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未必清

火白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千百年来被反复引用,用意是告诉当局者听听旁观者的清醒认知,有利于走出迷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东坡先生在《题西林壁》诗里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横看成岭侧成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远近高低各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识庐山真面目,</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缘身在此山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意思很清楚,你身在其中,真面目反而看不清楚,要看清庐山真面目,必须站在比庐山更高更远处旁观,才能看清全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贤的话无疑是正确的,对当事者和旁观者都有重要的启示。但如果太过于强调某一方面,我觉得也有商确之处,旁观者由于受制于各种主、客观状况,并不一定看得那么清楚明白,弄不好反倒更是一头雾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旁观者首先遇到的障碍是信息缺失、信息不对称。对任何人和事要有客观清醒的看法,主要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寡、信息渠道的可靠性、信息的时效性等诸方面。信息掌握的越全面,越有利于对人或事的是非判断。而作为一个旁观者,他获得的信息总是有限的,也不可能完全判定信息的客观性,有的只是听到一个方面的信息而缺乏另一方面的信息,也有的信息完全是道听途说。信息不足、信息缺失、信息传递中的扭曲等情况,制约着旁观者看不到全貌,因而也很难看清真相。最近因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逝世,而引发的与农夫山泉钟睒睒的案例,很能说明问题。旁观者一边倒谴责农夫山泉,应该是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用扭曲的信息带了节奏而造成的后果,旁观者也处在云里雾里,看到的未必“清”,“窥斑知豹”不一定可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任何一位旁观者都很难客观公正看待一事一物,他的人品、学识、操守左右着基本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认知。对某人和某事的看法,无论你信息量是否充分和客观,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审视和筛选,这个审视和筛选的过程,要受到这个旁观者主观经验的制约。而他主观经验的形成是受长期的个人经历、阅历、爱好、道德情操等累积起来的。把这个主观养成的习惯带到客观事物的评判中,很难得出中立、公正的结果,旁观者的“清”其实是本身“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事物评价中的自我投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般认为旁观者置身事外,无利益牵扯,会立场中立,观察事物超脱一些,因而会看得更清。但事非经过不知难,有言道“站着说话不腰疼”,旁观者不用担责,在旁边指指点点当然容易得多。当局者处在事物的主轨道,应该说他更关注、更专业、更专心、更有驱动力去对待所发生的事,有时候他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甚至顾此失彼,一手好牌打烂了,其中必有某些不为人知的苦衷。旁观者置身事外发表高谈阔论指点迷津易,问题错综复杂处理起来难,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值得旁观者深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旁观者清也并不代表当局者就一定“迷”,局中人也许看得比旁观者更清,但要付诸行动却极度困难,所以在处理问题上顾虑重重,处理方法和结果给人以“迷”的感觉。我认识一对夫妻,矛盾尖锐,争吵不断,甚至偶有家暴发生,而他们仍然维持着家庭的稳定性,没有破裂。旁观者往往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替他们中的一方鸣不平。这种情况很复杂,处理好要兼顾方方面面,当局者其实比任何人都清,只是牵扯太多方面而妥协的无奈之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旁观者毕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如果能做到基本中立,那么对当局者来说多了一种参考意见,多了一份智慧,是有价值的。同样一件事情,多角度的观察,每个角度都会有不一样的状态,综合起来就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这个就是人们常说的:兼听则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旁观者还是要谨言慎行,发表高论之前审慎为之,不给评论对象随便上纲上线,言词恰当,尽量避免指责。即使自认为看得很清,建言也要适可而止。特别是当前互联网上各种事情天天都有发生,旁观者在评论区里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有时看法分歧、意见对立,这个很正常。但如果意气用事,言词不当,甚至谩骂攻击,庸俗讽刺,这样的情况要尽量避免,旁观者至少不应瞎起哄帮倒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仅一家之言,但愿不会冒犯有缘能看到此文的友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