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5日逛丽江古城,从木府出来往左走出不到30米,便意外地发现了《徐霞客纪念馆》,神情为之一振。</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用展馆运用纱幕背投、艺术剪影画、多媒体水墨动画等科技手段,提出几大问:徐霞客是谁?徐霞客为什么来丽江?徐霞客在丽江发现了什么?徐霞客在丽江做了什么?徐霞客是怎么回去的?</p><p class="ql-block"> 这几问恰恰就是我想知道的。必须得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主题展览分为“霞客生平”“志行天下”“发现丽江”“翰墨逸香”“悲壮东归”五个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出生于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受世家文化熏陶,自幼好学且博览群书,尤其钟情于地理学。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十五岁时参加童子试,未能考上。他喜欢读书且对江河、地理特别喜欢。第一次见到长江便发出江源之问:这条大江,来自何方?</p> <p class="ql-block">  决策西游考证长江正源。查阅了大量的云南和丽江文献资料,并得到好友陈继儒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  他经过两年多的跋涉来到了昆明。受到当地名士杨胜寰的盛情款待,并转达了丽江土司木增对他的仰慕之情。</p> <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接受丽江府土官木增的邀请,于正月二十五抵丽江府。二十九日,木增迎徐霞客移居解脱林,盛情款待,设宴“大肴八十品”,馈赠奇点酒果,并让他游象鼻水,到木家院欣赏巨山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木增不仅是丽江土司也是明代杰出的作家、藏书家、诗人、散文家、书法家。著有《云薖集》《啸月函》《山中逸集》 《芝山集》《空翠居录》《光碧楼选集》《云薖淡墨》等7部诗文集。</p><p class="ql-block"> 与木增畅谈天下人物</p> <p class="ql-block">  游记中记录了他在丽江与木府交往之事。木公即指丽江土司木增。</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在丽江期间,为木增土司做了什么呢?他为木增著的《云薖淡墨》书稿整理编校,还指导木增的儿子木宿写作,详细记录了丽江的风土人情,介绍了纳西族聚居地的生活状况、民族关系、礼仪习俗及气候、物产等。</p> <p class="ql-block">  为木增《山中逸趣》作序</p> <p class="ql-block">  受木增所托指导与批阅木增的儿子写作。</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少年时的疑问</p> <p class="ql-block">  50岁从长江尾出发,长途跋涉,万里探江源。4年时间游历了八个省。</p> <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长江的源头一直遵循秦汉以前的《尚书·禹贡》中“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说法,即把四川的岷江认为是长江的上源。徐霞客经过深入云南实地考察,不仅大胆地质疑了《禹贡》等典籍“岷山导江”的旧说,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真正源头,同时明确提出了“江源唯远”的原则,这对后人探寻河川源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探明长江源头是金沙江后,徐霞客在《溯江纪源》总结: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是怎么回去的。这个章节看得我心好酸、好痛。</p><p class="ql-block"> 故事导读:崇祯十二年(1639年)九月十日,徐霞客的西南之行几乎已到了终点,第二次来到鸡足山,应邀撰写《鸡山志》。历时三年多的艰难行程就要结束了,《徐霞客游记》也记到了最后四五天了。 岂料此时发生了一件令徐霞客十分痛心、怎么也想不通的事:这天下午,徐霞客“恐山庐无余被,怜其寒也(指顾行)”,便让顾行与他人一起下山回住所,自己与兰宗上人则住在山庐中。临别时,徐霞客把房和箱筐的钥匙都给了顾行。谁料,第二天却发现,顾行竟已携带钱物行囊离去了,箱箧之内,已是空空如也!徐霞客拦住欲往追赶的人们,称“追或不能及,及亦不能强之必来,亦听其去而已矣”。痛苦之余,徐霞客不由概叹“离乡三载,一主一仆,形影相依,一旦弃余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p><p class="ql-block"> 此后徐霞客为之“忡忡”难已,后来便患病不起。叹!思家、想家却回不去。难!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在云南的时候,完成了《丽江纪略》、《鸡足山志》的写作,撰写了《溯江纪源》、《滇中花木记》、《法王缘起》等重要著作。此时他已患有严重风湿病,病于鸡足山,无法行走。</p><p class="ql-block"> 他思家、想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木增听说他重病,己不能行走,便委派专人队伍“鸡足山印经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个纳西族的汉子,抬着滑竿把他抬到了江阴老家,这个路程有四千公里远,</span>历经整整150余天。</p> <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徐霞客临终之际,深感木增的大德,嘱咐儿子将其坟墓朝向西南方向,以遥望远在西南的挚友——纳西族的木增土司。这座坟墓是他们两人跨越地域,跨越民族友情永久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丽江之行,不仅给长江正源,而且是汉族与纳西族民族交融的体现,开启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