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忆岳父

豆瓣小站

<p class="ql-block"><b>  清明已近,望着窗外细雨蒙蒙。不由自主陷入沉思。思绪未了,总觉得心事重重。猛然想起,自己父母都曾写文追忆,唯岳父母只字未提,今天,写就一篇小文,追思岳父那前35年的艰辛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我岳父,1924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马鞍丁家堰乌台们,一个家境殷实、祖辈经商的大户人家。后因瘟疫,双亲相继去世而家道中落。万般无奈中,12岁的他,将家中细软整理后装入十几个皮箱,放在阁楼里。辍学,带上年仅4岁的妹妹,远赴上海,投靠亲戚。</b></p><p class="ql-block"><b> 到达上海后,将妹妹安置在表舅家。随即进入亲戚开办的仅有几十个工人的丝绸厂打工。(解放后,岳父骑着马,在警卫员的护卫下,迎娶了丝绸厂老板的娇小姐,得瑟了一辈子,也因此受牵连,原地踏步了一辈子。另外,返乡时,上阁楼遍寻那十几个大皮箱。不出所料,早已了无踪迹。而那一进三院的祖宅,也被伪保长以一千大洋给私卖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b></p> <p class="ql-block">  <b>一九四二年。国际国内的形势极为复杂。用当时的时髦话说,就是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际上:日本鬼子打遍东南亚,其海军在海上同美军不相上下;当时的苏联面对希特勒的闪电战,也处于防御阶段。在国内:河南发生大饥荒;日本侵略者对占领区实行三光政策;前线进攻到了湖南长沙,常德一线。</b></p><p class="ql-block"> <b>就是在这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岳父在工友,中共地下党员安排下,离开上海,前往苏中民主抗日根据地,走上了革命道路。</b></p><p class="ql-block"><b> 岳父的日记详细记录了当初参加革命的艰难历程 。以下为原文:</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上海到苏中,一路地下交通,颠沛、风雨,经历日军扫荡,反扫荡斗争。其间困苦,难以想像。故记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2年6月17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按照安排,一行五人(二男三女)于上海外滩13号码头,登上轮艇过长江,达北岸青龙港,宿青龙巷旅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2年6月18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清早出发,歩行80里,傍晚到迏仓场镇。联系人送至南通东区行署民运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2年6月19日</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因日冦大扫荡,安排新同志一律分散“埋伏”。我同早来一个月的女同志,安排于余东区大安乡,一户老夫妇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2年6月23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区委委员告;因日伪军下乡扫荡,盘查日紧,你们人生地䟽,非常危险。故立即将我俩转移进了区公所。并于区公所敌工部门工作。”</b></p><p class="ql-block"> <b>自此,岳父算是正式参加了革命。因有些文化知识打底,先跟做敌军工作的同志,帮着写情报什么的。后还参加二五减租,建民主政权等工作。鉴于形势日益紧张,日伪军的清乡越逼越近。根据领导的安排暂时撤出清剿地区,被安排到了代号“江海大队”的新四军某部,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到了后方根据地,被编入抗曰军政大学第九分校特务排学习。毕业后,安排在了新四军第一师师部直属山炮连。</b></p><p class="ql-block"><b> 岳父虽看似高大,但体质弱,手无缚鸡之力。炮弹、炮架什么的,基本上是你看着它,它也看着你。只好转岗从事情报工作。先是在新四军第一师师部参谋处侦察科沈灶情报联络站工作。后又到了东台情报站。工作一段时间后,被任命为东台站长。根据岳父的回忆录记载,这期间可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孤独”。有时一、二个月都见不到同志们的身影。有时外出侦察日军飞机场,炮兵阵地什么的。就像现在电视剧的情节一样。戴礼帽,穿长袍马褂。用脚步丈量距离等。这样的情况大概持续了有近三年的时间。</b></p> <p class="ql-block"><b>  1945年1月7日,先后任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部参二科见习参谋;东台警卫团参谋处见习参谋;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部参二股见习侦察参谋等。12月7日提拔任侦察参谋。9月10日调七纵31旅司令部参二股仍任侦察参谋。</b></p><p class="ql-block"><b> 1947年10月17日在苏北新安镇的战斗中,与司令员许家屯一起,到前线观察敌情时,因曝露目标,一发炮弹过来,与许家屯一起身负重伤,警卫班十几人全部牺牲。出院后定为二等伤残(岳父去世,火化后仍捡出四块弹片)。</b></p> <p class="ql-block"><b>  1948年3月26日伤愈归队,仍回原部任职。终因伤残行动困难,部队转战山东时。留在旅、纵队后勤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b></p><p class="ql-block"><b> 淮海战役结束,第十一纵队整编为29军,他因伤残转业地方工作。</b></p><p class="ql-block"><b> 1949年2月到苏北泰州专员公暑公安局任侦察科长。</b></p><p class="ql-block"><b> 1950年6月调到上海华东军政委员会华东公安部政保处任侦察队长。</b></p><p class="ql-block"><b> </b>本文根据岳父日记《艰辛的35年》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