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麻叶粿

暠本淡定

麻叶粿,江西鹰潭的节日风俗小吃,清香软糯,风味独特。它蕴藏着绵延不尽的乡愁,青绿的自然色展现出生机与活力。小小麻叶粿,浓浓思乡情。远离故土的游子,只要吃到家乡的麻叶粿,浓浓的乡情便有所慰藉。<br>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老家贵溪桐源,吃麻叶粿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家的味道。清明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做麻叶粿,又称“水曲粿”、“清明粿”。是人们扫墓的祭品,亦是村民清明节或七月半中元节必备的特色美食。<br>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百草绽绿,正是吃麻叶果的旺季。当然,特意为制粿而长的嫩草非贮麻叶莫属,但鼠鞠草和艾草也是包麻叶粿的重要原料。 农村做麻叶粿,一般都是当天采摘,当晚即做,嫩叶不宜放置,只有新鲜的嫩叶做的粿粑才具原滋原味。不管是麻叶、鼠鞠草还是艾草,都突显一个“青”字,它们不仅为麻叶粿增添了清新的草本香气,浓绿的汁液也使麻叶粿的外皮呈现出天然的青绿色。粿皮光滑,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甘中带苦,质柔有韧性,食而不腻。不仅风味独特,且性寒,味甘,具清热利尿,安胎止血,解毒散寒的功效,俗有“立夏吃苎粿,清热又去火”之说。之所以在清明时节会采贮麻叶做粿,起因该是鼠鞠草和艾草难采吧。也正因麻叶量多易采,且做粿的味道纯正,所以采而食之的人更多,故称为“麻叶粿”。</p> <p class="ql-block">制作麻叶粿,每个环节都要精细操作和严谨把控。馅料主打一个丰富,萝卜丝、春笋、豆芽、腌菜、豆腐、藕、腊肉等主料完美搭配,油、辣椒、生姜、大蒜等辅料分量充足,提前炒熟备用。糯米和籼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磨成粉,以达到软糯适度的效果。把米粉倒入大铁锅中反复翻炒,保证米粉均匀熟透不粘锅不炒焦,中途得多次加油,非常考验体力和耐力。如果图省事,直接用生米粉包馅蒸熟,粿的口感就会差一些。<br>把嫩绿的麻叶、鼠鞠草或艾草放入沸水中煮,加入少量食用碱使其加速软烂,用手轻轻一拧,浓郁的青汁拉丝流出,清香扑鼻。将米粉与青汁搅拌均匀,揉成软硬适中、色泽青亮的粉团,粉团揉的时间越长,韧性越好。最后,趁热把粉团放入石臼,用杵锤碾锤,让“色、香、味”更好地传递融合!<br>摘取小块粉团揉圆之后捏出粿皮,或用擀面杖把粉团擀成薄片,包上备好的馅料。根据咸甜辣不同口味,把麻叶粿做成圆饼状或饺子状等加以区分。<br></p> 将麻叶粿的成品装入蒸笼用大火蒸,水汽氤氲,香气飘散,待粿皮不粘手即熟出锅。已蒸腾成翠绿色的麻叶粿,绿如墨玉,仿若一个个绿色精灵,娇滴惹人喜爱。咬上一口,软糯细腻,满嘴清香。这碧青油绿的色泽和满口悠长的野草气息,诠释了大自然的味道,直达心田,让人回味绵长。满满的烟火气,最抚凡人心!<br> 贵溪人制作麻叶粿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麻叶粿逐渐成为贵溪美食文化符号之一,代表家乡的味道和文化的传承。吃的是粿质,念的是情怀,见粿如见人,看到麻叶粿,不禁让人想起男女老幼结伴而行,既采麻于田间,又讨青于山野。吃到麻叶粿,就会浮现出邻里乡亲热热闹闹在一起制作麻叶粿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亲昵,是那么温馨和美。<br> 随着时代发展,麻叶粿的祭祖功能和救荒功能逐渐淡薄,特色美食的功能越来越突显。麻叶粿的口味也在融合发展,芝麻馅、豆沙馅、蛋黄馅等特色馅料层出不穷。这些创新的口味为传统的麻叶粿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广泛人群的喜爱。因为科技的发达,原本季节性很强的用料现在都可以常年保存,一年365天都可以吃上麻叶粿。<br> 如今,麻叶粿已经成为贵溪一大特色产业,不少村民专业从事制作和销售麻叶粿,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食用需求,还通过网络外销,让众多外地人品尝,成为贵溪餐桌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