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滇西临沧元阳八天游

阳阳

<p class="ql-block">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跨东经98°48′~99°54′,北纬23°20′~24°02′之间。县城耿马镇居县境中部,东北距云南省会昆明最大横距11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6公里,地处中国西南边陲,</p> <p class="ql-block">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是临沧乃至昆明通往缅甸仰光以及印度洋缅甸海岸的皎漂港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从边境清水河到缅甸重镇户板、滚弄分别为15公里和24公里,到缅北重要商品集散地腊戌161公里,到缅甸仰光1162公里。</p> <p class="ql-block">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成立于1955年10月16日,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p> <p class="ql-block">县域面积3837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个农场、1个华侨管理区、80个村民委员会和12个社区,其中孟定镇为副县级镇,国家一类开放口岸。</p> <p class="ql-block">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有耿马南汀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澜沧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石佛洞新石器文化遗址、孟定洞景佛寺等。堆沙节是耿马傣族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传统佳节。</p> <p class="ql-block">云南孟定知青园是一个知青文化主题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展示了1969年至1971年间知青在云南孟定的生活和生产工具,见证了他们的青春挥洒和边疆农垦历史,</p> <p class="ql-block">同时也展示了知青与当地群众的和睦相处和互助关系。 </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50多年。</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览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教育题材。追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芒团村被称为“造纸第一村”,盛产芒团纸,该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芒团村的造纸技艺主要由傣族妇女掌握,傣族的造纸传统,与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工序和制作方法基本延续了当时的传统,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傣族信仰佛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佛教的传入,对佛经的抄写、记录和传承就成为寺院和僧侣的重要任务。</p> <p class="ql-block">在傣纸出现之前,当地的傣族人使用 “贝叶”抄写经书,傣语称为“非兰”,由一种棕榈科植物贝多罗树的叶片加工而成,这种抄写在贝叶上的经文称为“贝叶经”,</p> <p class="ql-block">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上成为傣族信仰和文化传播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传入,傣族人逐渐掌握了这种利用树皮为原料的造纸方法,并结合当地特色发明了傣纸,这一传承就是八百年。</p> <p class="ql-block">翁丁村,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南部,村域面积6.3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翁丁村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翁丁大寨坐北朝南,整个寨子形似大椅子,周边有连绵的大山相围。</p> <p class="ql-block">村落建筑风格统一,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分为干栏式和落地式两种,民居落地房、干栏式房屋及附设建筑粮仓房、木鼓房、撒拉房、梅依吉祭祀房以及寨门等建筑构成佤族完整的房屋建筑体系。</p> <p class="ql-block">翁丁村共有120项文物,其中105户是传统民居建筑群,15项是历史环境要素。</p> <p class="ql-block">2012年12月17日,翁丁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班洪景区位于云南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p> <p class="ql-block">景区分为两大景点:班洪大寨红色旅游景点,主要包括班洪抗英纪念馆和班洪抗英盟誓遗址碑;</p> <p class="ql-block">下班坝观象第一村景点,主要为玻璃栈道、感恩广场。</p> <p class="ql-block">周边补充巨龙竹文化产业园,景点主要为竹艺馆、竹林餐厅、星空房等。</p> <p class="ql-block">班洪葫芦王景区佤族传统文化特色浓郁、 红色旅游文化主题鲜明,是集吃、住、行、游、 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和红色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充分挖掘“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滚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内涵,以红色旅游为线,以乡村旅游为针,形成了"红色旅游+"“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特色品牌,</p> <p class="ql-block">开发“养生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自然生态”四大类旅游产品体系,既可观光旅游,又可感受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葫芦小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于2013年建设完工,小镇占地面积202亩,共有民居180户,</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保留佤族民居独有的建筑特点,外形特征为红色弧形屋顶及屋角装饰交叉角。</p> <p class="ql-block">小镇兼具农田、山体、水体景观,环境优美,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岩画。分布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勐省、曼帕、丁来、吴良等10处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崖上。</p> <p class="ql-block">约距今3000年。是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颜料可能是用动物血调和赤铁矿粉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崖画主要是狩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及娱神等宗教活动的场面。还有战争凯旋图,上绘干栏式房屋建筑及手持兵器、驱赶猪羊胜利而归的人们。所画粗犷古朴,是研究南方古代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沧源崖画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现崖画地点11处,分布于云南省沧源县的勐来乡、丁来乡、满坎乡、和平乡和耿马县的芒光乡等地,一般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崖上。</p> <p class="ql-block">灰色的石灰岩石壁上画有赭红色的画图,当地的佤族人称为"染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崖画各地点的画面距地面高2~10米左右,画面积长1~30米不等,画幅小者为数个零散图形组成,大者图像数以百个,动物187个,房屋25座,道路13条,各种表意符号35个;</p> <p class="ql-block">还有树木、舟船 太阳、云朵、山峦、大地等图像。人物图形的描绘,均守正百律,以单色勒和单线加平涂,省却五官等细部剪影式手法绘制,通过变化多端的四肢表现人物所从事各种活动。这些图像多有一定的中心内容,其中有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内容,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p> <p class="ql-block">千米国画长廊位于沧源县勐来乡,距离沧源县城约3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沧源崖画谷风景旅游区是一个以崖画为依托,充分展示佤族民俗文化为核心,集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全长共78公里,</p> <p class="ql-block">千米国画长廊位于景区中段,这个景区的壁画约有3公里长,峭壁高80—180米,最高达280米,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蜂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巨型壁画,</p> <p class="ql-block">描绘了古老大地的沧桑。沧源崖画是3000多年前佤族先民给我们留下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千米国画长廊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又一幅天然画卷,没有人工雕凿、没有人为塑造,</p> <p class="ql-block">完完整整展示着大自然那原汁原味的杰作、真真切切的情感,与崖画形成了佤山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但作为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他们不相信这美丽独特的景观完全是大自然形成的,因此千米国画长廊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一些西方人在卫星云图上发现,中国云南的东部有一大片神秘的白色亮点,随后就吸引了法国专家特意到云南进行勘察,</p> <p class="ql-block">最后发现那个地球上的大白亮点就是元阳梯田。</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p> <p class="ql-block">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0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法国的欧也纳博士曾经来到元阳参观游览,他面对着脚下的万亩梯田,久久不肯离去,发出了:“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的绝美赞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么这样一件艺术精品是怎么来的呢?早在唐朝,哈尼族就来到了元阳,利用这里的垂直气候明显、雨量充沛、适合种稻的特点,再结合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地在坡缓大的地方开垦大田,坡陡小的地方开垦小田。</p> <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勤劳的哈尼族人还在沟边坎下的石隙也开田。就这样经过哈尼族人世世代代辛勤劳作,最后就形成了现在的壮观元阳梯田。</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的景色壮美,四季皆宜。春天,万物复苏,梯田开始注水,水面如镜,倒映着天空的云彩和山峦的绿色。</p> <p class="ql-block">夏天,水稻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同绿色的台阶,让人叹为观止。秋天,稻谷成熟,金黄色的稻田与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冬天,虽然水位下降,但雪后的梯田更显宁静、纯洁。</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新街景区、坝达景区、勐品景区、多依树等景区。这些景区目前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