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其人其画

姚步浩廖

<p class="ql-block">吴冠中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界最有争议、最有影响力的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术史论界学术泰斗水天中说,吴冠中先生“是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各种发展和矛盾的艺术家”是“中西融合”思想的坚定实践者,在绘画、写作、艺术评论、教育、市场等领域均有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不在古人的笔墨那种固定的程式的标准里面”,要用自己的认识来画前人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他给艺术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把你感情深处的秘密,没办法的,拿出来,用艺术来给你传达出来”。</p> <p class="ql-block">画界沈柔坚说:“中西画各有所长和所短……不同国度或文化艺术总是在相互交流之中互相借鉴而丰富自己並得到发展”,在国画现代化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中“既要现代的又要民族的,既不是现代精神的外国画,也不是古代精神的中国画,而是现代精神的中国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冠中先生和自己的老师林风眠先生面对“中国绘画去向何处?油画如何民族化的思考”时,他们融通中西,熔铸古今,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天地,开启了中国水墨画艺术多元发展的新局面,开创了水墨艺术的新范式和中国油画的新图景,在绘画中坚持保留了传统的精髓及东方的韵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际著名艺评家梅利柯恩在《开辟通往中国新航道的画家》中评价吳冠中先生:“发现一位大师,其作品可能成为绘画艺术巨变的标志,且能打开通往世界最古老文化的大道,这是一项不平凡的工作,也许为此才促使东方文物部的负责人罕见地打破大英博物馆只展文物的不成文规例”。</p> <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宫介绍吴冠中先生是进取的狂者,是逢考必中的学霸,是名山大川的代言人,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党”,是奋斗不止的艺术战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是“画界鲁迅”,鲁迅开了白话文的新境界,他则开了白话文式国画(现代型水墨)的新简章,虽不像文言文(传统型水墨)那么笔墨精炼,但同样富于东方韵味和阅读美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特立独行语出惊人,“笔墨等于零”等言论打破了书画界的沉闷,开启了中国美术界对形式等艺术本体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持久论战。</p><p class="ql-block">吴冠中先生提出"笔墨等于零",其实是认为笔墨应绝对服务于艺术家创作情感的表达,他研究了《石涛画语录》,以石涛的案例来证明凡创新者皆要有打破成规的勇气和能力,他试验了排笔,针筒滴洒等方式经营画面。……创作突破了强调书法用笔的传统笔墨规范,拓展了笔墨的范围和概念。</p> <p class="ql-block">吴冠中先生自己说:“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就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p> <p class="ql-block">在艺术本质的探索,个人风格的形成方面,吴冠中先生认为艺术应表现生命、表达情感,服务于人类,强调了“形式美”的自律性,反对“题材决定论”,批评狭隘的写实叙事性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践中,他以融贯中西的学养、新鲜的时代经验、个性化的笔墨塑造了水墨画的新面貌,让文人审美为主导的国画创作融入活泼的民间血液和时代要素,打破了传统国画相对单一固化的评判标准,开辟了国画发展的新航道,让后来抽象水墨、新水墨、实验水墨等多元发展的现代水墨艺术生态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吳冠中先生的画很有特点,许多人对吴先生的画也比较熟悉,他的画充满了生活情趣与韵味,有些画廖廖几笔,清新淡雅,仔细观赏,却又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听人说:有人曾对吴冠中先生画的残荷不以为然,还说:“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之后在内行人士的指引下,把画的和拍的残荷照片一对照,才不得不服了!吳先生画的与现实中的竟是如此的相象!相符!生动与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吳先生通过画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展现出来。</p><p class="ql-block">他的画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概括、综合、提练、加工处理,才实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追求与情趣。才能达到画面的生动有致,尽变穷奇,直入化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分类欣赏展场中吴冠中先生的部分精美画作。</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高樑与棉花》</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瓜藤》</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玉米》</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山间春色》</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桑园》</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富春江上打渔船》</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水田(一)》</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北国春晓》</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残荷新柳》</p> <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迎春》</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硕果》</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夜渔港》</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英国乡村民居(一)》</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荒漠》</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点线迎春》</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春雪》</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春归何处》</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忆故乡》</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长江山城》</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窗》</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桃》</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荷塘春秋》</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照壁》</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浮游》</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野花闲草》</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色色空空》</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张家界》</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异化》</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墨《土地》</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夕照华山》</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老重庆》</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沧桑之变(镜片)》</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飘》</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依附》</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纠葛》</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晚钟》</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天马行空》</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脂粉世家》</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丹青春秋》</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故宫》</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莎士比亚故里》</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烏江老街》</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海港晨曦》</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雨花江》</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霜叶》</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看电视》</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墨《瀑》</p> <p class="ql-block">纸本设墨《大宅》</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彩无级》</p> <p class="ql-block">纸本水墨《牛年》</p> <p class="ql-block">纸本水墨《滿地爬虫》</p> <p class="ql-block">纸本水墨《芒刺》</p> <p class="ql-block">纸本水墨《江南岸》</p> <p class="ql-block">纸本水彩《世纪新雪》</p> <p class="ql-block">素描《龙须岛》</p> <p class="ql-block">素描《风筝》</p> <p class="ql-block">素描《龙潭湖》</p> <p class="ql-block">素描《石与草》</p> <p class="ql-block">素描《葫芦水榭》</p> <p class="ql-block">素描《安徽宏村》</p> <p class="ql-block">素描《太湖岸》</p> <p class="ql-block">素描《新柳残荷》</p> <p class="ql-block">从以上这些画中可以看出吴冠中先生水墨油画并进,自由出入于梵高、马蒂斯、特里罗、蒙德里安等西方现代艺术家,为水墨艺术开创了抽象的一种范式,也为世界油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他以点、线、色等提炼物象,不仅画出了自己内心的风景,也画出了所有人的故乡。他真挚的个性化表达里包含了普遍的人性和情思,表达了我们理想中风景的样子,也画出了我们想去的地方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吳冠中先生最后完成的一幅画,尚未来得及落款。画后不久,吴先生就逝世了。这幅画具有特殊意义,所以主办方没有将其做成裱画,直接就将其放在玻璃柜中展出,让其保持画后的原始状态与笔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冠中先生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1919年8月29日出生</p><p class="ql-block">吴冠中诞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父亲吴爌北,务农兼乡村小学教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七岁</p><p class="ql-block">入吴氏小学一年级就读,从缪祖尧先生学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0年十二岁</p><p class="ql-block">在吴氏小学初小(一至四年级)结业,考入和桥镇县立鹅山高小,在学校寄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4年 十六岁</p><p class="ql-block">完成三年师范初中,改而投考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电机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 十七岁</p><p class="ql-block">结识杭州艺专学生朱德群,受其影响,放弃电机科,投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6年十八岁</p><p class="ql-block">违父命考入杭州艺专预科,师事李超士、方干民、王子云等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十九岁抗日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是年冬,校长林风眠率领杭州艺专师生,乘木船撤离杭州,到诸暨县乡下。随后又辗转迁校到江西贵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 二十岁</p><p class="ql-block">春,杭州艺专由江西迁至湖南沅陵。</p><p class="ql-block">由国立艺专预科升入本科,从常书鸿、关良学习油画。同时亦学习中国画。</p> <p class="ql-block">1939年二十一岁</p><p class="ql-block">春,随国立艺专经贵阳至昆明。</p><p class="ql-block">取“吴荼茶”笔名,此后在画面单署“茶”,成为他画作上的签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二十二岁</p><p class="ql-block">年初,国立艺专在云南安江村籍用古庙为校舍上课。是年秋,国立艺专迁往四川壁山。由于战时环境限制,缺乏油画材料,转入国画科,师从潘天寿学习国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二十三岁</p><p class="ql-block">随国立艺专迁至四川重庆松林岗。转回西画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二十四岁</p><p class="ql-block">自国立艺专毕业。在重庆某小学做代课教师,后在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12月,作品《静物》参加在重庆举办的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二十五岁</p><p class="ql-block">春,吴冠中作品展在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 二十七岁</p><p class="ql-block">夏,教育部办理本年度留学生考试,吴冠中以美术类各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p><p class="ql-block">冬,与朱碧琴在南京结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二十八岁</p><p class="ql-block">7月,从上海乘“海眼”号美国邮轮赴欧洲,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入杜拜教授的工作室研修绘画。</p><p class="ql-block">晚秋,长子可雨在宜兴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二十九岁</p><p class="ql-block">转入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p><p class="ql-block">夏,去意大利和瑞士,参观博物馆和古代文化遗址。作品在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三十一岁</p><p class="ql-block">夏,由马赛乘船回国.</p><p class="ql-block">秋,经杭州艺专同学董希文介绍,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预科教素描,任讲师。</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三十五岁</p><p class="ql-block">年初,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教素描和水彩画。迁居清华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三十七岁</p><p class="ql-block">经张安治推荐,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卫天霖邀请去该院工作,任副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p><p class="ql-block">到浙江绍兴写生,作品《鲁迅故乡》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p><p class="ql-block">加入中国民主同盟。</p> <p class="ql-block">1959年四十一岁</p><p class="ql-block">到海南岛写生。</p><p class="ql-block">《美术》杂志发表井冈山写生作品及文章《井冈山写生散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0年四十二岁</p><p class="ql-block">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改制为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成立吴冠中工作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1年四十三岁</p><p class="ql-block">由中国美协组织,与董希文、邵晶坤前往西藏写生,在西藏各地停留五个月。</p><p class="ql-block">秋末冬初先后在拉萨和北京举办三人写生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3年四十五岁</p><p class="ql-block">到浙江富春江、雁荡山写生,作画六十余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4年四十六岁</p><p class="ql-block">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p><p class="ql-block">年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油画风景《井冈山》以及《北国春晓》、《春雪》。</p><p class="ql-block">8月,在北京戒台寺为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油画《青松红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5年四十七岁</p><p class="ql-block">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年级师生去河北任县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半年后患肝炎,回家疗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四十八岁</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开始,自毁作品以及所藏外国画册、书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红卫兵到家查抄,被禁止绘画、写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7年四十九岁</p><p class="ql-block">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批判,学习"毛著",劳动、检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五十岁</p><p class="ql-block">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批判,学习"毛著",劳动、检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五十一岁</p><p class="ql-block">在中央工艺美院接受批判,学习"毛著",劳动、检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五十二岁</p><p class="ql-block">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往河北获鹿县李村解放军驻地接受"再教育"。</p> <p class="ql-block">1972年五十四岁</p><p class="ql-block">3月,接受部队安排,到河北邢台某师油画学习班辅导美术创作。</p><p class="ql-block">在邢台作《柏坡岭》等多幅风景画。开始在劳动间隙作画,常背粪筐去写生。作《房东家》、《瓜藤》、《高梁与棉花》、《玉米》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3年五十五岁</p><p class="ql-block">4月,接上级通知,返京为北京饭店作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为准备创作素材,与黄永玉等人经上海到苏州、无锡、南京,溯江而上到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五十六岁</p><p class="ql-block">为宾馆绘画的任务中止。开始作水墨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五十七岁</p><p class="ql-block">到山东龙须岛及崂山写生,作《青岛红楼》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五十八岁</p><p class="ql-block">春,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在山东胶东“开门办学”,归途登泰山。</p><p class="ql-block">夏,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松柏参天》水墨《漓江新篁》。</p><p class="ql-block">12月,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始画巨幅油画《长江三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7年五十九岁</p><p class="ql-block">2月,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所画《长江三峡》完成,为其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3月,为鲁迅博物馆画绍兴水乡,到绍兴写生,作油画写生十六件。</p><p class="ql-block">10月,到厦门、鼓浪屿、武夷山、井冈山、韶山等地写生,作《武夷山林场》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六十岁</p><p class="ql-block">3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回国后首次个展“吴冠中作品展”。</p><p class="ql-block">应鲁迅博物馆邀请,作巨幅油画《鲁迅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六十一岁</p><p class="ql-block">3月,参加北京油画家自发组织的艺术社团“北京油画研究会”。</p><p class="ql-block">4月,“吴冠中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p><p class="ql-block">5月,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绘画的形式美》。</p><p class="ql-block">11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0年六十二岁</p><p class="ql-block">10月,在《美术》杂志发表《关于抽象美》,引发有关此问题的论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六十三岁</p><p class="ql-block">春,北京市美协主办“吴冠中新作展”,到宜兴农村写生。</p><p class="ql-block">夏,到新疆讲学、写生;到北京十渡和宜兴写生。</p><p class="ql-block">冬,以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身份赴西非诸国。作《交河故城》《桑园》《双燕》等。 </p> <p class="ql-block">1982年六十四岁</p><p class="ql-block">由副教授升为教授。</p><p class="ql-block">2月,从非洲回国,在浙江乌镇、石塘渔港和陕西等地写生。</p><p class="ql-block">作品参加日本东京"现代中国画展"、法国春季沙龙的"人民中国的美术"展览。</p><p class="ql-block">《人民文学》10月号发表《望尽天涯路﹣﹣记我的艺术生涯》(原名《黄粱梦》)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中国画选》(第一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东寻西找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83年六十五岁</p><p class="ql-block">“吴冠中作品展”在江苏美术馆举行。作水墨《汉柏》《狮子林》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4年六十六岁</p><p class="ql-block">散文集《天南地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中国画选》(第二辑)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六十七岁</p><p class="ql-block">4月,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吴冠中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p><p class="ql-block">5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6年六十八岁</p><p class="ql-block">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现代中国画展”及研讨会。《吴冠中画集》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作《阿尔泰山村》《山高水长》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7年六十九岁</p><p class="ql-block">6月,赴印度参加“中国当代油画展”的开幕,并在印度写生。</p><p class="ql-block">9月,赴香港参加在香港艺术中心举行的“吴冠中回顾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8年七十岁</p><p class="ql-block">2月,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南洋美专举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9年七十一岁</p><p class="ql-block">6月,偕夫人到美国参加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举办的“吴冠中作品巡回展”开幕式,同时出版大型画册《吴冠中画集》。</p><p class="ql-block">12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自选文集《吴冠中文集》。</p> <p class="ql-block">1990年七十二岁</p><p class="ql-block">2月至3月,在香港讲学。</p><p class="ql-block">5月,赴新加坡参加“吴冠中水彩水粉画展”开幕式并讲学,同时出版同名画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1年 七十三岁</p><p class="ql-block">4月,荣宝斋出版《吴冠中山水画谱》。</p><p class="ql-block">7月,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接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p><p class="ql-block">9月,整理家中所存画作,不满意者一律淘汰,共烧毁油画、水墨、水彩作品200余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七十四岁</p><p class="ql-block">3月15日-5月10日,赴英国伦敦参加大英博物馆主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画展开幕式,同时出版同名大型画册。</p><p class="ql-block">11月17-23日,赴日本东京参加“吴冠中画展”开幕活动,并到九州等地写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 七十五岁</p><p class="ql-block">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吴冠中文集《望尽天涯路》。</p><p class="ql-block">11月,赴法国出席巴黎塞纽齐东方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走向世界的中国画家一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开幕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4年 七十六岁</p><p class="ql-block">3月,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5月,随中国政协代表团访问北欧四国和比利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5年七十七岁</p><p class="ql-block">3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文集《吴冠中谈艺集》。</p><p class="ql-block">10月,赴香港出席由香港市政局和香港艺术馆主办的“虚白斋国际研讨会及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览”,“叛逆的师承--吴冠中”为其中之专题展。</p> <p class="ql-block">1996年 七十八岁</p><p class="ql-block">2月,《我读石涛画语录》由北京荣宝湾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5月,与李政道共同主持“科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7年七十九岁</p><p class="ql-block">11月,《笔墨等于零》在北京《中国文化报》发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瞿墨著《圆了彩虹-吴冠中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9年八十一岁</p><p class="ql-block">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画外话·吴冠中卷》。</p><p class="ql-block">11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吴冠中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同时举行了昊冠中向国家捐赠作品仪式和“吴冠中艺术学术研讨会”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三卷本《吴冠中文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0年八十二岁</p><p class="ql-block">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名画家精品集一吴冠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1年八十三岁</p><p class="ql-block">10月,赴安徽写生。</p><p class="ql-block">11月,访问海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2年八十四岁</p><p class="ql-block">3月,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通讯院士。</p><p class="ql-block">3月,参加香港艺术馆举办的“无涯惟智-吴冠中艺术里程”画展及相关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八十五岁</p><p class="ql-block">1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2001年作品年鉴》和《吴冠中美文美画系列》四卷本,</p><p class="ql-block">10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四卷本《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八十六岁</p><p class="ql-block">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负丹青一吳冠中自传》。</p><p class="ql-block">7月,“情感,创新一吴冠中水墨里程”世界巡回展首站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之后,移至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八十七岁</p><p class="ql-block">9月,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吴冠中艺术回顾展”开幕活动。并捐赠6幅精选作品。</p> <p class="ql-block">2006年八十八岁</p><p class="ql-block">8月27日,“吳冠中《一九七四年长江》等作品向国家无偿捐赠仪式暨吴冠中历年作品汇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太和门广场举行。同时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並出版大型画册。</p><p class="ql-block">12月,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吳冠中荣誉文学博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7年八十九岁</p><p class="ql-block">8月31日,国家“十一五”重点文化出版项目《吴冠中全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10月15日,《沧桑入画一吴冠中艺术展暨昊冠中艺术研讨会》在杭州中国美术与院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九十岁</p><p class="ql-block">1月10日,《南方周末》发表吴冠中访谈录“就是一个体制问题”引发强烈争议。</p><p class="ql-block">4月29日 将66幅代表作无偿捐献上海美术馆。</p><p class="ql-block">9月2日,无偿捐献新加坡美术馆113幅代表作。</p><p class="ql-block">9月,委托苏富比拍卖墨彩画手卷《长江万里图》,拍卖所得悉数捐赠清华大学设立的“吴冠中科学与艺术创新奖学基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九十一岁</p><p class="ql-block">1月至2月,上海美术馆举办“我负丹青昊冠中捐赠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月至3月,中国美术馆举办“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p><p class="ql-block">4月至8月,新加坡美术馆举办“风筝不断线--吴冠中捐赠作品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九十二岁</p><p class="ql-block">2月,《思考的回声 吴冠中艺术研究与评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水天中, 徐虹主编,</p><p class="ql-block">6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九十自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走了,留下了脚印;</p><p class="ql-block">他走了,没有留下脚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只羊,蹦跳于田野,踩野花,吃嫩草,扑打蝴蝶,很快活。</p><p class="ql-block">见麻雀和乌鸦飞入空中,真羡慕,恨自己飞不起来。</p><p class="ql-block">远处来一群羊,规规矩矩挤着走,原来有一个拿着鞭子的牧羊人在指挥,我才知我是一只野羊,怕被捉,逃奔山谷。</p><p class="ql-block">潺潺的流水吸引我,任性喝水,忘了被追捕的危险。羊群也被赶来喝水,我迅速爬上高处岩石中躲藏,羊群个个肥胖,都上不来。</p><p class="ql-block">韩混的五牛图中有我的像,就是那头北方的黄牛。我一生都在北方黄土地上翻耕黄土。不意,主人将我卖到了南方。天天在水田操作,我吃不消,一天天瘦下去,主人便宰了我,一同被宰的,还有那些肥羊。</p><p class="ql-block">昭陵六骏躯体上有箭,那箭都是对面飞来,射中前胸或腹部,没有背后射来的,说明战马直冲敌军而无逃跑之迹,如何培养出这般勇猛之马,谅来必须由其任性,尊视其倔强,尽情发挥个性,个性是力量之源。而虢国夫人游春的坐骑,完全是另类牲口了。</p><p class="ql-block">艺术是野生的,艺术家的要害在个性,拒绝豢养,自生自灭,饿死首阳而不失风骨。</p><p class="ql-block">吴冠中于2008年</p><p class="ql-block">载上海美术馆《吴冠中:我负丹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展场外吳冠中先生的几幅画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