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父亲的田园</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枣阳市吴店二中 闻世军</b></h1><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时常记得那里的一片群山,一条小溪,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半山腰上、河边上、山沟里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绵绵群山之中的山谷和山脚下、半山腰上的农家土房子,土房子上盖着青色的石板或黑色的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里就是我的家乡——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香口乡六斗村的香草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家乡,父亲的田园,我儿时的记忆,我永远的梦中天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出生在香草坪山脚下的一间泥瓦房里。那个时候还是大公社时期,我们那里每一个山谷就是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大概有一百个左右的人在那里生活、劳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就是那里的一个十分普通的劳动人民,但是他勤劳、坚毅,肯吃苦耐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土地承包到户之后,父亲劳作的劲儿更大了。我们最好的土地是在河边上的那几亩,其余的土地全在山沟里,半山腰上。没有去过大山里的人根本想象不到怎么还能在半山腰上种地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那里的山是陡峭的石头山,地里土很少,很贫瘠,石头倒是非常多。农民就把大石头砌成挡土墙,只要有土就能用石头砌成一块地,最小的地仅能种一株土豆或者一株玉米。我们山里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红薯、土豆、黄豆、油菜等等,所有的蔬菜都是自己种自己吃,没有集市,只有供销合作社留下来的商店和几家私人开的小商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几乎天天都在地里干活,除了稍微平整的土地需要请牛来犁地之外,其余的全部靠双手,用锄头挖,挖土豆,挖红薯……用镰刀收割小麦,用背篓掰玉米棒子,用肩膀挑粮食挑肥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农忙时节往往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半夜。冬天活儿少的时候也要挖地,砌挡土墙,捡地里的石头,上山砍柴,自己酿酒。当然,一年四季喂猪喂鸡也是每天的必修课,因为鸡蛋、猪肉都是需要自给自足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勤劳的父亲仅靠那贫瘠的十亩左右的土地,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盖起了三大间两小间的瓦房,养育了两儿一女。特别是供养我上学。那个时候的农民不光每季要向国家交公粮,还要交“三提五统”等费用(到底是哪“三提五统”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不像现在的政策那样好:不光农民不用向国家交钱交粮,国家还给农民种地补贴等等政策优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个时候学生上学和现在的学生相比,还需要交书本费、学杂费、住宿费等等,虽然生活费也是自己的,但是要上交硬柴和粮食,所以每年我上学之时就是父亲的为难之时,经常都是到处借钱才能交清书本费、学杂费和住宿费,然后每个星期肩挑硬柴和粮食送我去上学。开始上学的时候只需要走四五里的山路,后来我转学到一个重点中学去上学就需要走五六十里的山路了,那时根本没有汽车和班车,全靠一双脚,就这样,父亲把我送到了当时的郧阳地区(就是今天的十堰市)最好的高中——郧阳一中上学。再后来我考上了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家对我们师范生实行免费的教育,父亲的担子才轻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长年累月的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得父亲的腰过早的弯曲了,父亲的背过早的驼了。父亲也得了各种疾病,但是他总是说抗抗就过去了,花什么冤枉钱?再说了,人早晚都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有什么好怕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是我知道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家没有钱去治疗那些重病、大病,而且父亲也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在医院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很多的亲戚朋友都劝他去县医院住院治疗,他都是这样说的。我因为呆在枣阳的一个乡镇上上班,所以常年不在家。直到2020年夏天我回到老家去,他才答应跟我去县医院检查。这估计就是父亲心底的最朴素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当我把父亲送去县医院的时候,医生却对我说:“尽个心吧。”果然,那年8月(公历),就在我在县医院病房里陪睡的那个晚上,父亲因为心肌梗塞而在半夜里突然离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走后我们把他安葬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那是一个向阳的小山坡,墓地旁边、前面就是父亲生前曾经劳作过的土地,每年都种着小麦、玉米、土豆、红薯、黄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如今,山里的住户越来越少,以前一百多个人的小山沟,如今好像只有一两个人在住,我们老家房子因为在公路的旁边,政府盖了廉租房,统一的三层楼房,钢筋水泥的地基,雪白的墙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老家门前的公路也扩建成了县级旅游公路,黑色的沥青,两个标准的车道,一条黄色的分隔线,比高速公路一样美,只是少了两车道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现在的家乡变美了,但是父亲的田园却大部分荒芜了,山里基本上没有多少青壮年劳动力在劳动。从我当年上学的时候起,大部分农村人都外出打工了。后来又退耕还林,半山腰上的土地更不让种了。所以现在的山是灌木的天下,是野生动物的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如今的故乡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那里的山依旧,那里的水依旧,父亲的田园依旧,我的童年、我的记忆、我血脉的根基依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我又想起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里父亲的田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的田园是一首诗,他在挥汗如雨中唱出粗犷的劳动的号子;父亲的田园是一幅画,他用一生的时间来描绘他心中的美景;父亲的田园是一杯酒,他用勤劳的双手酿造出纯正的郧西苞谷酒;父亲的田园是一个梦,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追逐美好生活的中国人的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致敬父亲的田园!致敬父辈的劳动人民的田园!他们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田园,永远都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美的田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