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淮安,我们驾车于11月3号下午到达扬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2500年的建城史。这里不仅历史厚重,风景秀美,物产丰硕,还盛产美女,记忆中扬州和美女是分不开的。文献记载从西汉开始,历代皇帝几乎都下江南巡视游玩,除了打理政务,欣赏江南自然风光外,选美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在中国,最早的选美据说始于西施,当年越国选美,西施登上朱楼,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沉鱼落雁,人们百看不厌,慷慨打赏,吸金无数,为后代的“美女经济”开了先河。扬州亦成为现代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享益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扬州瘦西湖自古就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林,因湖面瘦长而得名。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经过历代的建设和改造,尤其是清代康熙、乾隆两位帝王的六次南巡,轰动全国,使瘦西湖扬名世界。无数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牧、苏轼、朱自清等,都曾为瘦西湖的美景赞叹不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城郭是扬州”,这些名言佳句更为瘦西湖添墨加彩。</p><p class="ql-block"> 想象一下,在瘦西湖上泛舟,远离尘嚣,享受湖光山色的旖旎。湖水清澈见底,湖边植被碧绿青翠,白云飘动,水起涟漪,树叶婆沙有声,鸟声虫叫声不绝于耳,双眼微闭,心静如初,人生何等享受!</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景色秀丽诱人,一步一景,随季节而变化无穷。因时间已晚,我们匆匆浏览了“荷蒲薰风,二十四桥景区,万松叠翠,五亭桥,石壁流淙,远望大明寺栖灵塔”等景点。这里太美了,俨然一副天然而成的的国画长券,妩媚多姿,让人心迷神驰。天色逐渐暗淡下来,留恋美景的思绪不减,美丽的瘦西湖,我们一定再回来看你。</p> <p class="ql-block">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尤以“个园”最具代表性。个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遍植青竹而扬名,以满园叠石假山而胜。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进入景区, 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各有特色。宜雨轩、清漪亭、抱山楼、映碧水榭等。且不说其景色秀丽诱人,就是看到听到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p> <p class="ql-block">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国家重点保护寺院。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p><p class="ql-block"> 传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今寺庙山门嵌有康熙手书“敕建高旻寺”。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等。历史悠久,名声很大,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景点都是近期建造的,没有历史的厚重感,部分景点还在施工中,让我们游兴尽失,怏怏离开扬州赴镇江市。</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沿长江而建,历史悠久。东晋始建时称“泽心寺”,唐时赐名“金山寺”,唐以后朝代多次更名,终仍以“金山寺”的名号成为中国佛教禅宗名寺。民间传说《白蛇传》中法海和尚水漫金山寺即指此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p><p class="ql-block"> 金山寺打破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长江,各色建筑散布其上,风格奇特,是全国重点寺院和五“A”景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在山上极目远眺,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游人禁不住直呼“真天下美景也”。</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位于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始建于东吴甘露元年,因此得名。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刘备与孙权的联姻故事就发生在此地,后被改编成京剧《龙凤呈祥》,让人们熟知,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甘露寺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场所,也是三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见证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学者来探寻三国时期的古迹和记忆,而今成为劳动人民旅游休闲赏景之地。</p> <p class="ql-block"> 千华古村座落在句容宝华山脚下,是一座仿明清古村落。据传乾隆皇帝六次来此游览,南朝高僧宝志(济公)和尚晚年也在这里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声大振。以后朝代社会动乱和人们缺少对文物保护意识,传说中的古迹已荡然无存。现代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人们投巨资再现300年前康乾盛世的全部生活,吸引人们前来游览,但终究是一厢情愿。尽管景色布置的很美,街道房屋建的足够仿古,游人仍然稀少,没有香火气息,这是当初投资者和管理者不愿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左起:李文治.寇建设.李全福.李金魁.李志斌</p> <p class="ql-block"> 李全福嫂子</p> <p class="ql-block"> 离开镇江傍晚到达南京六合区东沟,看望原一连李全福老排长。(老排长把家安居在南京六合东沟,是因为当兵时在乌鲁木齐小东沟施工时间长,印象深刻,为永不忘记东沟做出的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合位于南京市北部,古称“棠邑”,是历史上最早建成的城邑之一。现在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六合区境内的大厂素有“中国化工摇篮”之称,也是中国最早的化工基地。</p><p class="ql-block"> 李全福老排长是在1970年12月份来新安县招兵的。那时的李排长年轻帅气飒爽,英姿勃发,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招兵对象严格把关,亲自到符合服兵役对象家庭作家访和调研,认真筛选。走到知青点访问时,发现寇建设小伙子机灵可爱,是当军人的好苗子,立即决定同意其入伍参军。到部队后寇建设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很快适应了军营生活,进步很快,几个月后就从基层连队调到团直管理股。每谈到此事,寇建设战友总说,李排长像师长,像益友,对我的一生影响帮助最大。</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李全福老排长早早打电话约我们去家里谈话聊天。看到战友们去看他,非常高兴。我们说去家里害怕给他添麻烦,他却说“战友们大老远来看我,高兴都来不及,哪有麻烦之说”。又领我们到东沟周边的景点游玩,欣赏当地百姓的村庄布局和南方房屋特色。中午吃饭时拿出存了多年的新疆美酒,边吃边聊。老首长很健谈,谈了很多部队趣事和老年生活的打算安排等等。我们听后受益匪浅,看时间已长,送老首长回去休息后我们离开六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提到凤阳,印象最深的是“凤阳花鼓” 和“小岗村”。“凤阳花鼓”脍炙人口,成为我国地方戏的重要派系。小岗村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敢为天下先”,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凤阳的名山胜水,孕育了内涵厚重的历史文化,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的历史和辉煌。因此凤阳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曲艺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凤阳的名胜古迹很多,基本都和明朝皇帝朱元璋有关。我们到达凤阳遇到风雨天气,我们冒雨游览“大明皇陵”。</p><p class="ql-block">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p><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张献忠起义军攻占凤阳,火烧皇陵,享殿等建筑为之涂炭。后历代官府没有修建,也无任何保护措施,许民肆意拆除皇陵建筑和房舍,砍伐陵园松柏和绿植,使郁郁葱葱的陵园变成光秃秃的土堆,荒芜不堪。</p><p class="ql-block"> 1982年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在中都城和皇陵设立了文物管理机构,使周围的环境得到保护和修缮,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拜谒朱元璋陵墓后晚住凤阳旅社。第二天上午参观市中心的“明中都鼓楼”,游览“明中都皇城遗址”。鼓楼在修缮中,皇城遗址规划很大却正在建设中,抱着一丝遗憾驾车返回洛阳。</p><p class="ql-block"> 这次驾车鲁苏看望战友之旅,和战友们见面聊天,进一步加深了战友情谊,了却了我们心中对战友思念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p> <p class="ql-block"> 文字整理李金魁20240112</p>