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坐看百花齐放时,语文素养培育终究立足未来思考。<br>行到春意盎然处,课堂教学实践还需追求儿童立场。<br>阳春三月,我们迎来了千课万人小学低段语文创设真情境,落实好任务新课堂的观摩会。<br>九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来到杭州钱学森学校,聆听千课万人示范课堂。</h3> <h3>第一节课是张楠老师,张楠老师认为要将语文教学思维可视化,萦绕于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儿童认识不足,主动学习提升能力。她讲授的《祖先的摇篮》增强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感知能力。<br>识字环节丰富有趣,用不同的方式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仿写环节调动了儿童思维。</h3> <h3>第二节课是曹爱卫老师的语文教学,提出“智趣“的主张,她对语文低年级教学有独到研究,她认为只有在教学评一致的课堂实践中落实好,新课标要求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素养。<br>她所讲授的《羿射九日》的过程中,她的语言看似很随意,其实非常有指向性和引导性。她带领学生根据文字描述大胆展开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并且大量的与同学交流,感受出现过故事神话的特点,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着实为一节活泼的,生动的语文课堂。</h3> <h3>接下来是唐睿老师带来的《黄帝的传说》,她为让学生在充分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客观世界的连接与交融,从而学有所获,学有所用。<br>该课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要求学生制作关于黄帝的“名片”从而能够借助相关提示梳理造车过程。</h3> <h3>张宏老师的课堂,建立自我认同价值与他人价值,要让教学面向未来,助力学生终身思考。她所讲授的《李时珍》,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深化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区别,激发阅读兴趣,感受神话的价值。<br></h3> <h3>许嫣娜老师认为只有当儿童在场变成教育活动的现实时,教育便有了甜的味道。她所授的《雷雨》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包括做动作,唱儿歌,理解“压下来”“迎面扑来”等关键词,拓展学生理解表达的能力。<br></h3> <h3>柯科老师的课堂,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既有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团队合作精神。《画杨桃》的思辨性问答,用三个问题串联起来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h3> <h3>来自山西的特级教师李小燕老师,他主张思辨性阅读与理解任务,应该和语文实践紧密结合。只有把学科实践和任务群中的学习任务相结合,才能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他所教授的《揠苗助长》,在朗读中体会主人公焦急,兴奋,得意,后悔的心情,揣摩关键词在心情变化中的作用,体会寓言故事的表达方法。</h3> <h3>最后,在汪潮老师的讲座中,他说:“语文任务群的情景创设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大情境,二是真实情境,三是语文情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维样式主要停留在课程层面和思维层面。我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建构任务群,第二步是实施任务群,第三步为整理任务群。”</h3> <h3>站在2024的门槛上,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过去的一年是教学探索寻求的,过去的一年是课堂教学改革走深的一年。站在2024的新年节点上,我们与千课万人一起展望浩瀚的时间,仰望时代的星空,伫立祖国的大地,感受在课程改革丛林中的无尽诗意。徜徉在课程田野里的无穷魅力。<br>让我们一起走进课程深处,走进课堂,走进每位孩子的心灵,创造出不负时代的课程意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