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儿渐渐开一一回忆我的前半生

《遇见》(记录相遇/见证成长)

<p class="ql-block"> 自序</p><p class="ql-block"> 仰望星空,繁星闪烁。回首往事,年已半百。一路风雨兼程,半生勤奋拼博。阴春三月悄然而去,最美四月尾随而来。恰逢春暖花开时节,巧遇西木老师点拨。遂有回忆记录之念想,唯恐笔尖懒惰。</p><p class="ql-block"> 万事万头难,只怕有心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回忆五十年来的酸甜苦辣涩,用笔记录孩提五年,读书十五年,从教三十年的辛苦与郁闷,悲伤与快乐,成长与烦恼,得失与成败,经验与教训。曾在《我就是我》一诗写道:“没有富余的资产/但有一颗纯净的心灵/任随时代的变迁/”。如若天不负我,此回忆录写成,也算是我用余生的努力留给后人的精神食粮罢。</p><p class="ql-block"> 《幸福花儿渐渐开》是我提笔之时的一个偶然灵感所想。如今半百的我,经历了许多的事,结识了诸多的人,历经了酸甜苦辣涩,也有不少的甜密与幸福,收获与快乐。我觉得我的前半生是幸运的,而且幸福的,当然与家庭、社会、国家的帮助、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在受教育中不断成长,在受磨炼中无私奉献,在成长与奉献中收获回报与成功,不断找到人生的幸福。因此我以为用《幸福花渐渐开》为题是妥妥的。</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当我静坐下来,回首那些过去的日子,仿佛还能听到那曾经熟悉的笑声,看到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孔。我提笔写下这些故事,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铭记那些我们共同度过的岁月,那些深深烙印在我心头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年少轻狂的少年,怀揣着梦想和热情,渴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我们曾经笑过,哭过,爱过,也为难过。那些日子,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却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这些回忆,如同一片片彩色的碎片,拼凑成了我人生的画卷。每一次回忆,都仿佛是在重温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让我重新感受到那份曾经的纯真和快乐。我希望,通过我的笔墨,能够让这些回忆永生,也能够让那些曾经陪伴我走过风风雨雨的人,再次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怀念和感激。</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要写的回忆录,一个关于青春、梦想、友情、亲情、爱情和拼博的故事。我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再次回到那些美好的日子,再次感受到那份曾经的激情和热血。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怀念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风风雨雨的人。</p><p class="ql-block"> 2024.03.31.11.46</p> <p class="ql-block"> 目 录</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我的童年及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我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记忆中的外公外婆</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未曾谋面的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生基坪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第七节 家族历史追述</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小学七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一二年级</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那本《成语词典》</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那本《应用题》</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那本《中国对联故事》</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五年级那年</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初中五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初中那些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补习那两年</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仁怀一中入学考试</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中师面试与体检</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中师录取通知书</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三年中师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军训两个周</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班主任李上子先生</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音乐弹唱补考</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文选老师一一黄纲</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文学社选修</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作物栽培选修</p><p class="ql-block"> 第七节 体育老师苏晓玲</p><p class="ql-block"> 第八节 口语老师黎雯</p><p class="ql-block"> 第九节 大雪天出黑板报</p><p class="ql-block"> 第十节 洗被子</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节 323寝室</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节 家教</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节 卖蜡烛</p><p class="ql-block"> 第十四节 数学竞赛</p><p class="ql-block"> 第十五节 全国作文竞赛</p><p class="ql-block"> 第十六节 职工之家烤火</p><p class="ql-block"> 第十七节 茅草铺玩麻将</p><p class="ql-block"> 第十八节 工农小学实习</p><p class="ql-block"> 第十九节 毕业季</p><p class="ql-block"> 第二十节 待分配</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初为人师一一共群小学那些人和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刚刚入职</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教研组长</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卫电大专</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教导主任</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光荣入党</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短暂的过渡一一海联小学</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朗诵比赛与南斯拉夫大使馆</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学游泳</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结婚了</p><p class="ql-block">第七章 无悔的成长一一合马中学十三年</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三年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儿子出世</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校长招考记</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政教那些事</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学校评估与特色报告</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七年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第七节 中枢买房子</p><p class="ql-block"> 第八节 评职称</p><p class="ql-block"> 第九节 五马中学交流</p><p class="ql-block"> 第十节 大坝中学交流</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节 2012年暑假</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节 淹死那个学生</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节 挂帮九年级</p><p class="ql-block"> 第八章 人生的颠峰一一后山民中三年</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初去后山</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麻烦事来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后山民中发展规划</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校刊《芦竹山》</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365募捐</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民族民间文化列展</p><p class="ql-block"> 第七节 民族中职班</p><p class="ql-block"> 第八节 六月六</p><p class="ql-block"> 第九节 教师节庆祝</p><p class="ql-block"> 第十节 离别后山</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节 </p><p class="ql-block">第九章 职业教育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教研与教师成长</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项目申报与验收</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督学近两年</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撰写主持词一一省级示范校创建与验收文艺晚会</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回后山交流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赴厦门学习</p><p class="ql-block"> 第七节 德江职校交流</p><p class="ql-block"> 第八节 桐梓职校交流</p><p class="ql-block"> 第九节 红花岗职校交流</p><p class="ql-block"> 第十节 绥阳职校交流</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节 有趣的语文课</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节 指导说课</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节 闲时写美篇</p><p class="ql-block"> 第十四节 写点打油诗</p><p class="ql-block"> 第十五节 美篇对对子</p><p class="ql-block"> 第十六节 练习葫芦斯</p><p class="ql-block"> 第十七节 练习电吹馆</p><p class="ql-block"> 第十五节 加入竹林诗社</p><p class="ql-block">第十章、写作伴随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散文与日志</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新诗</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旧体诗</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楹联对句</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我的童年及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我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是一段充满欢笑充满游戏的时光。它就像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我幼年的美好。童年的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会抬头望着天空,想象着云朵后面的神秘。也喜欢在田野里奔跑,追逐蝴蝶,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会兴奋不已。那时常常与正伟、正云一起玩,正伟是我四伯伯的二儿子,只比我大两个月,正云是我三爷爷的大孙子,比我小一岁多。我们三个年龄相差不大,经常在一起玩。当然也有上下两个队的同龄小朋友,十次打锣九次在的就数我们三弟兄。躲猫猫、梭坡坡、推滑板、搓泥巴、捡子、母猪窝、丢刀、揪签、打朴克、捉黄膳、跳爬海、敲铛铛、做水凼凼等游戏都玩过多次。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黄山堡,那个小山堡硬是被我们梭得玉滑滑的,太阳照过去会闪闪发光。还有就是乔老猫,割草时也常在那里汇合。去时在那里等齐,割满背了回来也那里汇合。只要有时间还要爬到那坟上去打朴克。据说那个坟是葬了一个姓乔的老妈子,因此而得地名叫乔老猫。我们家的土地地名大致记得:竹林沟、油包田、古峰寺、岩底下、大秧田、学堂湾、破田、青冈林、卡子上、当门、落肚坵、六厘、坪坪土、塆塆头、顶头上等。</p><p class="ql-block"> 童年也不是无忧无虑的。我也曾在挫折面前哭泣。有一次去大树子亲戚家拜年回来,在陶风滩被刘家狗咬了,伯伯们哥哥们替换着背我回家,疼得我心头慌,回家后呆了半个多月才好了。有一年脚脂发炎化脓痛了好久。有一年杀年猪,大伙帮我挑肉,把饭碗装冒了,尖尖的一碗,让我无从下手,我在他们的欢声笑语中哭了。都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坚韧不屈的性格,我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如何面对困境。</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经长大,甚至变老,童年的欢笑与泪水都成为了我最宝贵的回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前行,带着童年的梦想和希望,去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我相信,只要我保持那份童年的好奇和勇气,我一定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那片星空。</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记忆中的外公外婆</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未曾谋面的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 我的生命中,有两位特别的存在,他们虽然从未在我的视线中出现过,但他们的影子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他们就是我的未曾谋面的爷爷奶奶。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们,但我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匮乏。从父母的口中,我得知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勤劳和善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无尽的慈爱温暖了每一个寒冷的日夜。</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有一门木工手艺,没有找师傅教,靠自学成才的,很眼巧的,看到别人做或者看到别人做的器皿就可以做出来。农村称为白艺师,后来我三伯伯继承了他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有三兄弟:</p><p class="ql-block"> 大伯公叫林周文,年仅十九岁就死了,大伯婆❓氏来自❓,生有一个女(我喊大孃,但也未见到过)叫❓,后来嫁到❓。大伯公逝世后,大伯婆改嫁杨柳井❓生了伯伯❓❓等。</p><p class="ql-block"> 三叔公叫林周朝,</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排行老二,叫林周武,生于 年二月二十三,逝世于一九七四年八月 日,享年 岁。个头很高,比我大伯伯还高些,脸相和我三叔公很像。据说国民党时期拉兵的最活怕我爷爷。</p><p class="ql-block"> 而奶奶则可能是个勤劳的家庭主妇,用她灵巧的双手编织着家的温馨尽管只是想象,但这些画面却常常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未曾谋面并不意味着我不珍惜与他们之间的血脉联系。相反,我更加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家族情感。在我心中,他们是我的根,是我生命的源泉。即使无法相见,我也会时刻铭记他们的存在,让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永远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每当节日来临,我总会为他们在心中点燃一盏明灯,遥寄我的思念和祝福。我相信,在遥远的天堂,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我这份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三(我爷爷的生日)和四月初八(我奶奶的生日),我父亲都要去爷爷奶奶的墓前作揖、跪头、烧香、焚纸、点烛烛、放火炮、默默许愿等。小的时候带着我们去,所以我每年都记得爷爷奶奶的生日。既便我不空去,我也会提醒我父亲。但是不用提醒,他每年都早记着准备着。</p><p class="ql-block"> 未曾谋面的爷爷奶奶,你们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们无法相见,但你们的爱将永远陪伴我成长,成为我前行的动力。我会牢记你们的教诲,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让你们的精神在我的生命中继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p> <p class="ql-block">第五节</p> <p class="ql-block">第六节</p> <p class="ql-block">第七节</p> <p class="ql-block">第八节</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那本《成语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一记小学语文老师胡定凯先生</p><p class="ql-block"> 提及我小学的语文老师,胡定凯先生是一位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身形并不魁梧,但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威严,每当他走上讲台时,课堂的气氛总是瞬间变得庄重而肃静。据说他曾在军队中服役,这份军人的身份在我们小学生的心中,又增添了几分敬畏。胡老师的课程总是那么引人入胜,他能巧妙地将那些看似枯燥的语文文字转化为生动而富有趣味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求我们背诵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一字不差。这种要求曾让我们倍感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发现,这种严格的要求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记忆力,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内涵。尽管胡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那么严肃,但他在私下里却充满了幽默感,总能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捧腹大笑。他常说:“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让我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对周围事物的感悟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还赠送我一本名为《成语故事》的书。在那个年代,书籍是稀缺的,能够得到一本课外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件极为珍贵的事情。书中的每一个成语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和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对这些成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为我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在无形中塑造了我的人生品德。</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他那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爱,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胡老师,感谢您给予我的一切,我会铭记于心,永不忘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那本发黄的《应用题解》</p><p class="ql-block"> 一一记对我影响很大的程洪老师 每当教师节来临,或者听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歌声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对我影响很大的程洪老师。他教了我四年的数学——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我们有太多的事值得回忆,时隔三十多年了,仍有几件事让我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他个子很高,一米八几,篮球打得特好。每次看他打篮球,都很舒心。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前锋、组织和后卫?只知道他是队长,每次跳球是他,无论进攻还是防守,他的眼神和动作都在暗示着其他队员,其他队员也在与他默契的配合着。他投篮的动作特规范,命中率也比其他的队员高,抓篮板球,篮下翻篮大多是他的分。听说合马区举行职工篮球赛时,他是共群乡代表队的队长,仁怀县举行职工篮球赛时,他是合马区代表队队员。程老师真可谓是共群小学、共群乡、合马区的篮球明星。他时常着运动装,一看就是体育老师的形象。哪知道他的数学课上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程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方法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传递给我们,善于引导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讲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关系时,他带了两个教具一一圆锥体和圆柱体。他扫视了教室一圈,相中了教室里的泥沙。他亲手捧起泥沙放进圆锥体,把圆锥体装平后倒进圆柱体,连装了三次刚好把圆柱体装平。这时间程老师没有讲,我们也没人讲话,默默的注视着,期待着。他操作完才告诉我们V锥=V柱/3。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测试中,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记住了这个公式。</p><p class="ql-block"> 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一,我都是数学科代表。我的数学成绩很好,程老师也很喜欢我,我和他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多,私下里他常说自己是非常时期的高中生,没学到好多知识,顶替他父亲教书后才边学边教。四年级放寒假的时候,他借给了我一本《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那本书有些发黄,估计是他都小学的时候就买的了吧!他叮嘱我:“书上的练习题,能够做的尽量做,另外用练习本做,不要在那本书上做任何记号。”那本书全是应用题,分了很多的类型,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注水问题等,每一类都有例题解析,也有相应的练习题。那个假期,我自己定了个计划,每天看例题和做练习一共十页以上,一个月时间硬是把那本三百多页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的每一道习题都做了一遍。每当做完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对照后边的答案又是正确的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比领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