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而来—扫街潮州

雅阁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对一个“别人的家乡”感到瞩意的话,就必须得再三而来…</p> <p class="ql-block">  再三而来太平路“牌坊街”,据史藉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不凡,故被誉为“牌坊街”。</p> <p class="ql-block">  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p> <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  这潮汕有名的竹编器具,在此特受外来游客青睐。</p> <p class="ql-block">  潮汕对牛肉的烹制是全国闻名,独自一人行,踏入这潮汕美食的中心,只能望吃兴叹了。</p> <p class="ql-block">  大理寺少卿,这官应该不会太小吧?</p> <p class="ql-block">  看那黑乎乎的,其实是个好东西,佛手瓜是也。</p><p class="ql-block"> 老香黄潮汕凉果的一种,潮汕凉果老香黄也称老香橼、佛手香黄,是用佛手柑,也称五指柑、蜜罗柑或福寿柑的果实腌制而成的,因其药用价值显著备受潮汕人青睐并享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日所见的牌坊多为后期重建,但其中有很多的青石板路以及很多人家门前的砖瓦都在诉说着这个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榜眼”的牌坊听说比“状元”的牌坊还气派,俺把“状元”给弄漏网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这,就得掉头回去有名的“甲第巷”逛逛才行。</p> <p class="ql-block">  甲第巷,“猷、灶、义、兴、甲,一句话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这几条街巷位于古城中南部,成并列状,一字排开,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  甲第巷又是精华中的精华,顾名思义,从巷名“甲第”就可以看出,长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漫步其中,可以感觉到时光的倒流。</p> <p class="ql-block">  记得十几年前这“司徒世家”的粽子就一直卖到今。</p> <p class="ql-block">  走进里边,巷头的一所老宅,门匾书写“半稳”和“半园”,不知啥东东,就不深究了。</p> <p class="ql-block">  巷中另有几所儒林第、资政第、大夫第、外翰第,门楼装饰着精美的灰塑画和中西合壁的雕饰,都透露着当年这些宅邸主人的显赫身份。</p> <p class="ql-block">  这一座座古老的宅院都仿佛在向你诉说当年的辉煌,使我们仿佛触摸着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的古街古巷忒多,到了这,甲第巷就算逛完。</p> <p class="ql-block">  从甲第巷出来,得找个大街道,叫个滴滴到“许驸马府”干活去。</p> <p class="ql-block">  嘿,挺快的,就给来了。</p> <p class="ql-block">  许驸马府在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为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钰的府第,该府第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历代屡有维修,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始建年代的平面布局及特色。</p> <p class="ql-block">  驸马府主人许珏,字君瑶,一字国玺,许珏出身于显宦家族,许珏是潮州前八贤之一许申的曾孙,其祖父许因曾是太子中舍,其为官宦世家,名门之后。</p> <p class="ql-block">  该驸马府是全国唯一一座建在京城之外的驸马府。</p><p class="ql-block"> 驸马府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五间,当初建造时两边还有两从厝,后包后面有花园和阁楼,可惜随着时代的交替,宅邸主人命运的更迭,只有面前的景象得以留存。</p> <p class="ql-block">  如意井(福井) 始建年代:北宋(1064年--1067年) 东西从厝巷天井里面各有一口水井,两井呈如意状布局,故名"如意井”。 </p><p class="ql-block"> 取名如意就是希望家人食用井水之后平安如意。位于东南的这口水井叫做"福井”,传说取用福井之水可添福气。</p> <p class="ql-block">  许氏家族在宋代已是盛族,他们有一支南迁如今的汕头沟南许地,繁衍五代后,出了一个叫许拜庭的跑到广州做起盐商,赚了大钱,遂在高第街定居。</p> <p class="ql-block">  高第街许氏可是近代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在清末民初这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一下子出了许应睽、许崇智、许崇清、许广平等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  广东的早期建筑:“四马拖车、二马拖车”,不懂就不详看了。</p> <p class="ql-block">  看看有个小男孩好像很拘束的,准备吃大餐的感觉,会不会是叫“出花园”,从男童转为男人的仪式呢?</p> <p class="ql-block">  规格高的驸马府,门槛当然也忒高了点,您当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