庄主要行走和浏览场所。<br></h3> <h3>长廊一角。</h3> <h3>长廊一角。</h3> <h3>长廊一角。</h3> <h3>长廊一段。</h3> <h3>长廊一段。</h3> <h3>长廊的夜景。</h3> <h3>长廊中的窗格。</h3> <h3>长廊中的窗格。</h3> <h3>长廊中的剪影。</h3> <p class="ql-block">桥</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山庄的桥除了功能以外,精巧,美观,有拱桥,还有曲桥……。</p> <h3>宫廷桥梁。</h3> <h3>宫廷桥梁。</h3> <h3>曲桥。</h3> <h3>曲桥全貌。</h3> <h3>直线桥。</h3> <h3>灯。古代灯具主要是蜡烛和油灯,从材质和造型精美别致,而且种类繁多。灯是光明的身影,吉祥的背影,幸福的剪影,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历史缩影。 山庄的古灯也是古灯的缩影,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灯,也有宫灯,路灯……。<br></h3> <h3>宫灯。</h3> <h3>灯笼。</h3> <h3>路灯</h3> <h3>湖。宫廷建筑中《湖》是举足轻重,如颐和园的昆明湖。山庄的静心湖也是山庄观云彩,观鱼,观鸭游……的休闲之地。<br></h3> <h3>观云彩。</h3> <h3>观云彩。</h3> <h3>观鸭游。</h3> <h3>鸭游视频。</h3> <h3>半个静心湖。</h3> <h3>金鱼池。金迁都北京后,在今崇文区的地方建立鱼藻池,后来叫金鱼池,说明金时北京一带已经有了饲养金鱼的习惯。元代建大都于北京,当时出入琼华岛、太液池的官吏都能看到元朝皇宫中饲养着金鱼。到了明朝,饲养金鱼的风气大大兴盛起来。琉璃厂除了为皇宫烧制黄、绿色的琉璃瓦外,还专门烧制一种养金鱼的鱼瓶。金鱼池已经发展成为大规模繁殖金鱼的基地。金鱼池面积达数十亩,养鱼百余池。山庄的梅春榭前有亇大金鱼池,养殖几千条大小不同,色彩多姿多丽金鱼,颇受人们喜爱。<br></h3> <h3>多彩金🐟。</h3> <h3>红白金🐟。</h3> <h3>红色金🐟。</h3> <h3>荷花池。古建筑的王府大都有荷花池,如颐和园,恭王府等。山庄有大大小小的荷花池多座。每当五月底荷花盛开,为山庄添色不少。</h3> <h3>白色荷花美。</h3> <h3>金鱼嚐荷花。</h3> <h3>红色荷花美。</h3> <h3>睡莲也很美。</h3> <h3>睡莲。</h3> <h3>雨露荷叶,更美。</h3> <h3>金鱼池的荷花。</h3> <h3> 太申祥和山庄印章</h3><h3>印章系墨玉雕刻而成。其内容表达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办院的期望和目标。</h3><h3>期望: 用天之道 分地之利 謹身节用 以敬天下父母者 给老人一个祥和的家。</h3><h3>目标: 做国内最好 创國际一流。</h3> <p class="ql-block">  片名: 仿古建筑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太申祥和山庄</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太申祥和山庄 </p><p class="ql-block"> 编辑: 碧海蓝天</p><p class="ql-block"> 摄影: 碧海蓝天</p><p class="ql-block"> 音乐: 二泉映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 记 </p><p class="ql-block">本片所有图片都是我2018年在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拍摄和制作的,由于山庄近似于北京颐和园的缩版,深受大众喜爱,2019 年被北京朗丽兹连锁酒店看上,租用山庄前院命名《北京朗丽兹太和酒店》,山庄后院是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