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袁蕾初中语文工作室简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第一期(总第34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3月27日</p> <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春正好,翘首人间四月天。桃红柳绿翩跹蝶,云中锦书雁字来。3月27日,云南基础教育领域袁蕾名师工作室、昆明市袁蕾名师工作、杨晓炜名师工作室、鲁家秀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与学员齐聚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聆听了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张传书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讲座。</p> 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 <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张老师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的教学设计为例,呈现了单篇教学设计的六个环节:说春回忆美,听春感受美,读春体会美,赏春领悟美,观春表达美,说春传递美。随即进行互动,让听讲座的老师发表对这份教学设计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袁蕾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余然老师表达了对《春》的教学设计的完整性认可,同时也对该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与单元教学理念存在矛盾提出了质疑。</p> <p class="ql-block"> 顺势而为,张老师进行了单篇教学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的比较:任务驱动下的“大单元”教学的层级性更为明显,学生可从朗诵,鉴赏,创作等多维角度得以提升,单篇教学中则会存在知识点重复,没有明显层级体现或者浅尝辄止两个极端,进而明确指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所在。张老师说:在教学过程中,经典篇目字斟句酌赏析的单篇教学也是不可或缺,我们践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但不排斥单篇教学。通过与现场老师互动,张老师认为需要根据课标及教材的要领,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掌握了“大单元”核心所在,才能更好地执行教学,以大单元教学为手段,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才是教育核心。</p> 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p class="ql-block"> “大单元”究竟是什么呢?张老师围绕三个方面与工作室老师们进行分享:大单元教学内涵、大单元教学意义、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方法。</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将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单元”即一种学习单位,满足“单元”学习单位需要有一个“大任务”驱动,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反之,则不能称为“单元”学习。</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提到了“大”的概念,张老师认为大概念(大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灵魂,大立意是其体魄,大任务是其骨架,大情境是其重要背景。有大任务驱动,重组开发,放入情境去设计教学。在揭示大单元教学“大立意”“大融合”“大系统”“大时空”的主要特征的同时揭示了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方法。</p> 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p class="ql-block"> 关于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张老师从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学生建构知识的需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p> <p class="ql-block"> 结合我国教育目标的发展进行分析:60年代的双基目标;80年代的智力能力目标;21世纪初的三维目标以及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大单元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同时,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与教育目标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课改的目标,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与教育教学发展是契合的。张老师结合“关于长征的起止时间的问答题”的实例分析了学生知识素养的重要性。再以1984年北京中考试题、1999年中考试题、当下中考试题为例,突出“素养立意”的大单元教学的指向性。</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从一幅生动的“鱼牛图”漫画告诉我们,学生知识的建构获得是依靠经验加已有认知得出,所以大单元任务驱动的实践,会更好地完成学生知识的建构。</p> 大单元教学的实施 <p class="ql-block"> 在大单元教学实施这个部分,张老师提出需要围绕“大概念统领,系统化整合,结构化任务,情景化活动”的指引去完成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一、大概念统领 </p><p class="ql-block"> 首先,张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大”的核心概念,突出了高位与上位,在统整结构化中的核心地位与统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 其次,阐述“大概念”的主要特征:一是抽象性。以诗歌意境为例,诗歌的“变形”看似脱离了常态,实则为“意境”服务;二是统辖性。以诗歌意象为例,指出诗歌意象就是一个枢纽,它就是大概念,这并非绝对的,指引教师确立概念时,将事实本身与所教技能相结合,做到引领的作用;三是迁移性。大概念在确立时可以扩展延伸。</p> <p class="ql-block"> 第三,要想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确立一个教学内容即“大概念”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那如何确立自己教学中的大概念呢?可以自下而上:从课程标准中提取;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中提取。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家国情怀”,又如第三单元,回忆性散文中的“二我差”。也可以是自下而上:从核心知识中提取,如实用文写作,游记,源于我们的生活;分析单元学习目标提取,如“托物言志”类。同时,张老师明确了大概念的提取是几条路径共同作用和验证的结果,而非单一的提取。</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大概念统领目标。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提取“伟人的光辉和精读的策略”的大概念,在大概念统领下确定单元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二、系统化整合 </p><p class="ql-block"> 整合教学内容,需要厘清整合路径、整合类型与整合课型。张老师分享了三种形式:一为自然单元内部整合,从语文教材中就地取材。二为跨单元整合,这一方法可以根据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主题组合。三是课内外文本的组合,以《诗经》“一咏三叹”评选“爱”为例,可以扩展更多的诗歌内容。张老师特别提醒,在设计整合的过程中,要记得教学任务是为目标而服务的,任务的设计要关注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三、结构化任务 </p><p class="ql-block"> 结构化任务在确立大概念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之后,对大单元教学实施有驱动作用,因此张老师首先呈现了任务具有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重点阐述设计学习任务“须知”。第一,任务要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郑桂华老师的《孔乙己》教学设计实施为例,通过五个任务的分析,对设计中以知识素养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进阶进行了肯定。</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任务是实现目标的载体,任务要求为承载目标而设。以《回延安》教学设计为例,对通过“信天游”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了分析,任务承载目标的设计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第三,所设任务尽量用“高阶任务”来撬动,指向高阶思维。张老师用《流浪地球2》与《带上她的眼睛》改编为电影剧本的案例,将教材文本以剧情改编、评价等任务逐一讲解,让老师们在高阶思维培养方面也达到了撬动。</p> <p class="ql-block"> 第四,任务要指向实践,有“做”的元素。案例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物传记,任务化为写一篇人物小传,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做”得真实有效。</p> <p class="ql-block"> 第五,任务要适切,重点突出。张老师采取了案例分析评价的方式: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爱我的国》微视频制作的设计案例,对设计的任务是否适切进行剖析,明确指出部分活动环节不适切:课时安排不适切,人物选择脱离教学内容等。为正在学习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老师们有针对性的指出了问题所在。</p> <p class="ql-block"> 第六,任务要关注语言实践。教学设计案例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第七,任务要结构化,形成任务链。用《社戏》的任务设计与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讲出时代人物风采”的任务设计为例,指出任务设计不在同一个情境和未形成任务链的遗憾,同时再以“学习演讲”任务设计为例,小结评价为该任务设计符合认知规律。</p> <p class="ql-block"> 四、情境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承接结构化任务的任务设计须在同一个情境,张老师围绕情境的理解、什么是教学情境、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情境创设“须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剖析后两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创设情境?首先,情境能构建学习任务与学习经验之间有意义的关联;其次,情境能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再次,情境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到达高通路迁移。</p> <p class="ql-block"> 关于情境创设,张老师从“真实、适切、统整”“提现语文属性”“指向高阶思维“生活情境与文学情境结合”“情境创设与任务有机联通”五个层面讲解。</p><p class="ql-block"> 情境的真实、适切、统整:张老师结合替祥子给小福子写一篇悼词的情境创设分析,祥子不识字,怎么写悼词?再结合祥子做“人生要有梦想”的演讲情境创设分析,祥子梦想破灭堕落,祥子做演讲有何意义?两个质疑,得出情境创设不真实!从反面案例分析中警示老师们情境创设一定要真实。与任务设计适切关联的情境创设适切,张老师通过学生现场表演童年鲁迅在百草园的活动、“小小评论家”观看电影《孔乙己》、《一棵小桃树》三个情境创设对比,强调了情境适切的重要。而情境的统整,张老师结合学生学习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后,向父母解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案例分析,强调了统整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体现语文属性:结合画苏州园林游览路线和学生扮演导游介绍苏州园林两个情境,张老师指出:基于文本、指向文本、回到文本的情境才是体现语文属性的情境。</p> <p class="ql-block"> 指向高阶思维:张老师呈现《我的叔叔于勒》情境创设,通过分析情境良构问题与劣构问题的比较,启迪老师们情境创设应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生活情境与文学情境的结合:只有将生活情境与文学情境结合,情境创设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课标要求,切合学生发展。张老师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情境为例,给老师们指明方向。</p> <p class="ql-block"> 情境创设与任务有机联通:情境创设与任务的有机联通,是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一致性的体现。《活板》中活板印刷体验店的情境创设与任务的有机联通,可谓妙绝!</p> <p class="ql-block"> 为了加深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认识与理解,张老师最后呈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全面完整系统地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综述。从研读课标教材到确定单元教学内容、提取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情境任务、教学过程到综合素养评价,教—学—评一体化,耐心细致地做了总结性分享。</p> <p class="ql-block"> 最后,云南基础教育领域袁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袁蕾老师进行总结分享:“大单元教学”是有效缩短教学时间,无限扩大教学内容,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学,教学任务累积起来比单篇教学多,让学生所获更深更广,如果说过去我们学生立足于思考,那现在的学生是要立足于做!要具备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是我们应该教予学生具备的素养。并鼓励工作室的成员与学员结合今天所学,对照完善自己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勇于实践,敢于实践。</p> <p class="ql-block">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现场鸦雀无声,只有刷刷记录声,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四个大板块理论分享,加之30余个教学设计案例的分享,点燃了现场学习老师们的探究实施信心,撬动了老师们勇于尝试的神经,勃发了老师们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想象——未来,已来!</p> <p class="ql-block"> 图文:语安阑河组 黄艳 尹艳</p><p class="ql-block"> 一审:黄艳</p><p class="ql-block"> 二审:杨淞文</p><p class="ql-block"> 终审:袁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