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到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季节,心花也伴随着家乡漫山遍野的鲜花开始怒放,花香裹挟着乡思,犹如清晨的薄雾从村子南面的火石坡飘然而至……</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豫西农村,村南面就是连绵不断的青山。最近的那座山,因布满可以用来撞铁取火的白坚石,家乡人都称它为火石坡。</p><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口抬头南望,火石坡活脱脱就像披上绿装的埃及金字塔,在树木花草的装扮下,它越发显得秀美并充满生机。更美妙的是,山顶有棵古柏,形似雨伞,因独居高处,四面透空,在几十里外就能看到,是当年指引我回家的路标,也是我辨别方向的坐标。</p><p class="ql-block"> 因从小耳濡目染,从我有记忆开始就逐步形成了抬头见南山的思维习惯,长大后参军到了部队,行军训练中,脑筋经常转不过弯,总认为有山的方向就是南方,让我吃了不少误判的苦头。</p><p class="ql-block"> 我问青山何时老,青山问我几时闲。当我闲下来时,青山却离我远了。</p><p class="ql-block"> 山不转人转,后来走进了首都主城区,眼前没有山了,生活中常常找不到北,身子也似乎没了依靠,总渴望能有一天重回山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在祖国大地上,名山大川很多,我走南闯北的也见识了不少,但能够驻扎在我心里、与我最合得来的山却只有一座,那无疑就是家乡这座名不见经传的火石坡。在家乡人看来,火石坡就是大自然馈赠给他们的圣山,比许多名山更灵动,更珠贵,特别是山顶上那棵饱经沧桑仍然昂首挺立的古柏,就是勤劳勇敢的先人们留给后人的精神图腾。有一年回乡,来去匆匆,站在村口望一眼古柏,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便有感附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那棵伞形柏,忠于职守火石坡。</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离开家乡时只有十几岁,在外漂泊几十年之后,仍保留着对火石坡的清晰印象和敬仰之情。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它既像父亲的身躯一样,支撑和庇护着养育我们的这片家园,又像母亲的怀抱一般,温暖着自己的膝下儿女。</p><p class="ql-block"> 也许正是这种亲切感,我每次回乡都会慢慢地走近火石坡,静静地坐在小时候驻足最多的地方,或遮阳乘凉的伞形柏下,或放牛时常躺的草坪上,或砍柴挑担歇息的石板上,听着树梢草丛中的鸟叫虫鸣,望着山脚下的家乡田园,每一座院落,每一块土地,每一棵树木,都是满满的回忆。村口已经干涸的池塘,会让我想起当年与小伙伴们戏水玩耍的趣事,田埂上的柿子树,会使我想起父亲带着我爬树摘柿子的情景,一块块梯田,则使我想起与家人和乡亲们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的苦辣酸甜,特别是那些盛开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泡桐花、柿子花、金楸花、苦楝花,与淳朴憨厚的庄稼人一样,年复一年地默默绽放,只管送给人间芬芳,而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赏。</p><p class="ql-block"> 去年清明节,我回乡扫墓,信步走上火石坡山顶,看到那棵已经被国家列为古树名木的伞形古柏,犹如老态龙钟的耄耋老人,因风吹雨打和缺水少肥,枝条稀疏并多有干枯,就协调有关方面派专家到现场检测分析,在研究制定对古柏的养护方案后,及时采取了修复治理措施。作为家乡的重要地理标志和精神图腾,古柏安则众心安。</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只有二百来口人,是个具有耕读传家和红色文化的小村落,地方志记载了族人在灾荒年景捐粮赈灾的动人故事,祖上也曾出过数位监生、秀才和岁进士。抗日战争时期,张氏后裔“三声一呼雷”(张同声、张恒声、张振声、张虎林)率先参加革命,并带领村里二十余名青年投身解放战争,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设贡献了力量。“秀才村”“八路窝”也由此成为了月山原村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历经风雨,几番折腾,老村早已夷为平地,但旧址尚存,部分窑洞和古树名木仍不屈不挠地显摆在老地方。我家于七十年代选址再建的宅院,在弟弟妹妹的照管下也尚且完好,我随时随地都可回去小憩。与身边一些因各种原因与家乡失去联系,感到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们相比,我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 曾有一天与家人们聊天时突发灵感,借用老曲连夜谱写了一首村歌《我家住在火石坡》,没想到歌曲如火苗般点燃了村民们的家乡情怀和满腔热情,他们自导自演,加班加点,很快就完成了演唱并制作成了MV音乐片,虽显稚嫩或粗糙了一些,但犹如农家饭菜一样,不一定好看,但货真味美。官方媒体为此还组织了专访,并以《火石坡下月山原 一首村歌聚民心》为题目作了电视宣传,使得乡亲们从心里乐开了花。</p><p class="ql-block"> 恋家思乡,也许是重温小时候的无忧无虑,留下一丝微笑;也许是为了一生的记忆与释怀,埋下一滴眼泪。我每次回乡,都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而且会为我的人生增加一份新的记忆,增添一份特殊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每一口空气都是清新而熟悉的味道,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牲一畜,都渗透着我人生的底色。在这个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我只想让曾经的情感沉淀,让余生执着并从容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