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记忆

邵虎堂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山西泽州县拦车村。腊月初六,回老家给母亲烧周年纸,虽然临近中午,村里三里长的街道上却空无一人。这些年村里不少人在城里买了房,剩下的也大都搬进村外新修的楼房。老街上的房子日渐破旧,不少已经墙体开裂房顶坍塌。偌大的村子,没有鸡鸣狗吠的喧闹,没有饭菜飘香的烟火气息,没有人们聚集吃饭的热闹场景。只有镌刻在村口北阁上的“晋南屏翰”匾额,还有滿街数量众多的明清古院落,以及藏在院子里精美的砖雕木雕,俨然像一位沉默的沧桑老人,在无声地诉说着古镇曾经的鼎盛与繁华。</p> <p class="ql-block">  老家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孔子回车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三里长街自古就是连通晋豫两省的官道商路。宋朝以来就有声名远扬的太行陉星轺驿。当时凡达官商旅经过都要在此停留住宿。明朝于谦任山西河南巡抚时,每年往返晋豫都会在此歇息,并曾为星轺驿题诗,不少文人墨客也曾留下墨宝诗篇。村中街道两旁遍布客栈商铺,南来北往的客商摩肩接踵,车辆马队川流不息。至今遗存的众多明清店铺院落,古道上深深的车辙马蹄窝,都记录和印证着久远的繁盛风光。</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铁路公路的开通,老家的街道已经失去晋豫重要通道的功能,故乡昔日的繁盛已经风光不再。但由于历史的眷顾,形成了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镇,是全乡最大的自然村,加之交通便利人气旺盛,村子里依然处处充满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孔子回车传说雕塑</p> <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小时候很多天的凌晨,是在铁轮车的吱扭声和叮咚的牛铃声中醒来,那是本村和邻村的村民到村北五里的晋庙铺村去拉煤。因为全乡只此一个含硫极高的小煤窑,全乡的拉煤车都要早早去排队。这种牛拉铁轮车,晋城籍作家沈琨曾著文描述过,就是在木轮外再套一圈铁箍,一头健牛也仅能拉三四百斤,但这却是解放初期晋城农村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一串串吱吱扭扭的铁轮车声,伴随着人们匆匆的脚步声吆喝声,便成了村子里每日生活交响乐的开幕序曲。</p> <p class="ql-block">  天色微明,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吆喝声渐次响起,睡眼惺忪的村民,按照生产队长的安排,成群结队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随后是孩子们匆忙去村北的学校上学,牧羊人赶着羊群到山里放牧,村民们手拿肩扛各种农具上工,有的挑着担子往地里送粪,还有不少南来北往的过路人,宽阔的街道顿时人流往来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是全村最热闹的时刻,孩子们放学回家了,村民们提着送早饭到地里的小铁桶,陆续收工回家。不长时间,男人们便会端着大碗到街上的饭场吃饭。老家村大,村子南北和中间都有各自固定的饭场,就是在街道两旁摆一溜石阶,方便人们坐着吃饭,每个饭场都非常热闹,这里悄然弥漫着浓浓的乡邻乡情,谈论的话题包罗万象,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场所,还能听到许多风趣幽默的段子,享受着劳作之余的轻松愉悦,是人们割舍不下的精神食欲双重享受。</p> <p class="ql-block">供销社——改革开放前村民们购买日常用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儿时的记忆中,乡村没有时下流行的夜生活,但老家的夜晚是美妙的。最难忘的是夏日的晚上,那是孩子们疯玩的欢乐时刻。晚饭过后,人们会在各家门前的石阶上铺一席草帕纳凉,孩子们依偎在大人身边听故事。不多时便会有成群的萤火虫从街上飞过,好似滿天的繁星闪烁翻飞,孩子们欢呼着、追逐着,抓到后装进纸筒或葱管里,就成了一个好看的荧光棒。玩的最多的游戏是捉迷藏,男孩女孩共同参与,房前屋后乱钻乱窜,藏起来的屏声静气,逮着时欢呼雀跃,每晚都是在家长们的多次催促下才会结束。男孩子们还会成群结队到村口的泊池游泳,泊池不大,挤滿了孩子们溜光的身子,就像开锅的饺子,池水翻滚水花四溅,滿池欢叫滿池欢笑。</p> <p class="ql-block">南泊池——儿时游泳戏水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印象极深的记忆,就是生产队晚上开会。当时,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都要在生产队落实,还有全队的管理和生产安排,事务繁杂。因此,晚上便经常在队房门前挂起两盏马灯,集中全队社员开会。会场上男人们不停地抽着旱烟,滿会场烟雾缭绕烟火闪烁,老远就能听到一片吱吱的吸烟声和磕烟袋声。女人们有永远做不完的针线活,正好借着灯光搓麻绳纳鞋底说闲话。</p> <p class="ql-block">拦车礼堂——曾经是村里引以为傲的文化活动场所,已经破败不堪了。</p> <p class="ql-block">  冬天的夜晚,村里的剧团会利用农闲排戏,老家村大人多,演员、器乐各类人才都有,村剧团和演出剧目都小有名气,曾经多次到镇上县里参加文艺调演。那时没有多少文艺活动,看戏是人们极喜爱的艺术享受。一到晚上,村里便会响起上党梆子的锣鼓丝弦声,一直到夜深了,才会听到排戏的青年男女,嘴里打着家伙点,哼着梆子腔,一起欢声说笑着回家。</p> <p class="ql-block">  记忆最深的,当然还是童年一起长大的伙伴,以及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们曾经一起结伴上学,一起戏水玩耍,一起上树捉知了掏鸟蛋,一起爬上高高的麦秸堆翻跟斗玩游戏,一起看小人书讲故事,整日里从早到晚形影不离。当时生活困难,经常都有挥之不去的饥饿感。因此,想的干的最多的就是填饱肚子。曾经一起上树摘核桃柿子,一起上山打酸枣,下河捉螃蟹。多少次悄悄偷摘别人家院子里刚刚成熟的桃和杏,一起去地里翻寻漏挖的红薯红萝卜。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当时也没觉得有多苦,现在回想起来,反而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童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荒芜了的挑水小道</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转眼间儿时的玩伴都步入了老年,老家也在时代的发展中变换着容颜。但故乡是心中永远的家,童年的美好记忆和纯真友情,将会永留心间。由于资源贫瘠又无产业支撑,这些年村里经济发展滞后,村里人也曾想修复古镇发展旅游,但都因缺乏资金投入而搁浅。看到老家日渐破旧人去房空,就像面对一个日渐憔悴慢慢老去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伤感。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晋城全域旅游开发,老家作为太行陉驿道的重要古村落,已经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加大了宣传力度。惟愿能够发掘古镇历史,留住似水年华,借乡村振兴的春风,让老家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乡亲们的生活都能更加富裕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