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大院

大明悦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3.30</p><p class="ql-block">天气状况: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p><p class="ql-block">早7时半,大轿车出发。车厢内大爷大妈们叽叽喳喳相互问好话语不停。</p><p class="ql-block">东方红胡家庙店经理首先让大家安全第一将安全带都用上,其次简单介绍今日旅游行程,三是开始互动活动。大妈们高呼王聪聪,王聪聪是大妈们心中的明星,王聪聪笑呵呵登台演唱一首陕北“黄土之恋”。李爱霞推荐一位美女演唱了“桃花谣”和“歌声永不落”。第三位演唱是位八十三岁老同志,唱歌真不错很有韵味。第四位贾经理,小伙子到底是年轻嗓音好,开口唱“爱江山更爱美人”获一片掌声,大妈们赞美之下再唱“敢问路在何方”。最后李爱霞经理给大家演唱一首“渴望”。</p><p class="ql-block">上午9时许到达泾阳吴家大院。在大清初年,吴家靠经商发展成年当地举足轻重的大户。当时的吴家由于人丁兴旺,于是分成了五房,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大院。</p><p class="ql-block">吴聘的曾祖父就来自东院,从那以后,东院的发展跑在了前头。在道、咸年间,吴家东院通过做生意,成为当地极为有名的商人。在慈禧当政期间,吴家与左宗棠走得很近,近水楼台,获得了别家都不具备的政治资本和政治庇护。</p><p class="ql-block">参欢吴家大院,又游览吴家花园后,已经日上头顶,吴家大院真是不小,在这里通过件件文物和大量图片,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吴家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简称安吴青训班),是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为适应抗战需要和广大爱国青年的爱国要求,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创办的一所战时青年干部学校。</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下旬,经中共陕西省委贾拓夫等负责人与中央青年部长、西北青救会主任冯文彬倡议并征得中央同意后,安吴青训班开始筹备。1937年10月11日,青训班在泾阳县斗口农场正式开班,全称“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冯文彬担任班主任兼教员,有学员150余人,主要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知识,抗日军事常识和青年群众工作。第二期时迁到云阳镇,有学员200余人,学习时间20天,由西北青救会宣传部长乔木(胡乔木)担任副主任。由于工作出色,1937年底,冯文彬奉命回延安向毛泽东主席汇报青训班的情况。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青训班的形式与内容,并从适应抗战形势需要出发,指示青训班要敞开大门、来者不拒,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同时令中央有关方面从干部力量和物资供给上大力支持,并选派了一批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和具有理论水平的干部到青训班工作。在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下,从第三期起,许多外省爱国青年来校参加学习,学员人数增加到300人左右,结业时学员超过500人。1938年1月,由于校舍紧张,青训班从云阳镇迁至安吴堡。从第四期短训班开始,每期结业学员人数均超过1000人。4月,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改名为“战时青年训练班”,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全年连续举办了10期,训练青年上万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毕业学员到陕北公学和抗大继续深造,少数被分配到抗日民众团体从事抗日救亡的组织和宣传工作。9月至11月,按照全国党的青年工作人员会议主张,青训班改名为“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开始担负中、高级青年干部的训练。后受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掀起的反共高潮影响,学员来源大大减少,不能再按期招生,最终被迫中断了训练干部计划。8月,青训班将主力并入华北联大,留下部分学员和工作人员坚持训练。1940年4月13日,中共中央通知安吴青训班撤离泾阳,300余名学员和工作人员在代理班主任朱致平等带领下,于5月初回延安转入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陈云任校长,冯文彬任副校长)继续学习。</p><p class="ql-block">安吴青训班在泾阳的两年半时间里,共办班14期,组建连队127个,培训学员1.2万多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向学员传授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以野营训练、下乡宣传、组织民众抗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将不同的培训对象分编为研究班、妇女连、佛教连等连队、班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进行唯物史观和认识观教育。组织学员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深入农村、集市搞社会调查,演抗日戏,唱革命歌,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5月,青训班学员到泾阳县开展宣传。学员们白天在街头进行救亡宣传,写标语、做演讲,揭批日寇罪行,号召群众为抗战出钱出力;晚上在姚家巷小学指导学生排练抗日文艺节目,并协助姚家巷小学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后又将云阳小学的少先队改为儿童团,成立了云阳小学青年救国会,并在安吴堡周围各村成立青年救国会和抗敌后援会农民支会等组织,掀起了抗日救亡活动的高潮。1939年间,为克服经济上的困难,青训班组织学员开展垦荒生产运动。在赤水县亮马台山区垦荒800亩,在学校驻地的嵯峨山开荒80亩,种植谷子、土豆、蔬菜等,还建起了青年农场,开办了豆腐作坊,购置了4台织布机和1台缝纫机,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青训班还多次组织学员帮助驻地群众修路、种地,收割小麦470亩、扁豆51亩;训练民众并发展党员,先后建立起4个农村党支部,与群众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群众都说:青训班好得很,真心帮助老百姓。1939年青训班撤离时,由于夜间急行军,几个女学员便将子女托给当地群众抚养,直至全国解放后才母子团聚。这些青训班与驻地群众间的感人事迹仍在当地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安吴青训班学员毕业后,或被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训练班继续学习;或被派往国民党友军或抗日民众团体,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或被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或抗战前线,直接投身抗日战场;在各条战线上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抗日青年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青年统一战线的建立,谱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篇章。正如毛主席在1939年10月5日为纪念安吴青训班创办两周年的题词中所说的那样:“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p><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来到了三原金源山庄用餐。金源山庄坐落于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东沟坡,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868亩,其中核心区2283亩,建筑面积168亩,始建于2011年3月初,山庄本着“老有所聚、友人所欲”的创建宗旨,现具有两大特色:</p><p class="ql-block">第一特色以植被花草栽种、动物飞禽研制等为主,以求形成“五园”,即:公园、花园、动物园、蔬菜园、瓜果园等,构成了整个山庄自然观赏、田园体验、休闲度假的特有风格;</p><p class="ql-block">第二特色以独院民房、书画院、茶楼等为主,用于居住、舞墨、娱乐,打造山庄“精神建筑”。目前,已逐渐显现出集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充满自然韵味的田园雅地。远望各式建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近观路旁林带成行,名贵树木、珍品花草、常绿灌木点缀;引进的牦牛、骆驼、梅花鹿、孔雀、鸳鸯、火鸟等与人和谐相处,共享自然。</p><p class="ql-block">这里餐厅室内室外均有,我们选在室外,室外也是用彩钢瓦搭建的很宽敞明亮大厅式房间,面积有千平方米,花草碧蓝小桥流水,这里还真是好友们相聚餐饮的好出去。</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大明,原在西安电机厂团委、党委宣传部、党委办公室工作,现退休。爱好写点东西,曾在地方报刊、中央宣传部理论刊物及网络平台发表多篇文章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