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可赞,未来可期

雪中梅

<p class="ql-block">  人生中的不期而遇,都是努力中的惊喜。在有限的工作时空中,开启一段与书结缘的美妙缘分,便是最难得的禀赋,亦是最可贵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3月12日是全国第46个植树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当其时,</span>《榆阳区林业志》首发面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榆阳区林业局编纂委员会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榆阳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浓重一笔。作为本志参与者,深感喜悦,倍感欣慰。</span>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顾两年多来的搜集、整理、编写、校稿历程,感慨万千,体会颇多。众人划桨开大船,</span>每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各负其责,各尽所能,不辱使命,共同推动这一重要工作顺利前行。</p><p class="ql-block"> 此书是继1990年后《榆林市林业志》(1949—1990)的续编,记录了1991—2023年榆阳林业发展历史,客观、系统、完整、详实记载了榆阳人民与恶劣环境抗争的艰辛历程,全面、真实地记录了70多年来榆阳生态环境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填补了榆阳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空白,是榆阳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榆阳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定信念、搏风战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守正创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高标准开展绿化行动、高要求遏制毁林行为、高质量实施碳汇项目、高水平建成了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境内570万亩荒沙全部得到有效治理,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前仅有的1.8%提升至45.8%,从根本上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创造了绿色奇迹,为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国荒漠化防治贡献了榆阳智慧与方案。其历程可圈可点,其精神可歌可泣,其佳绩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 《榆阳区林业志》的发行问世,可以深入了解榆阳林业的历史,发挥存史的作用,同时也为促进今后榆阳林业发展政策制定起决策依据,启迪创新今后林业发展思路。</p><p class="ql-block">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榆阳林业在新时代,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传承弘扬“榆阳治沙精神”,奋力开创新时期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再次用最大的实际行动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程,铺陈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榆阳版图,精准发力实施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治沙精神历久弥新,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既往可赞,未来可期。锐意进取、笃行不怠,奋力推进榆阳林草事业再上新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